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年初的喧嚣,老板们也终于发现身边并没有哪个竞争对手使用AI以后一骑绝尘,终于没有了掉队的风险,因此热情大幅降低。加上身边各种AI出洋相的笑话和投资没有回报的案例,在MIT报告出炉后,“AI在企业短期内很难实现价值”这一论点,逐渐成为了主流。好处是,老板不会再一日三催CIO们部署AI,坏处是,CIO们的地位又开始直线下滑了。
我们认为,这正是企业AI应用进入中场的典型表现,就如同一场球赛,上半场你争我抢,充满了爆发力,但大家都没有什么建树,那么中场就变得特别重要。中场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反思,重新布局。但是别放什么大话,你要行,上半场你为啥不进几个球呢?
今天,让我们在企业AI应用的“中场”来对过去做一个复盘,对未来做一个规划。
复盘:为什么AI应用之前没有产生价值?
1) 高速迭代的工具。AI出来时间并不长,以国内真正人人可用、用得起的Deepseek为标准,也才半年时间。周边的配套工具,部署工具,接口工具,正在快速完善。就以大家熟悉的Linux为例,以前每周都有新内核(Stable)发布,但更多是作为爱好者的玩具,直到2006年发布2.6.16的LTS版本(长期支持内核),才正式拉开了商用的大幕。AI工具也是一样,过于高速的迭代,使得企业很难保护自己的软件资产投资,这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够解决。
2) 自研VS三方。MIT报告里特别提到了,自建系统失败率67%,采购专业工具失败率33%,这是因为在AI技术刚出来的时候,企业里的基础技术人才储备远远比不过专业三方,企业里大多是应用级人才,在AI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环境下,作用有限。从投入产出比而言,AI专业三方企业的投入,获得的是市场前景带来的高资本溢价,企业的投入回报大多量化的效率利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自然也就带来了技术水平的差异。
3) 没有场景。在AI上半场,更多的是宏观叙事:AGI、AI对社会伦理的挑战、未来是人统治AI还是AI统治人类...等等。而落到企业具体场景上,则必须满足: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在行业耕耘已久,很难再留下如此明显的漏洞场景给AI。加上国内外的经济形式,人工较为廉价,如果再综合考虑人类可以“承担责任”这一重大优势,AI落地找不到场景就变得很正常了。
4) 熟悉业务。通用AI是不可能满足业务需要的,因为他不懂业务。AI落地时的困境就在于:懂AI的人不懂业务,大多也不屑去了解业务;而懂业务的人,大多没能力去了解AI。AI的能力来自于知识,企业都没有成体系的知识,怎么能用好AI呢?
所以总结一下,工具未成熟,缺少真实大规模应用场景是外因,内因是缺乏知识体系。另外,把AI当成了普通系统,以为可以自研,技术能力不匹配,导致了失败。
那么下半场该怎么开始?
上半场里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就是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其次就是要找到场景,最后是要找合作伙伴一起推动。
关于构建AI知识体系,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数智库建设的文章,在此不做展开。我们重点讲讲场景。
毛主席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哲学内核就是“智慧与创造力源于大众的实践”。Linux操作系统的创始人Linus说“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只要有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
因此最好的场景就在用户身边,而不是顾问的口中。如果一个顾问,跑到办公室,吹着空调和你大谈场景优化,这大抵是一个骗子,不真正的和企业每一个高管进行2小时的访谈,不到一线的每个岗位去呆一两天,所有的方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答案就是企业内部的AI创新大赛:
三方厂商并提供工具平台及底层技术支持, IT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及环境部署,一线业务找到愿意尝试的年轻人,开展AI创新大赛。
以下是某企业内部应用AI的创新大赛案例:
对应工具 / 系统 | 功能描述 |
---|---|
交付查询 | 采用多维表 AI+ Aily 搭建工具,让 AI 学习数据后创建 bot,为订单查询和维修业务答疑、提供方案,减少等待时间,提升用户满意度 |
会员聊天助手 | 帮助顾问智能分析会员画像,实时生成个性化开口话术,提升企微沟通转化率,助力精准营销 |
交易推荐引擎 | 根据顾客的情况、主推情况和个人销售能力等去进行精准的匹配商品,让大家的推荐有的放矢。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价位段推荐,使得门店的单价去进行提升。让主推活动更有价值的落地 |
票据管理 | 借 AI 实现票源合规题库核查、缴费单自动登记及精准催缴、付款回单自动查询、应收款项自动预警,解决人工处理效率低、易漏判漏催难题,降本提效,筑牢财务单据管理风控防线 |
后台支持智能体 | 本项目旨在基于飞书智能伙伴平台,为各门店打造个性化 AI 助手。通过整合行政信息、营销政策、商品知识及业务导向信息,精准解决门店面临的后台支持难题 |
营运助手 | 基于门店经营问诊结果,发布区域内定制化任务,打造门店标准化与区域适配化相结合的任务管理工具 |
数智客服服务台 | 客户接待从 “被动响应” 升级为 “高效顾问式服务”;底薪报表快捷生成,降低错销风险;广宣风险检测频次提效超 50% |
直播 AI 练货助手 | 以多维表格与工作配方构建【直播 AI 练货助手】,借 AI 数据解读与练播诊断,破解师资短缺与练货效果模糊,构建数据诊断 - 技能强化 - 结果导向增长模型 |
智能声控工单系统 | 基于 AI+RPA 的智能客诉治理系统,前端实现全网舆情分析与用户满意度洞察,后端自动抽取差评并生成客诉工单,实现服务体验闭环与风险预警 |
门店照片智能识图审核 | 1. 用多维表格搭建数据收集表单,实现问题货品照片及问题描述的快速收集; 2. 使用【豆包图文理解】字段捷径捷径实现货品照片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提取; 3. 使用「自定义信息填充」字段捷径生成问题照片提醒,催促门店整改; 4. 使用多维表格自动化每月自动将搜集表单推送给店长 |
鉴于很多IT可能没有在公司举办创新大赛的经验,可以问一下HR,也可以问一下Deepseek,Prompt如下:
如何在企业内组织一个成功的AI创新大赛,需要注意什么细节,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过程中IT部门需要怎样配合?可能产生哪些费用?
让我们对下半场的AI落地做一个小结:
以上的工作都完成了,我们可以说,已经为AI做好了准备,剩下的,只是等AI工具成熟,等真正机会的到来!毕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