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偏底层的、框架性的思维方式,其实越存在众多相似之处,比如《未来简史》中提到的核武器“丛林法则”促成世界和平格局这一论述,与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威慑”如出一辙,《逻辑的引擎》书中提到的“第一推动”,也与如今大热的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我们阅读的增加,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肯定会越来越多,而真正的好书,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底层思考、框架性思考的视野。
我还记得上一份工作面试的时候,职位需求方的领导提出的几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真的是好问题,才能够让我思考至今,且常想常新:
为了搞懂一个概念或者技术,你会看多少书?
——注意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为了搞懂某一个概念或者技术,我们是必须看书的,至于看几本,这才跟你的能力有关。这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最主要原因,是其与主流解决问题思路的反差。我们常常自诩几下搜索就可以搞清楚有一件事情了,但事实上,计算机领域,甚至整个科学领域,没有理清你想要了解的概念以及与他容易混淆的若干概念,解释不清内涵与外延,其本质上是囫囵吞枣的,如同工人预设自己只需要付出劳力,听哪打哪,其实是陷自己于井底的。想要给自己的理解加上系统、整体这样的特性,一定少不了大量阅读理解的工作,不管你是看书还是看网页。所以,多找点书看吧。
你看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面的书吗?
——如实回答,我当时并没有看过,但作为一个好胜心强的人,我在面完之后的当晚,就开始找书看,这种基础性的、底层的原理性知识,说实话看不太懂,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尚属浅薄,但话又说回来了,只是想想这些如山的前辈,想象一下他们如高耸入云的峰峦一样矗立在我们人生的河流两岸,就足以给科学信仰带来鲜活的希望,所谓高山仰止。
一心埋头技术的同学们可能想不到,管理其实是最讲究套路的,六西格玛管理里有总结好的上级与下级绩效谈话的步骤,能够保证下级心理得到有效引导、上级目标得到有效达成,金字塔原理是教人如何编写材料、汇报材料的,SWOT是分析公司/产品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的框架,正向激励、负向反馈......框架性的知识很多,聪明人不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希望给后世留下点东西,所以同学们,多找找适合自己的“套路”,出现问题的时候“书呆子”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我在之前的文章《当你不知道怎么学习新技术时》中写道的那些东西,都是活生生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好的文章和作品总是各有各有的优点,但糟糕的文字一定都少不了缺少逻辑、不成体系这个问题。多在工作之外的学习、工作思路练习中,寻找基础性、框架性的思考方法,学会“套路”,当真能够提高我们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中生有产生思路的能力。吾辈继续努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