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在业界拥有着“零售之王”的美誉,其实除了业绩出众外,可谓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人才的“黄埔军校”。
微众银行、数禾科技、米么金服等公司的掌门人,均在出走招商银行后,成为各自领域的风云人物。
我们梳理并总结了部分“招行系”金融人才的分布,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前金融创新的热门领域。
可以看到的是,“招商系”人员的分布,遍布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从诸如微众银行、微贷网等大型企业,到以钛云科技为代表的初创企业,不一而足。
借助于在招商银行工作期间,所积累的人脉、行业经验、技术实力,这些“招商人”出走后,创办或加入的企业还是以“信贷”为主。
当然消金界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另有一小部分招行人转行,创办或者加入美妆、定制旅游等其他行业的企业。
为什么从招商银行走出了这么多企业家?我们认为,这和招行自带“危机意识”不无关系。
先来看看招行2019半年报。
2019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06.12亿元,同比增长13.08%,实现净利息收入874.07亿元,同比增长13.50%,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08.94亿元,同比增长3.58%。
但就在该份上年报发表前夕,招行内部一篇《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刷爆了各大媒体平台。
文章明确写到,即使半年报业绩亮眼,成为行业标杆得到媒体宣扬,招行人因为目标人群可能的迁移、企业金融还未实现数字化等原因,而充满了焦虑感。
“招商之所以暂时还能舒服赚钱,是因为:1、支付宝一代还没有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2、企业金融整体上还没有实现数字化。两个条件再过几年就不复存在了。就眼下而言,BAT和大行用B2B2C模式接触零售客户时,招行对公业务这个薄弱环节一旦攻破,零售优势也将无险可守。”
这是文章原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际上,这绝非招行首次在盛世中感受到危机。
1999年,那是一个对公业务大行其道、零售业务微乎其微的年代。各家银行都在想着如何进一步深耕对公业务,从国家碗里捞钱。
时任行长马蔚华却首先表示,招行要向零售端转型。
于是招行在1995年推出“一卡通”,1997年推出全国首家网上银行“一网通”,2002年推出面向个人高端客户金葵花理财的基础上,2004年招商银行开始“第一次转型”,正式提出了“把零售业务做为未来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转型方针。
这也为招行“零售之王”的称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事情都有两面,船大敢调头的招行人,是会比别人先抓住时代的浪潮,但身处漩涡中的招行人,却深深被这种“危机意识”所感染。
毕竟一个不小心,公司战略就变了,呆惯了的部门会不会调整?
可能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的熏陶下,招行人有的大胆走出来,试图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上。
其次,消金界在几次接触后发现,招行人带着“金融人”特有的严谨思维。
采访中,千叮咛万嘱咐“你写的文字、录的语音,发表之前一定要给我看啊,要不然不准发布”。
招行主打零售业务的方向,在全行业来看,也是超前的。他们的先行业务,是创新的;这自然要求全行内部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这或许也促成一些员工发现创业机会。
另外,在媒体公开报道的高官落马、员工贪腐的新闻中,招行在所有银行中属于比较少的。
这从侧面反映了招行的企业价值观相对健康。从田惠宇行长讲话中提到“最不能容忍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就可以看出,其在日常管理中是多么注重员工价值观的引导。
我们总说,互联网金融有可能颠覆现有的、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格局,可看看自带危机意识、且行事严谨的招行人,谁说银行不能自我颠覆、进化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