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亦是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当前,我国社会风气浮躁,短视心理严重,这种“技近乎道”的追求似乎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品质和卓越的重要性,用坚守和追求见证着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只有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才能补助中国制造“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弘扬工匠精神,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夯实根基。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机器设备,然而,这些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把牢“质量”关卡,夯实工匠精神,才能让传统产业释放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
弘扬工匠精神,为满足升级消费需求对症下药。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一些小家电、化妆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铁裁缝”高凤林有句名言:“顶天立地是为工,利器入门是为匠。”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