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广告词,海澜之家当时在男装界可谓是风风火火,并且给自己贴上了“男人的衣柜”的标签,意思很简单,只要是成年男士,每年肯定是要逛海澜之家买衣服的,无论是休闲装还是正装,总有适合你的款式。当时的海澜之家可谓是信心满满了,即使如此自负也没有人怀疑它的实力,毕竟从销量和市场口碑来看,海澜之家妥妥的是男装第一品牌。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海澜之家的市场影响力似乎逐渐走下坡路了 ,很多地区的店面关门,店内的产品款式老旧,不再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后崛起的新潮品牌太多,逐渐撼动了海澜之家的行业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电商行业带来的冲击了,很多品牌抓住了电商的风口,如今依旧发展得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些品牌没有注重电商平台的影响力,最终被市场给淘汰了。
当时还有一个备受年轻人喜欢的品牌也走向了衰败,原本有实力有情怀,如果发展顺遂,可能现在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的巨头了,但是却故步自封最终走向衰败,它就是美特斯邦威。最终这个全国年轻人都备受推崇的品牌,因为库存囤积太多,最后导致资金回流出现问题,只能遗憾地宣布破产了。女装品牌也是一样,拉夏贝尔曾经也是女装第一品牌,后来也是因为没有抓住电商的风口,最终变卖资产出现了“命悬一线”的局面。那么海澜之家会走它们的老路吗?
巅峰时期,海澜之家的全国门店超过了5000家,但是正是因为扩张太快,导致82亿元的货物堆积如山,无法清掉库存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了,最终品牌背上了165亿的债务。很多人表示,这是因为市场大环境不好导致的,并不能说海澜之家品牌出现了问题,但是实际上,海澜之家出现财务危机和库存危机,库存积压的问题早在2年前就已经暴露出来了。
提到海澜之家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周建平,1960年出生,当时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开了一家照相馆,凭借着这门手艺在当时很快成了万元户,生活水平比当时的上班族高多了。靠着照相馆生意赚到了30万元,在上个世纪80年代,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是殊为不易的。但是周建平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一切,而是决定再次创业。当时他承包了镇上的三毛纺织厂,手下一开始只要18名员工,只能赚点小钱。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开始注重穿着打扮了,而且讲究更加正式的衣服,当时的西装也开始火热起来,周建平决定升级车间的西装精纺技术。
当时的周建平花了1000万将厂里的设备进行升级,这番冒险的举动让周建平收获满满,1994年靠着精纺技术,厂里的年销售额高达1亿元,之后厂里的业绩逐渐攀升,实现了年入10亿元的销售额。之后的海澜之家上市选择了扩张之路,但是也自我断绝了后路了。
像海澜之家这样,盲目扩张之后资金出现了问题,最终不得不缩减门店、通过裁员、关店来维持成本,对于品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