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罗永浩一句话,掀翻了西贝的后厨

9月10日,久未露面的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知名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吐槽“价格贵得离谱”,更用“太恶心了”来形容用餐体验。这番言论迅速引爆网络,毕竟在公众印象中,西贝一直主打“现点现做”“手工制作”的健康餐饮形象。罗永浩的“消费者视角”瞬间引发广泛共鸣,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难怪最近吃西贝没锅气了”“原来我们花大钱吃的,是中央厨房的冷冻包?”

事件迅速发酵,西贝客服第一时间回应称,招牌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由员工现场手搓,炒菜也均用新鲜蔬菜现场烹制,并非预制菜。然而,这并未平息舆论。罗永浩火力全开,连发多条博文,晒出疑似西贝食材包装袋照片,指出其中海鲈鱼保质期长达18个月,并公开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确凿证据,将争议从“消费者吐槽”升级为“证据大战”。

高潮出现在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回应。他态度强硬,称“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认为其言论严重损害品牌商誉。贾国龙还解释,西贝使用的是中央厨房预加工原料,而非成品预制菜,并邀请消费者随时参观后厨。他还公布了罗永浩一行的消费账单,共点15道菜,试图证明其“贵得有理”。这一系列操作让事件彻底演变为一场“企业家VS网红”的舆论对决。

然而,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剧情突然反转。9月13日晚,罗永浩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宣布“停战”。他坦言此事耽误了工作,但仍强调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立法标注的初衷不变。尽管没有明确和解,但这场风波似乎暂时画上句号。而据媒体报道,西贝因此事营业额已骤降百万,损失惨重。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强烈诉求。很多人并不完全排斥预制菜,但无法接受餐厅用“现炒”“手工”等话术包装冷冻食品却不告知。当贾国龙强调“按国家标准我们不是预制菜”时,公众却在追问:消费者心中的“现做”,难道不应该是从生鲜到上桌的全过程吗?标准与认知的错位,正是矛盾的根源。

更令人玩味的是,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并有望强制餐饮门店标注使用情况。巧合?或许不是。这场罗永浩与西贝的“嘴仗”,意外成了推动行业规范的催化剂。

大众普遍认为,比起谁对谁错,更希望看到一个透明、诚信的餐饮环境。我们不反对科技与效率,但拒绝被蒙在鼓里。吃饭,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安心。当一盘菜端上桌,消费者有权知道它从何而来,经历了怎样的旅程。这,或许才是这场风波留给所有人最深刻的思考。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lWWOuyZViIK1guMP8k02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