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的到来,竞争愈加激烈,大家都围绕着蛋糕的边边角角争抢的你死我活。
原本对此不屑一顾的巨头们也不得不加入到竞争行列,当摘下头上的王冠,巨头们也就不再瞻前顾后,一心一意抢蛋糕就是了。
要问世界上走过的最长的套路是什么?
莫过于欢欢喜喜办个宽带,结果却可以给你弄个网贷出来。
宽带变网贷?
9月3日,微博知名博主“饼干姐”发布的一条微博成为了的热门话题。有网友向其爆料称,自己本想在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续费业务,却险被联通工作人员办理了招联金融的网贷。
微博上传的截图显示,9月1日,该网友本意在某联通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其中有99元与129元两档资费套餐可供选择。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联通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查询客户的联通信用额度,征得了该网友的同意,该网友随后将自己的手机交给了联通的工作人员。
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超出了该网友的预期。联通的工作人员在一阵操作后,将该网友的手机摄像头对准TA,并向其表示要录一个点头同意的视频。意识到情况不对的网友警觉地取回手机,才发现手机上赫然出现了“招联信用付”的界面。而该网友的手机中,也同时收到了招联金融的验证码短信。
在随后该网友与联通客服的沟通中,联通客服也向其表示,该网友准备办理的宽带业务实质上便是招联金融推出的一个分期业务。客户零首付办理该款宽带产品,然后每月扣除固定费用,其实就是在分期还款。
为何联通不好好做自己的电信宽带业务,反而为消费金融导流呢?
而这家消费金融又是什么来头,肯让联通拿自己最核心、最基础的电信宽带业务为其导流?
招联金融是啥?
招联金融官网显示,“招联信用付”是招联金融推出的一款先享受产品再分期还款的服务,本质上是网贷分期还款,会有部分免息活动。本案例中即为其中一款免息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金融是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发起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今年6月份增资逾10亿元,目前注册资本38.69亿元。增资后,联通持股降至36.95%,招行及招行旗下的招商永隆银行合计控股63.05%,成为控股股东。
中国联通表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对招联消费金融总计投资26亿元,持股比例为50%。2019年上半年确认投资收益为3.5亿元。
根据联通财报,招联消金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06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0.4亿元,对比来看,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51.51%,增幅较大。
净利润方面,2019年上半年为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38%。
尽管净利润方面有较大增长,但是在资产规模方面它的增长速度已经有所下滑。
据蓝鲸财经,在资产规模方面,招联消金相较年初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6月30日净资产为86.03亿元,与年初78.94亿元的净资产相比增加了8.98%。总资产766.35亿元,与年初的747.48亿元相比仅增加了2.52%,目前招联消金资产规模在全国各消费金融公司中位列第二。
其增速在慢慢放缓,比起前几年几乎是断崖式下降的增速。
2017年,招联金融营收和净利润都迎来暴增。在2017年上半年,招联金融营收22.97亿元,增长2602.35%;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而在2017年全年的业绩表现,其营收41.63亿元,净利润达11.89亿元,同比增长253%。
为何招联金的增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联通用自己的宽带业务为其引流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呢?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有类似事件发生。
联通自身是否也在营收方面出现问题?
网贷监管收紧
行业早中期,蓝海红利,顺风顺水,此时的增长,是无约束的增长——既能远离风险,又可追逐增长;
行业中后期,红海竞争,逆水行舟,此时,要增长,就不得不拥抱多重约束——要拥抱科技也要拥抱开放,要控制用户风险也要拥抱风险用户。
但有的人想在监管收紧的最后一刻先收割一下。
2018年3月的《催收自律公约》,再到对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方式进行限制的“资管新规”的出台,行业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同时,在执行层面,各地的监管部门也严格执法,对于广大消费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多家机构收到监管部门的罚单。
这意味着消费金融的道路越走越窄,想像前几年那样野蛮生长几乎不可能了。
今年315对714高炮的曝光也说明监管层对于消费金融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发展了好几年的消费金融在经过前期的原始积累之后,以后下来的弊病也逐渐爆发。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P2P暴雷潮,也正在说明这个问题。透支了居民消费力的互联网新式金融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风光。
行业天花板
诸如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受到热钱的追捧,主要原因在于模式的创新。
在以往,借贷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高利贷。两者对应不同的群体,而中间那一层却被忽略了。
通常来说,能够在银行借贷的都属于优质群体,他们往往有着较为稳定的还贷能力,或者是其他能力,这里不做讨论。
而消费金融瞄准的对象则是那些无法有效在银行贷款的人,大部分为年轻人,这些人常年受到消费主义的熏陶,在铺天盖地的广告的驱使之下,选择将自己卖给了挥舞着镰刀的金融机构。
