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题:中国经济的韧性|赵鹏:中国经济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
新华网记者 陈听雨
“马上该发工资了,公司账上钱不够,怎么办?”
“创业者要创什么业?为什么要创这个业?创业的胜算有多高?”
“韧性这个词在中国经济的底层构架中怎么体现?”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最怕啥?”
“创新型人才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中国经济的未来属于谁?”
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新华网 周靖杰 摄
近日,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接受新华网科技频道独家专访,从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的视角透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创新力量,畅谈创新型青年人才的追求与向往,对上述问题逐一给出自己的答案与见解。
韧性深植于小微企业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企业生存周期短等问题逐渐显现,赵鹏对此也感同身受。
“眼看该发工资了,钱不够。那个月工资、房租、物业、水电等等加在一起是96万,公司账上只剩76万。咋办?跟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每个人少发20%?我不敢,这种时候谈理想都是苍白的。最好的办法就时赶紧找钱。最后还好,我们的老股东及时打来了一百万美金,从此江湖上就有了BOSS直聘。”虽然如今回忆起来都付笑谈中,但当年捉襟见肘的“至暗时刻”也令让赵鹏尝尽了创业的艰辛。
我国历史上围绕新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创业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的,很多人经过了创业的洗礼。
审视如今的创业环境,赵鹏认为创业者更加务实了。“我要创什么业?为什么要创这个业?创这个业的常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创业者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他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创业,怎样创业胜算更高,在创业实践中会经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教科书的。现在的创业者需要更加理性,而不是说我有一个idea就创业了,搞不好就是一次很大的浪费。”他说。
赵鹏表示,据BOSS直聘平台数据,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多,有的企业虽然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二三十个人,但他们在自己生长的地方拼命扎根,他们想生存,想变好,这种企业行为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他举例称,“假如将大企业为主组成的市场,比作五六个篮球组成的一个实体,那么小微企业为主组成的市场,就好比无数个乒乓球组成的实体。当经济周期发生一定的调整时,好比用大铁锤敲击一下这个实体,结果五六个篮球组成的实体都蹦跳得很厉害,而无数个乒乓球组成的实体只有部分地方动了动,其他地方不受影响。”
BOSS直聘平台数据也显示,实际上,在某些行业,大企业的招聘欲望和行为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相对而言,小微企业反而不太受环境的影响,“大家都说一片大好,我也不会就赶紧招人;别人都说狼来了,我家企业正好差两个人,我也不会就不招了。”赵鹏解释说。
“我国是一个有着3400万家企业、数亿多劳动者的国家,顽强生长的小微企业就是经济的韧性在底层构架中的扎根与体现。”赵鹏称。
赵鹏认为,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为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两方面的价值。
“首先,数据显示,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长,大概两到三年,之后这家小微企业可能就不再活跃经营了。企业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好好雇人,把人雇对了。一家只有五个人的初创企业,关键岗位雇错俩人,你放心,这家企业一定短命。互联网招聘平台要帮助小微企业把人招好,让企业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价值。”赵鹏说。
第二,我国求职者换工作的频次太高。据BOSS直聘数据,白领平均24个月换一份工作,蓝领平均4-6个月换一份工作,每年用在换工作上的时间非常长。“我们把新技术用进去,让招聘方和求职方快速见面,让双方平等、高效率沟通,让求职者找得更准了。”赵鹏说,BOSS直聘的追求是,让中国数亿劳动者把消耗在换工作路上的时间降低20%,这相当于找回上千万劳动力。
韧性来自于创新精神
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涉及产业行业,也涉及职场本身,深度影响就业的结构性调整。
今年4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例如,新职业数字化管理师的诞生,被认为是整体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BOSS直聘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出上述变化。赵鹏说,“从我们的平台上来看,与计算机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需求量和供给量都在提高。”
曾经,互联网被当做是一个行业;而现在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位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的标配。互联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一种职能。互联网的底层实际上是由计算机技术驱动的,因此,与计算机新技术相关的岗位越来越多,赵鹏说。
“什么是创新?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会给有想法的人带来更多机会来应用新技术,新技术的生产和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具体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创新,赵鹏认为。
“由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革命,使得非常多的人致力于将新技术与生产生活当中的某个场景结合起来,把技术变成一种应用,我认为这就是创新型人才在做的事儿。”
赵鹏认为,当今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想要突围,归根结底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假如一家企业聘用100名员工服务了1000个用户,用户满意度80分;而另一家企业聘用10名员工服务了1000个用户,满意度90分。显然,这就是竞争。只有靠技术的力量,靠创新思维才能实现千数量级的人服务亿数量级的人。”
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曾将重大创新比作"无人区",赵鹏认同这样的说法。
“创新就像第一个跑到南极的人,第一个跑到北极的人,第一个跑到罗布泊的人,第一个跑到可可西里的人,在无人区该怎么办?这就是创新的感觉。在创新的过程中,很难说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什么又是绝对错误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需要保持一定的‘灰度’,让一些新事物在相对混沌中前进,别太快下结论。失败是成功之母,创新是从错误中得来的,是在布朗运动中产生的。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创新,是无穷多人类脑力与心力的结合,而它们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布朗运动。”赵鹏说。
如今,中国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正呈现逐渐下滑的态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统计数据,上世纪70年代初,每年出生的人口在2800万人左右,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出生的人口不足两千万人。
“假定一个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退出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一个20岁左右的人进入活跃的劳动力市场,那么这样一进一出,将产生大概几百万的劳动力缺口。”赵鹏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在3400万家左右,平均下来,每年两家企业才能分到一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劳动力。
赵鹏认为,人口红利的下降对企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人越来越难找了,大家都要去‘抢’人,你要认真去‘抢’人,否则可能两家公司也分不到一个新增的年轻劳动力。所以,企业方方面面都要加强,才能把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抢’回来。”
青年人才最在乎成就感
谈及中国经济的未来,赵鹏不假思索而又无比肯定地说:“未来属于年轻人,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
在赵鹏看来,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当代年轻人的代际关系被移动互联网下的各种产品打破了。人类知识的传承通常是上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年长者传给年轻的人。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彻底打碎了这样垂直的代际关系,“往往是一堆小的教老的新技术、新东西怎么用”。
第二是成长环境不一样,独生子女的成长是孤单的,他们的社会化程度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得到洗礼。成长环境不一样,使得如今的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和中年人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独立!”
“第三是现在几代人的钱揣到一个人的兜儿里,吃饭没那么缺钱了,相当多的年轻人不再会有为生存打拼的感觉。”
那么真正的创新型青年人才追求的是什么呢?
“成就感!有没有成就感是这些有想法的年轻人最在乎的。”赵鹏说。
他表示,创新型人才就是想在效率上、在解决方案上、在用户满意度上创造不一样的东西,他们最在意的是成就感,为企业和用户创造了价值,他们就看到自身的价值。
赵鹏认为,年轻人初入职场最怕的就是入错行、走错门、跟错人,对于刚刚迈进职场、一脸懵圈的年轻人,他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把时间花进去,毕业前半年就开始研究工作问题,花几个月的时间精心为自己‘挑选’人生中的第一个BOSS。请牢记这句话,我自己选的,跟着人家好好干几年,遇上困难,遇上苦了,两个字:不退。”赵鹏说。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中国经济的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哪个企业、组织能让青年人才更有成就感,这个企业组织就能够挑人才,就掌握了竞争的先机。”赵鹏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