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产品的实现过程有哪些。
因每个公司的实力和发展的阶段不同,产品的实现过程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产品策划、需求收集;
2,需求确认、项目立项;
3,完整的PRD;
4,产品开发;
5,测试上线;
6,交付运营;
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但是,这种产品实现环节下的项目成功,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才行,在早期互联网或早期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有可能出现。当下,想从一个Idea开干,然后就能一路高歌猛进直到项目成功的情况基本没有可能,更多的互联网公司会选择下面这种路径:
在正式立项前多几轮需求收集、分析和评审的循环,以避免由于战略误判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对原有正常进行项目的耽搁。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茶余饭后对某个产品的终极评价“这货做之前没有想清楚”或者“这货想的很清楚”。
但是,但是,在产品策划上进行反复论证的方式又会产生一个新问题,作为大BOSS,好不容易在马桶上,或开车走神时,或饭局半醉半醒中,灵光乍现蹦出个idea,信心满满组织了产品策划会,却被委婉的驳回,你让TA如何受得了?最终反弹起来,大BOSS可能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强上项目,导致更大风险。
另外,如果真的是个好项目,反复论证花掉的时间,可能会延误了转瞬即逝的机会窗口,与浪费人力资源比起来,这个貌似是更大的浪费。所以基于此,一众硅谷大佬早早的就提出了“精益创业”、“敏捷开发”、“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等概念,为的就是在不点燃烽火台兴师动众的情况下,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时间,验证idea。所以有一定实力的互联网公司会将上面的路径图改成这样:
这种方式类比到《孙子兵法》,就是“以正合,以奇胜”。主力部队仍继续现有项目的发展,组建/抽调尖兵不断的进行MVP验证idea。如果验证出来效果不错,就正式立项,点燃PRD的烽火台,逐步推进主力部队介入项目;如果验证出来效果不理想,就及时终止项目,既搏了机会,又没造成多大的影响,何乐而不为。
综上,不难看出,产品实现的所有环节里,最难的恰恰是起始环节,因为后面的所有环节,都会因起始环节而变的有意义或变的没有意义。
最后再贴一种比较极端的产品路径上来:
决策层过于强势,idea未经过详细论证或MVP检验,直接立项强推,且idea多、需求变化快,导致不断循环的推倒重来,直至烧掉全部预算,然后Game over。一般多见于刚入互联网行业的土豪BOSS,以为互联网是地上揽金,急功近利。这种情况对应《孙子兵法》中的“主骄民疲”,其结果不言而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