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数据量暴涨时,抓取架构该如何应对?——豆瓣电影案例调研

数据量暴涨时,抓取架构该如何应对?——豆瓣电影案例调研

原创
作者头像
jackcode
发布2025-08-12 10:48:09
发布2025-08-12 10:48:09
111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爬虫资料爬虫资料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前言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与内容升级期的双重阶段。无论是票房纪录的不断刷新,还是类型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都让电影数据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

在这个过程中,豆瓣电影逐渐成为影迷、媒体、研究机构的重要参考平台。它不仅是影评交流的社区,更是电影口碑和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对于数据分析人员来说,豆瓣的数据就像电影产业的“温度计”,能够直接反映观众偏好与行业动态。

本次案例源于一个电影数据分析项目——起初我们只需要采集豆瓣Top 250榜单做影评与分数趋势分析。但随着研究范围扩大到全部高分电影每日新片,数据规模呈指数级上升,原本的采集架构瞬间陷入性能和反爬的双重困境。于是,我们以侦探的视角,完整追踪了架构应对数据暴涨的演变过程。


一、关键数据分析

针对不同阶段的采集范围,我们记录了核心指标(目标站点:https://movie.douban.com):

阶段

采集范围

页面总量

单日请求数

失败率

平均响应时间

初期

Top 250(10 页)

250

250

0.8%

0.7s

中期

高分电影(约 800 页)

20,000

25,000

5%

1.9s

高峰

高分+新片(约 3,000 页)

120,000

1,200,000

18%

5.1s

调查发现:

  1. 网络传输瓶颈:高峰阶段单机网络资源耗尽。
  2. 反爬触发频率增加:短时间内高频访问触发验证码与403封锁。
  3. 调度延迟:任务堆积,响应速度几乎翻倍。

二、架构演变侦查

在我们的调查中,采集架构的演进可以看作一条案发时间线:

代码语言:plain
复制
[阶段1:单机脚本] 
    ↓(轻量需求,性能足够)
[阶段2:多进程并发]
    ↓(提升速度,但触发封锁)
[阶段3:引入代理池 + 分布式调度]
    ↓(降低封锁率,但调度压力上升)
[阶段4:分布式集群 + 异步IO + 自动扩缩容]

阶段3突破:引入爬虫代理

当日请求量突破数十万次后,单一IP已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引入了爬虫代理,通过动态分配IP的方式,降低限制概率并支持并发请求。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mport requests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
from lxml import etree

# 代理配置(亿牛云示例)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name = "16YUN"
proxy_password = "16IP"

# 拼接代理URL
proxy_meta = f"http://{proxy_username}:{proxy_password}@{proxy_host}:{proxy_port}"
proxies = {
    "http": proxy_meta,
    "https": proxy_meta,
}

# 抓取豆瓣Top250页面
def fetch_page(start):
    url = f"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start={start}&filter="
    try: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27.0.0.0 Safari/537.36"
        }
        resp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
        if resp.status_code == 200:
            html = etree.HTML(resp.text)
            titles = html.xpath('//div[@class="hd"]/a/span[1]/text()')
            print(f"[成功] 第 {start//25+1} 页 | 电影: {titles}")
        else:
            print(f"[失败] 第 {start//25+1} 页 | 状态码: {resp.status_cod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错误] 第 {start//25+1} 页 | 原因: {e}")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s = [i * 25 for i in range(10)]  # Top250 共10页
    with 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5) as pool:
        pool.map(fetch_page, starts)

特点:

  • 动态代理池保证了IP切换频率,降低封锁。
  • 多线程提高了IO密集型任务的执行效率。
  • lxml解析速度快,适合批量HTML数据提取。

三、代码演变模式可视化(文字版)

代码语言:plain
复制
[单机爬虫脚本]
    ↓(任务轻,稳定运行)
[多进程并发]
    ↓(速度提升,但封锁增加)
[引入代理池 + 分布式调度]
    ↓(多节点协作,封锁率下降)
[分布式集群 + 异步IO + 自动扩缩容]

四、建议

  1. 前瞻性架构设计:在数据量小的时候就预留扩展空间。
  2. 代理池是中期必需品:尤其是动态IP+分布式结合的方案。
  3. 异步IO与分布式集群 是百万级数据采集的核心保障。
  4. 实时监控与告警 能让问题在扩散前被发现。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一、关键数据分析
  • 二、架构演变侦查
    • 阶段3突破:引入爬虫代理
  • 三、代码演变模式可视化(文字版)
  • 四、建议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