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升职速度加快,“大数据”感受到了。
入职第13个月时,换了工作,薪水上调40%。这是1990年出生的小亮的经历。他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大学,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始了职业生涯。
他能感觉到周围同龄人的晋升速度变快,“同一职级里的人越来越年轻。”
上个月,全球职场社交网站领英基于大数据发布了《中国千禧一代商业决策者洞察》。在这份报告里,“决策层”的定义为:“职位”写为总监以上,在某个职能或某一部门有一定的话语权。领英透露,在中国3900万用户中,职位为总监及以上的用户,54%为千禧一代(即80后、90后)。而在全球5.46亿用户中,这一数字为28%。
这份报告还显示,从职场新人到总监级别的升职过程上,60后、70后平均需要10年,80后需要6年,而90后则需要4年,实现了更快的职场晋升通道。与此同时,千禧一代决策者的平均跳槽周期约2.5年,也在加快。
晋升快的一个原因是跳槽多
跳槽多是晋升快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就职的公司给不了更多的资源和环境时,跳槽就随时有可能发生。
由于熟人引荐,小亮的第一次跳槽属于“意外”。在他看来,一份工作不能做得太短,不然“简历会不好看”。入职初,他规划两到三年换一个公司。“但要是工作得特别开心也可以长期做下去。”
“非常优秀的人会非常容易拿到更高的职级。有人说70后从来不跳槽,而这也是70后的通病,很多人在一个企业工作20年左右也没有一次跳槽经历。
年轻高管的出现是自然规律。再过七八年或许会变成00后站在历史舞台做企业高管的年代,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是技术把这一进程加速的。
小亮的第一份工作是网络编辑,两年后他带着已有的积蓄辞职创业。创业项目在一年半后以失败告终,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产品运营,3个月后他再次离职。第4次的职业选择令他更换了生活和工作的城市,也收获了现在相对满意的工作条件和状态。
90后没有“大公司”情结
其实90后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光鲜,他们的压力需要被体会到。80后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并努力打拼的人,买得起房子;70后比80后更轻松就拥有了房子。而90后是好好努力还得加上吃奶的劲和各种各样的方式,也不一定能买上房的,这个差别是很大的。
90后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剧,这可能促使他们不得不找一些不走寻常职业发展的道路,会有更多的创业和“折腾”。
1991年出生的小智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他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非常满意:起点高,平台好,能学到本领。3年后,他辞职加入大学同学的创业公司,开启他认为“一定非常有前途”的事业。
创业不易,小智在第一个月就体会到了。“我们给自己开的薪水很低,交完房租没剩多少,靠吃前两年积蓄吧。”但他认为,创业的苦只是一时的,自己的项目非常有前景,只是需要时间。
“辞职前反复思考过,但是如果想10年内在北京买一套房子,除了创业还有什么别的工作可以实现吗?”在北京二环边的一栋写字楼前,他指着旁边的居民楼问,“你知道这房价有多少吗?得10万一平方米了吧。”
职场中优秀人才的特质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总结出他们身上的3点特质,首先是自己非常要强,其次不认死理有弹性,聪明且能干,然后心态开放,不会非常孤傲。
第一,毫无疑问,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技术再好,可能也迭代不过阿尔法狗(机器人),所以必须要持续不断迭代自己;第二,拥有一些软技能也很重要。即使做互联网创业,也需要团队,所以沟通、交流、合作,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通用技能。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企业,都是如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