通常,当消费贷款机构这样介绍自己时,如“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年轻人提供贷款服务”,或“为中低收入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潜台词就是它们不跟银行竞争,只面向银行不做的用户,提供利率定价(18%, 36%]的贷款(也可能超过36%)。
传统上,银行消费贷款偏好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三大群体,截止2016年末,我国国企员工(含事业单位)总数3049万人,公务员719万人,合计不足四千万,按十分之一的渗透率计,贷款客群不足四百万。
其他的人群则被筛选掉了。当银行力推零售转型时,这被忽略的群体则被重视起来。
在这个情况之下,类似于招联金的金融机构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随着几年的市场群体开发,基本上能够接受消费金融的顾客已经开发的差不多,消费金融属于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用户增长几乎到了天花板时,消费金融的边界也能看得到了。
招联金的成立时间并不靠前,甚至有些迟,尽管这两年增速很吓人,但主要是基数小,在其他消费金融机构将市场开发得差不多的时候,留给招联金空间并不多。
借贷很重要的一点是风控,银行之所以在之前选择优势群体,主要是可以在风控上省心。
但消费金融的创新在于拥抱高风险,用高利率覆盖掉坏账,用科技创新寻找到目标群体。
这种情况预示着消费金融的投诉与催收不会少。
招联金的催收
聚投诉平台显示,在国内六家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消费金融,成为聚投诉平台近期唯一一家投诉量排名上升的消费金融公司,数千条的投诉内容中,近八成直指暴力催收、个人隐私遭泄露。
据中国网财经,2月份以来,招联金融在21CN聚投诉网站上14天被投诉105次,已解决投诉18个,解决率17.14%。这105次投诉中,近百次为暴力催收类,另有5名用户投诉借款问题,有用户投诉称该公司“套路贷”在有额度的情况下要求用户还清所有欠款才能再次借款。有几名借款问题用户收到了招联金融的致歉已申请结案,但多数暴力催收问题仍未结案。
21CN聚投诉网站显示,投诉人尹先生于2月13日投诉招联金融暴力催收,投诉金额2200元。投诉详情显示“招联金融,暴力催收,侮辱损害本人名誉。希望聚投诉加大打击暴力催收。
据《华夏时报》,招联金融称招联金融一直将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放在首要位置,息费始终保持业内相对低定价,这是招联公司的余额规模和放款额相对更高,但营收却相对更低的根本原因。
但据金角财经援引媒体记者的调查发现,招联好借钱的一些产品此前都曾对外宣称年化利率低于36%,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属于高利贷范畴。
涉嫌校园贷?
招联金融似乎还曾经涉及校园贷业务。天眼查上,招联金融的品牌介绍中,重点介绍了招联金融旗下零零花产品,是一款由招行和联通共同打造的,专为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人士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里面,招联金融明确提到把在校大学生列为放贷群体。
消费日报曾报道称,一名韦伯英语培训者花了36000报名韦伯英语,韦博负责人却给他推荐招联金融来分期交学费,后来没有能力继续学习跟还贷款 ,申请退款时,韦伯英语却不予退款,即使是退款也会克扣各种费用。
尽管消费金融的名声并不好,但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很少听到有关于消费贷的负面新闻,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有钱,如果放贷还不赚钱,我已经无法相信还有什么渠道比这更容易来钱的了。
俗话说有钱可使鬼推磨。
联通的营收
中国联通在财报中表示,2019年上半年,伴随国内通信行业步入发展的阵痛期,公司收入增长面临压力,服务收入实现人民币1330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移动服务收入787亿元,同比下降6.6%。
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联通方面也表示,这主要是受提速降费、市场饱和、激烈市场竞争以4G流量红利逐步消退的影响。
旧业务出现增长不利的情况,自然要将注意力放在培育新的盈利业务上。
财报显示,上半年,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达到人民币167亿元,占整体服务收入比例提高至13%。
在2018年的世界五百强排名中,联通为中国联通273,较2017年下降32位,2019年的最新排名中列第262,仍未回到2017年水平。
招联金融对于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来说都是一个利益可观、赚钱能力强、够分量被写进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年报的项目。
再者联通在招联金融中的股份并不少,用自己的宽带续费为网贷业务导流,似乎也说得过去。
结语
近百年,科技在飞速进步,近三十年,互联网世界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构建成,近十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更多的是那些组织化的机构,比如公司,在这其中金融机构站在金字塔顶端,尽管他们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特殊的模式与暴利足以让他们成为成长为庞然大物,以一种常人无法查觉的方式在统治着这个世界。
科技的力量让金融机构武装到牙齿,原本用以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却被用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盘剥民众。
诸如人脸识别被用于课堂监视,则教育名存实亡;大数据与其他科技用于消费金融,则美好生活如水中月镜中花。
身为巨头就应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创造社会效益,否则漂亮的账本上的数据都是带着血色的,在如今的社会,我们对巨头的要求一降再降,或许对他们来说不作恶就已经是一种仁慈,但似乎连这一点也嫌少能做到。
当巨头的肩上没有责任二字,眼中只有跳动的数字,则巨头与寡头又有什么区别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