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服务已植入基因 滴滴的进化之魂

说到滴滴,身载互联网基因的共享出行,刚开始风光无两,资本、用户追捧,让这个独角兽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闻名于全球。收购优步中国、与快的合并,种种迹象似乎在标明滴滴正在向上市靠拢,甚至外界多次传出滴滴上市时间表。但事与愿违,多起乘客意外事件的发生,让这个独角兽被赤裸裸的钉在了舆论讨伐的十字架上,忽然之间,万夫所指,顺风车下架,整改;重新上线,再下架整改;直至如今,还无上线的明确时间表。

顺风车被下架以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用户自发组织起了想念滴滴顺风车活动,纷纷抱怨没有了顺风车,出行生活均已受到严重影响。此时让我想起了360的周鸿祎,因其好久没出来吐槽对手,有人耐不住寂寞写了一篇《人民想念周鸿祎》。正所谓习惯之后忽然缺失,必有回音。

昨天北京商报的一个记者采访我,说Uber目前亏损正在持续扩大,你怎么看出行市场。我说共享出行作为一个新的行业,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发展边探索。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自我递进优化、不断进行内部服务链条的更新迭代,为乘客带来极致化的用户体验,这些解决方案的诞生以及消化于市场本身也算是对这个行业不错的贡献。

当然,对于网约车的盈利前途,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在即将到来的5G、云计算、AI等新的市场因素的搭配催化下,网约车借此延伸出的新商业模式应该会更加多元化、消费场景也会更加丰富化,所以盈利大概率是可以的。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切入自动驾驶出行领域,一方面是为了把住风口,酝酿商业机遇;一方面则是联手滴滴这种具有出行商业解决经验的网约车平台,共同推动诸如AI等新技术普及下的出行消费新商业势能的发展。

记得上次刚参加完滴滴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回来时在其官方媒体群里看到滴滴公关小伙伴向群里扔了个调查链接,期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多多为滴滴出谋献策,促进产品改进,尤其是乘客安全保障方面的。

其实这种场景我已经司空见惯了。记得有次朋友们聚会吃饭,当大家都沉浸在天南地北吹牛皮幻境之中不能自拔时,一滴滴朋友不合时宜的来了句,你觉得我们滴滴的产品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听闻此言,哥几个顿时有点傻眼,这个360度大拐弯的脑筋急转弯,硬生生的把朋友聚会变成了滴滴产品分析会;还有一次,我坐在电脑旁边发稿子,突然一滴滴公关小伙伴拉了个媒体群,将它们的产品调研表发了进来,诚意满满的请求大家进行产品服务细节反馈,以求将乘客体验做到最佳。

将服务意识融入到企业运营基因里面且执着的持续向前推进,侧面凸出目前的滴滴已将盈利为先变成了服务为先。这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互联网创业执着的段子。据说当时O2O比较火,某媒体从业者借助风口做起了O2O商业服务,逢人便自我介绍是做O2O的,仿佛他就是O2O的化身,浑身充满着O2O细胞。但就是凭借着这种在外人看起来有点傻且执着的犟劲,他完美的实现了人生逆袭,将O2O创业公司带到了目前已完成了Pre-c融资的规模实力。

服务没有终点,它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滴滴前期疯狂吞并市场成为了国内出行独角兽,但顺风车事件成为了其追逐盈利与坚守服务的分界线,之前写过《滴滴是滴滴,也不是滴滴》,滴滴在创造着共享出行行业的历史,也在承担着其成长必须面对的痛苦。但如果服务做起来了,在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里,即使伴随着后来者的围追堵截,也依然不会成为行业里面一瞬即逝的流星,毕竟,它是一个孤独的出行服务摸索者,在潜移默化的滋养着国内网约车出行的整个商业大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3A04YD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