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未来,有竞争力的律师,都懂得满足客户的“情感诉求”|TrueSight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提出了一个关于魔力产品的基本逻辑:

魔力产品 = 产品功能 * 情感诉求。

这个公式看上去简单,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解深度。

有魔力的产品,能创造情感共鸣,并把握市场方向。

比如说,微信就是一款有魔力的产品。微信十年,依然生机勃勃。

“产品”的定义很广,并不一定是实体产品。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产品和消费者。

对律师来说,咨询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消费者”当然就是你的客户。

你会发现,有的律所或者有的律师,他们提供的服务是有魔力的,客户都争相聘请他们,他们提供的服务,确实有过人之处。

但是,非常优秀 ≠ 有魔力。

它的核心,在于满足客户的情感诉求,在于创造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

下面详述。

01

客户的隐性需求:情感诉求

客户都需要你帮他解决问题,魔力产品公式里的“产品功能”,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但其实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被解决了,他还有另一层需要,那就是:

这个问题它是如何被解决的?进一步说,如何被被愉快地解决的?—— 这,就是情感诉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诉求?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通道 —— 手机,人们已经养成了凡事先搜一下的习惯。

这个习惯是不可逆的。

因此,随着人们搜索习惯的养成,做好搜索对每家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比如近一年来,微信就在不断完善 App 内的搜索系统。

搜索,已经不再是传统搜索引擎的专属。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说:

你说的客户的情感诉求,不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吗?有什么新奇的?

其实不然。

在律师服务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质上是要对冲边际交付时间长的问题。

律师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典型的服务类产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实体”。

非实体的产品,意味着边际交付时间比较长。

什么意思?

实体产品,比如我们滑雪穿的雪服,我买了之后,上雪了就可以穿上,这个产品的边际交付时间很短。

但如果你的产品是非实体的,比如律师的咨询服务,你给客户提供了一个小时咨询,你的产品本身,就需要交付一个小时。

因为边际交付时间比较长,这就带来了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但是,信息不对称只是表象,客户真正缺乏的是“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应该分两层来看:

首先,客户想知道:我的案子是如何被解决的?这其实就是现在常说的“信息不对称”。

客户有这个需求,本质上是信任的问题。它的核心在于,你是否能真正帮我解决问题。

客户选择和你合作,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你,你们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但是,你能不能真的帮我做好这个案子,不好说。

你让我不用操心,我心理建设没到位啊。

又比如买衣服。

我想买一件户外冲锋衣,店员跟我疯狂安利这一件,但它防风吗?防水吗?控温吗?我看不到它的实际效果,我怎么会付费呢?

所以,很多户外品牌都会打上“Gore-tex”的标签,因为“Gore-tex”面料是一种黑科技,具有防水、透气和防风功能,突破一般防水面料不能透气的缺点,被誉为“世纪之布”。

进一步看,当你真正帮客户解决了问题,客户还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被愉快地解决的?

这就像你吃了一顿非常好吃的火锅,你肯定会去想,它为什么这么好吃?

是食材好吗?是锅底香吗?还是蘸料搭配的好?下次,我一定带我的朋友来尝尝。

这时,客户就可能从使用者,变成推荐者。

对律师服务来说,虽然交付时间相对较长,但我们其实更有机会去满足顾客的情感诉求。

02

如何满足客户的情感诉求?

从用户需求出发,服务可以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个级别是功能级的服务;

第二是体验性的服务;

第三是个性化的服务。

第一个级别你一定能做到,比如客户来咨询,那你给他解答几个法律问题,或者说起草一份合同,打赢一场官司,这都是功能。

第二个级别,体验。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帮你理解。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到北京来,说他想吃北京烤鸭。我说,好,我带你去大董南兴仓店,在那吃一顿饭。

那里坐落于最能代表北京特色的东城区,窗外是充满历史感的南兴仓,有人会专门为你摆好餐具,有50天和22天的“酥不腻”烤鸭,有精髓的蒜泥小料,还有比烤鸭还出名的海参。

这些都是“体验”。

“体验”就是在满足人的情感诉求。

对应到律师身上:

当你的客户来做一次咨询的时候,那么在他来之前,你有没有让他去读一些最基本的资料?读了最基本的资料,你们在现场就不必花过多的时间来做一些特别基础的沟通。

这属于体验。

这就要求你要做好自媒体,持续输出内容,并沉淀下可复用的物料。

当他给你一些资料的时候,你有没有充分考虑他的情感方面的保护,和他明确不对外传播,保护他的匿名性等等。

这属于体验。

需要你们面对面咨询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到他的隐私性。如果你是做婚姻家事的律师,你有个客户想离婚,而你又把她约到律所,那是不是看到的人会猜:她是约了一个离婚律师吗?看来婚姻状况不好呀。

这也是体验。

甚至有时你的客户想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他想得到的是还有宽慰本身。

服务结束之后,有没有定期的回访,甚至在未来,你有了一些新的类似的经验,一些做法,一些新的尝试,有没有定期用邮件去发给他,这些都是很好的“体验”。

第三个级别,叫个性。

比如说我经常使用的得到App,里面有一门课叫《吴军·硅谷来信》,在每一节课的开头,都会写着:XXX(用户名),你好!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通过技术实现的结果,但这个时候,它给我提供的就是个性化服务。

又比如,快过年了,一到春节,我们就会收到很多祝福短信。其中有一条,你会觉得他就是专门为你写的。

这并不是说这几条短信的文采有多好,因为文采都是可以抄袭的。相反,他可能只是在短信的开头,加上了你的名字,然后把同样的短信,发给了很多人。

这个时候,他提供的也是个性化服务 —— 他在努力建立他的个人品牌。

事实上,这个方法在服务行业是通用的。

再比如,海底捞会记录每个用户信息,因为只有这样,在你下一次来吃火锅时,海底捞才能给你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你满意了,下一次你还会来。

这也是为什么说:海底捞你学不会。

个性化服务是更高级别的体验。

同样的道理来看下律师咨询服务。

首先,咨询本身就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是你还可以把个性化再做得用心一些。

比如说你在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时,不是说:“单位没有跟你约定试用期,这时你能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否则,你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而是说:“黄某某,年关将至,建议你提前预约你的老板李某某的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去你们楼下的那家某某咖啡厅,郑重地聊一下这件事情,以下是这次会谈的问题清单......”。

因为第一种情况,客户自己上网找资料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只不过可能要多花点时间。

这时你交付客户的是“外包”,不是“咨询”。

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他专门定制的,这才叫做真正的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的话

需求,是一切产品的源头。

有魔力的产品,是产品功能和情感诉求相乘的结果。

产品功能是理性的、参数化的“左脑需求”;情感诉求是感性的、易冲动的“右脑需求”。

把握好「情感诉求」,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好用的工具,它不是只用在商业环境而已,把它放在职场、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在工作里,你可能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但老板根本就看不到,还有可能因为做错某件事而被责骂。但如果你懂得设计体验,就会明白,你只要把 90% 的事做得一般般不出错,但关键的 10% 做得超好,老板会立刻夸你。

我们的人生就是在经历各种关键時刻,抓住关键时刻,体验也是可以设计的,建立峰值。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127A0CCIR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