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配枸杞,是90后的标配。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才验证到原来这话还真不是空虚来风。 原来60%的枸杞都被90后给买走了,而有种说出这组数据的不是别人,正是一位靠卖枸杞年入过亿元的小伙子说的。
卖枸杞也能卖上亿,真不能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呀!所以永远没有不值钱的工作,赚不了钱,只是你提供的价值不到位罢了。不过,我也知道,做生意需要天分,大多数人第一桶金还是来自职业选择。第一份工作,往往决定着你以后的起点,人脉资源的积累,以及人生第一桶金的积累速度。所以我今天给大家梳理了几个特别抢手的好行当。 要择业或者换行的,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未来会非常值钱的工种。
驻家早教师
这工作,其实是家政行业的细分行业。 提醒,大家可不要把家政行业和保姆划等号。家政,可是需要在学校经过专业学习的,就跟你学的英语专业、金融专业是一样的。国家教育部还规定,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家政人员这可是堂而皇之进课堂的职业培训,别搞错了啊!
大家都知道月嫂是家政行业的一个工种,表面上专业度不算高。但是现在行业专业化提升了,连月嫂也需要考证、评级、设置KPI!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月嫂,工种前面有一个“金牌”俩字的形容词,牛逼了,1个月1万!她给我拿出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列明了工作内容100多项。她还说,每一项,都有一个操作指引。 我们真的不能用传统的目光看待月嫂了。
她们的工作KPI以及收入水平,可超过了很多在5A写字楼工作的白领。
那驻家早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其实就是把早教老师请到家,跟请家教是一样的。
驻家早教师的任务是陪孩子,做早教引导、开发智力、包括在文体上天赋的开发。 别以为这是随随便便陪孩子说说话唱唱歌。
其实优秀的驻家早教师都会有全套教案,每天教什么清晰明确,直接指向那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智力开发。
我记得我孩子尚小的时候,接近2岁依然不会开口说话。 我着急得不得了,在58同城找了一个大学女生,专门教孩子讲话。 最终挑中的大学生是个很有经验的女孩。 她曾经服务过十几个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每天有详细的工作列表给孩子讲故事和聊天,让自闭的孩子过得更快乐一些。 其实,这个女孩的工作,就是驻家庭早教师的雏形。 未来一定会有更加专业的机构、更加成规模的平台能提供类似的服务。
我相信,到那时候,早教、幼教行业上门会成为一件很潮流的事。
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
前一段时间华为发布了一则通知,给了8个应届生高薪待遇。年薪最高的是201万,最低的也有80万了。看看这些博士的专业,大部分都是自动化啊、人工智能啊、机器人研究。
5G时代,高科技占了价值高地。现在的大国之争,完全已经演变成科技之争了,看看华为最近霸气地自研芯片的新闻就知道,谁紧紧扼住科技咽喉,就紧紧把握住话语权。
就像我的一个前同事,现在跳槽到一家资管公司上班,他们公司目前就在推机器人智能交易。
也就是说,你肉眼盯盘真的过时了,现在是机器盯盘,机器下单,智能计算买卖时机。
不少公司也开始运用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 甚至有一种半人工客服的系统,前半段给一个固定客服话术,即时判断客户是否有意向购买,如果有的话马上转接人工客服。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人工智能对中国岗位的取代率为26%,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9000万个相关的就业机会。斯蒂芬·霍金还曾经放狠话说,“要么被人工智能取代,要么成为人工智能。”
大家都知道李开复的创新工厂,他可以说是中国人工智能第一人了,而且还写了本《AI·未来》的书,来专门阐述他对人工智能的推崇。 这本书讲到了人工智能的四大浪潮,依次是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李开复本人也在在一次演讲中,说掌握了这四大浪潮,也就掌握了未来巨量的财富。未来的风口是科技。大家看,科创板不已经让一波人开始挣钱了吗? 这种高精尖行业,建议从娃娃抓起,给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可以考虑。 当然如果有涉及到一些投资计划,也可以以此为依据。
无人机驾驶员
深圳欢乐海岸,有一个大疆无人机展示厅。 同行的朋友是科技迷,于是趁着路过的机会,给了我一番深度的科普。 在我印象中,以前的无人机都是用来做摄影的,比如婚礼现场、城市资料片、企业宣传片等。
但是无人机驾驶员,这职业倒是第一次听。 朋友告诉我,其实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比如用在植保、测绘、高压线缆、农林巡视和物流等应用领域。它可以代替人类难以完成一些高难险和有毒有害工作。
在农业上,可以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在艺术上,影视行业运用无人机拍电影。
最近黄晓明的电影《烈火英雄》,里面有一个场景是需要给高温油罐灭火。
这个时候,其实剧组就是用无人机来投递干粉,这样就不需要直升机驾驶员人肉去投递,伤亡可以降低很多。
现在要做这个职业,还得考个叫做AOPO的证,不过最关键还是需要驾驶能力好。正是因为这个工作新兴,所以目前知道的人不多,考证的人更是寥寥。
但是未来,这种解放人类双手、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作,一定会因为稀缺而获得更多追捧。
写在最后2010年马云前往中国台湾参加创新论坛,台下坐着的都是一帮手握中国台湾重要产业的大佬。
主持人一脸傲娇地说:中国台湾真了不起,老板们年纪这么大都还孜孜不倦谈着创新。 轮到马云发言了,他说了一句听起来颇为扫兴的话,“这让我很焦虑。”
他说,创新应该是年轻人的事情,大佬们虽然干得不错,但总体上应该是年轻人要干得更好。马云相信,对于创新,年轻人有能力干得更好,也应该有信心干得更好。
所以,如果要找到“年轻”两个字的长板,首推创新类的工作。
其实,马爸爸真的没必要焦虑。
我们这些年轻人,卖枸杞也能卖出时尚感,做家政也可以成为标杆。这其实就是一种微创新。
用老的业务模式进行升级迭代,你的第一桶金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