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工匠精神的理念一再被媒体提及和谈起。从其悠久的历史,再到某些产业的千百年传承,无不说明工业化若向纵深发展,质量是根本性的第一要务。
但是,提倡归提倡,在现实制造业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具备工匠精神,或者说工匠精神具备到了何种程度,都是让人存疑的。之所以会出现提倡和现实不相符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工匠精神违背现代工业化精髓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人都知道,节目中把传统山东章丘地区的手工铁锅,当成了工匠精神的代表。章丘铁锅经过上千锤的敲打,最终形成的产品具有结实、不粘锅、轻便等诸多特点。
这确实是传统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而且打造出来的铁锅质量也不错。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章丘铁锅的制作过程和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几乎比其快了无数倍。而且,所制造出来的铁锅质量丝毫不必它差,甚至流水线上的产品质量还会盖过它。
这个事实可能会让很多人内心无法接受,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但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下,流水线的模式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的质量,也能完全得到保证。
换言之,工匠精神大力提倡的那些理念,在现时代已经不实用了。还记得当年罗永浩在制造锤子手机的时候,那张全网疯传的代表工匠精神的画作吗?如今锤子手机早已真的变成了“锤子”,而罗永浩最初所谓工匠精神的卖点,也完全成了一厢情愿的笑话。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工业化时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是提前预设好的,一旦进入流水线生产过程,那么所有的产品在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千篇一律的。最终,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会出现在手工业制造时代,由于每个工匠手艺的差异,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除了和现今的工业化模式理念相悖,另外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其根本目的一方面在于复制工业现成品,再有就是消化社会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尤其是后者,国内大众的就业问题,要远远大于其空谈所谓的工匠精神。
庞大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和吃饭
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国内农民工的数量高达2.8亿,这还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体数量打了折扣的,其总人数比2019年少了517万人。如此庞大的就业力量,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他们单单靠种地的收益是根本难以为继的。
这一客观的现象,也间接影响到了国内工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如果单纯从成本考虑的话,密集型的制造业,比如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生产,机器要比人工的效率高很多,而且企业的成本支出也能大为缩减。
可这样一来的话,大量的农民就要面临无工可做的失业局面。而企业一旦继续保持旺盛的招工能力,那么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就只能继续维持当下的生产状态。
无论是制造手机,还是制造汽车,由于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后期的制作,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的复制生产。因此在整个生产的流程中,不必考虑产品本身的问题,只需生产出来即可。
如此一来,所谓的工匠精神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例如在手机的生产线上,有的只负责加装后盖,有的只负责包装。由于整个制造流程都被拆分成无数个独立工种,所以工人们每天面对的都不是制作手机的全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些年轻的工人想要进步,可惜流水线模式的生产,使其根本不能了解到产品整套的制作,这又何谈工匠精神呢?其次,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权益。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之下,有多少农民工愿意主动去学习什么呢?
因为要吃饭,所以他们只能按照企业主的要求,埋头负责各自的活儿。而对企业来说,由于都是生产的成熟商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自然也就谈不到什么工匠精神了。
工匠精神背后的人文关怀更不能缺失
提倡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在给制造业的从业者设立制造业的道德水准。这种提倡在现代不是说不可以,只是面对工业化形式的发展,面对结构的转变,有些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尤其在现代工业逻辑的推动下,制造业的发展仅仅是企业生产的最末端,而工人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又难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还要给他们设置新的桎梏,这就有些难以说服人了。
何况即使在提倡工匠精神的古代社会,手工业制造者,本身也是社会的下九流阶层,其身份甚至还不如农民。不过也恰恰是这批人,才得以让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种瑰宝得以流传到现代。可惜,正因为他们的身份低微,又有多少古代优秀的工匠被现代人所熟知呢?
因此在新时代,于其提倡工匠精神,不如大力改善工人们尤其是农民工的生产环境,提高他们的各方面待遇,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让他们对自己真正的身份得到认可,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卖苦力的,到那个时候,再去提倡和推动工匠精神,才显得是合时宜的。
每个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北方打工的像候鸟,每到家里庄稼收获的时节还得赶回去。而在南方打工的人,他们则提着那个塑料桶,里面或是装着一台小小的风扇,或者装着一张薄薄的凉席。在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面前,他们每个人的身影是如此的渺小。
这时候,他们唯一想的事情就是工作稳定,老板不会拖欠工资,其余关乎前景和发展的大道理,他们不会考虑。而这些问题,原本也就不该由他们去考虑。一句话,从各方面真正保障好他们,才是在未来谈制造业升级和工匠精神的真正基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