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数据工作的朋友,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业务部门急着要数据报表,IT团队却说数据还没准备好?
各个系统的数据互相矛盾,根本不知道哪个才是准确的?
看着海量数据却不知道如何利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成为负担?
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企业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数据架构体系。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数据仓库、数据湖和数据海。但很多人一直分不清它们的区别,导致在技术选型时犹豫不决,甚至选错了方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聊聊这三者的真正含义、适用场景和选择标准。
数据仓库是一种专门为分析和报表设计的数据存储系统。
它存储的是经过清洗、转换、整合后的结构化数据,通常来自多个业务系统(比如订单、用户、库存等)。
数据仓库里的数据不是原始数据,而是加工后的成品数据,比如你公司每天的销售额、用户活跃度、库存周转率等等,都是按照分析主题组织好的。数据在进入仓库之前,必须经过ETL(抽取、转换、加载)过程,也就是把数据洗干净、整理好格式再存进去。
有以下几个特点:
说白了,数据仓库就像是一个图书馆里的工具书专区——书都是分类整理好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查资料做研究。
数据仓库的使用场景:
适合已经明确分析需求的场景。比如:
你懂我意思吗?数据仓库就是为了高效回答问题而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些数据现在还用不上,但又不想丢掉,该怎么办?这就要看数据湖了。
数据湖是一个集中存储各类原始数据的系统,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在存入时不需要预先定义结构或模式,可以随时存取、按需处理。
数据湖里各种类型的数据都有:文本日志、图片、视频、JSON文件、CSV表格、数据库备份等等。这些数据可能现在用不上,但未来可能会用于分析、机器学习或其他用途。
数据湖有以下特点:
我一直强调,数据湖的核心优势是灵活性。你可以先把所有数据堆进去,之后再用工具去处理和分析。它不像数据仓库那样“规整”,但更包容。
使用场景:
适合那些还不明确具体分析需求,但希望保留原始数据的场景。比如:
听着是不是很熟?很多公司现在都在建数据湖,就是因为数据量大了,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用这些数据,所以不如先存着。
但如果你觉得数据湖已经够大了,那说明你还没遇到真正的大规模数据场景。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数据海。
数据海是一个比数据湖更宏观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产品,而是一种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范式。数据海通常指跨多个云、多个地域、多种类型的大规模数据集合,强调数据的全局流动和共享。
数据海包含数据湖、数据仓库、实时流数据、外部数据等,是一个更广泛的数据生态系统。它不仅仅关注存储,还强调数据如何在不同系统之间无缝集成和使用。
特点:
简单来说,数据海更像是多个湖和仓库连成的一片海洋。它不是为了替代数据湖或数据仓库,而是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更宏大的体系中。
使用场景:
适合超大规模数据应用场景,比如:
你可能会问:那这和数据湖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数据海更强调全局性和流动性,而数据湖更侧重于存储本身。
为了更直观,我整理了一个对比表格:
维度 | 数据仓库 | 数据湖 | 数据海 |
---|---|---|---|
数据状态 | 加工后的结构化数据 | 原始数据(结构化/非结构化) | 多种数据集合的集成 |
schema | 写前定义(Schema-on-Write) | 写后定义(Schema-on-Read) | 无统一schema,按需定义 |
主要用途 | 报表、BI、分析 | 探索性分析、机器学习 | 跨系统数据集成与共享 |
用户群体 | 业务人员、分析师 | 数据科学家、工程师 | 企业架构师、数据平台团队 |
存储成本 | 较高(高性能存储) | 较低(廉价存储) | 极高(分布式跨云架构) |
典型技术 | Snowflake、Redshift | Hadoop、S3、ADLS | 数据编织、数据中台 |
很多公司其实是“湖仓一体”(Data Lakehouse)的架构,也就是在湖的基础上构建仓库的能力,兼顾灵活性和效率。
要知道做数据没有哪个系统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数据仓库、数据湖和数据海是共存的,只不过在不同场景下扮演不同角色:数据仓库是为了高效查询,数据湖是为了灵活存储,数据海是为了广泛集成。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任何数据架构都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如果你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妨先问问:我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数据需求是什么?一步一步来,你就会对这些概念越来越熟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