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超全汇总!大模型备案政策/流程/材料一篇搞定

超全汇总!大模型备案政策/流程/材料一篇搞定

原创
作者头像
专业AI大模型算法备案指导
发布2025-11-15 16:18:31
发布2025-11-15 16:18:31
12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算法备案算法备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大模型服务备案进入规范化阶段。作为AI领域的从业者或企业负责人,您是否正为备案流程发愁?本文为您梳理备案全流程,助您快速通过审核。

一、备案核心政策解读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面向公众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前,必须完成备案手续。备案主体包括所有在中国境内运营、或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的大模型研发及运营企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开源模型,若涉及公众服务,同样需要备案。

政策强调备案不是“一刀切”,而是分级分类管理。涉及公众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模型,需通过安全评估;一般性行业应用则采用备案制。企业需提前判断自身模型类型,选择对应流程。

二、备案流程分步详解

备案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期、提交期和审核期。

准备期内,企业需完成内部安全评估,重点排查数据来源合法性、生成内容安全性等风险点。建议组建跨部门专项小组,涵盖技术、法务、业务等核心人员。

材料提交阶段,企业需登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填写信息。关键材料包括: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信息、模型介绍、安全评估报告等。特别注意,所有材料需加盖企业公章,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审核阶段通常需要20个工作日。备案部门可能对材料进行问询,企业需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响应补充材料需求。通过审核后,企业将获得备案编号,需在服务页面显著位置公示。

三、必备材料清单及要点

备案材料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核心材料包括:

  1. 主体资质文件: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基础证照;
  2. 模型技术说明:需详细描述模型架构、训练数据来源、主要功能及适用场景;
  3. 安全防护方案:内容过滤、投诉处理、数据保护等具体措施;
  4. 用户权益保障:明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及纠纷解决机制。

特别提醒:安全评估报告是材料重点。

四、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很多企业在备案中遇到共性问题:如何界定模型类型?若模型兼具多种属性,建议按更高要求准备材料,避免二次申报。

材料被退回修改怎么办?常见原因是安全措施描述不具体。建议用案例说明过滤机制,如列出敏感词库样本、展示内容审核流程等。

对于更新迭代频繁的模型,备案后每次重大升级都需重新备案。“重大升级”指模型核心功能或技术架构变更,常规参数优化不需重复备案。

结语

大模型备案是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步。企业应将备案视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契机,而非单纯合规负担。随着相关细则不断完善,建议企业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及时调整合规策略。只有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在AI浪潮中行稳致远。

(注:本文根据现行政策整理,具体执行请以最新官方指南为准则)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大模型服务备案进入规范化阶段。作为AI领域的从业者或企业负责人,您是否正为备案流程发愁?本文为您梳理备案全流程,助您快速通过审核。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