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加入机器人出租车竞争,但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已领先
当特斯拉上个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备受期待的试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由10-20辆贴有"机器人出租车"标识的Model Y SUV组成)时,科技和汽车行业为之震撼。但数千英里外,中国领先自动驾驶公司的高管们却毫不动容。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CTO楼天城在5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甚至还没有坐上(机器人出租车)谈判桌。"去年,中国搜索引擎和AI巨头百度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王云鹏声称,特斯拉至少落后三到五年。
衡量机器人出租车成功的标准不是华丽的演示或技术发布会,而是大规模、商业化、完全自主的公共服务。按照这个标准,特斯拉仍然远远落后。全球范围内,只有某机构的Waymo和少数几家中企克服了这一障碍。
这场竞争的核心是百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西点军校"。其校友遍布中国几乎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链,从芯片到软件开发再到机器人出租车。
当百度在2013年开始自动驾驶研究时,它设想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向全球汽车制造商提供软件生态系统。但中国激烈的汽车竞争环境粉碎了这一野心。尽管遭遇这些挫折,百度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在中国亲切地称为"萝卜快跑")正在蓬勃发展。
2022年,它成为中国首个完全无人的商业机器人出租车运营商——这是该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如今,Apollo Go在从北京到深圳的15个城市运营着1000辆机器人出租车,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提供了140万次乘车服务。
紧追百度的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它们分别由前百度高管于2016年和2017年创立。两家公司都始于硅谷,后来迁回广州,并几乎同时在202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技术上,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在硬件上大多采用Waymo的方案——结合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精密GPS和高清地图。它们的优势在于成本。得益于中国的制造实力,这些公司可以在准备就绪时快速扩大车队。
例如,百度将机器人出租车生产成本降至每辆仅28,000美元——仅是Waymo每辆车数十万美元开支的一小部分,与特斯拉即将推出的CyberCab相当。与此同时,小马智行宣称其第七代机器人出租车推出后,激光雷达成本下降68%,计算成本降低80%。
它们的软件是AI模型和基于规则代码的结合,旨在解释交通模式、预测行为并执行驾驶决策。所有三家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现在都拥有"端到端"系统——这个术语由特斯拉推广,指的是能够处理原始传感器数据并直接输出驾驶动作的AI模型。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主要是监管障碍。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制定全国性的机器人出租车法律,将监管权留给州和城市。因此,该行业在地方级政策的零散拼凑下运作,每个司法管辖区都制定自己的规则和要求。
与一些美国州份相比,中国城市最初在发放许可前要求严格测试。几乎所有允许机器人出租车的中国城市只允许其在地理围栏区域内运营,通常是在远离密集市中心的郊区。
另一个战略依赖是芯片。大多数中国机器人出租车车队目前由某中心的芯片驱动,特别是广泛使用的Orin系统芯片。这些芯片处理大部分传感器融合、感知和路径规划工作负载。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带来了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风险。
这让特斯拉处于什么位置?某中心创始人的纯视觉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但跃升至真正的4级或5级自动驾驶——在任何条件下完全自主驾驶的车辆——仍然令人望而生畏。特斯拉在奥斯汀的适度试点表明,该公司需要采用Waymo和百度多年前采用的谨慎地理扩张和安全监控。
特斯拉必须准备好迎接来自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公司的激烈全球竞争,这些公司已经在全球建立立足点。正如特斯拉曾经发现自己被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对手包围一样,机器人出租车可能是下一个。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