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关于GPT-5,我的几点思考

关于GPT-5,我的几点思考

作者头像
老_张
发布2025-08-12 10:08:10
发布2025-08-12 10:08:10
2330
举报

昨天凌晨,OpenAI终于发布了GPT-5,看了很多技术媒体的报道,大家的评价好像都有点失望。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了OpenAI CEO Sam Altman体验完GPT-5后表示“很震惊”的报道,本以为GPT-5会有大幅度的能力提升,或者搞出什么黑科技,比如AGI的能力雏形。

结果,OpenAI对GPT-5的介绍,简洁到一句话就能概括:最快最强最有用。稍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后GPT只提供两种模型,分别是:GPT-5旗舰模型,以及GPT-5 Thinking模型(深度思考和推理)。

暂不谈为什么OpenAI会在新版本做这样的改动,个人猜测一下,可能是全新的GPT-5大模型的能力,已经足够在诸如编码、写作等专业领域有足够强的工程级解决问题能力。

OpenAI CEO Sam Altman在发布会上直言:“这就是世界上目前编码能力最强的模型,世界上写作能力最强的模型,也是在医疗保健领域最强的模型”。自信可见一斑。

我总结了一下本次GPT-5发布的核心能力,大致有如下几条:

1、统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将推理、Agent、多模态模型在工程层面做了统一架构集成)。

2、更强的编程、写作能力(长期记忆体系的“上下文持久化”、更富有人情味的文本理解和生成)。

3、健康医疗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安全机制革新(引入新一代安全训练机制“Safe-completion”)。

4、复杂多任务场景的处理能力和自主开发决策能力(多任务处理、自主决策、自主开发、个性化的自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虽然本次GPT-5的发布包含多种能力的更新和优化,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是低于预期的。特别是大家期待的AGI能力雏形,更是不见踪影。


聊完了GPT-5的发布内容,下面是一些我个人近几个月对AI的一些思考。

1、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能力预期一直是AGI,但没人能预测什么时候我们会迎来它。

创新这件事,特别是技术创新,是无法被计划的,即我们不能说计划五年后一定能让人工智能达到AGI级别的水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在通往AGI的那条正确路径被探索和验证出来之前,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不可计算和预知。

2、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绝大多数的创新,都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有关。

无论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对生产流程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只要你能将成本降低到一个量级/或者将效率提升到一个量级,这就意味着背后的生产力有了指数级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会不断将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之中(审美、艺术、文化)。

3、未来具备产品经理能力和思维的人,会逐渐占据更大的竞争优势。

如果将大模型看作AI时代的技术设施(水电煤),那么智能体就是支撑AI应用创建的底座,而智能体平台则会成为全新的分发渠道和创作平台,其中蕴含着很多新的机会。

在AI的加持下,工程师可以更快交付需求,普通人也可以利用AI的能力创作各种应用。到了这个阶段,能够决定做什么产品,如何设计交互,如何为用户提供真正价值的人,会成为稀缺者。

简单来说,就是产品思维、商业思维、认知和决策能力,会成为未来AI时代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4、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学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认知重塑能力会不断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因为不断有全新的信息和事件涌现,我们只有快速看到并推翻已有的结论,才能跟上这一轮技术革命。单纯的信息检索和输出没有太多价值,真正具备价值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具备个人独特观点和视角的文字。

未来的内容创作领域,信息检索、加工和整理,都可以交给AI来执行。内容创作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基于自己的独特视角,不断提出更新的、值得令人深入思考的观点。

5、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度过第一阶段的“百模大战”,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具产品落地”竞争。

当下来看,大模型的能力已经逐渐逼近阶段性的天花板,在算力、电力、数据、算法层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之前,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投入到工具产品开发和落地探索领域。

未来,AI的水电煤(基础设施)大概率会由几个头部玩家占据绝大多数份额,越是底层设施领域越是如此。反而在应用层面(距离用户最近),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应用层面,比拼的是想法和创意,以及快速落地能力。你能不能快速将想法转化为具备可行性的产品,能不能用工作流+Agents解决切中用户痛点的问题,才是核心。

对个人或者初创公司来说,资源极度有限,机会存在的窗口期更有限。你只有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快速找到核心因素,才能提高做正确事情的命中率,以及成功率。

AI时代,覆盖率不是个人要追求的,命中率和成功率才是核心。

6、商业领域有这样一条规律:价值的创造往往具备高度的不确定性。真正的突破性成果,一来自于持续积累后的偶然质变,二来自于转瞬即逝的时机和运气。

AI时代蕴含着很多的机会,如果你决定投身于此开始创业,那你从一开始就需要思考该如何盈利的问题。

找到盈利模式的路径大致有三种:成本、市场、资源。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哪方面,什么用户市场可以承担这部分成本支出,已有资源能否在新产品中复用。

第二重要的就是产品,因为用户最终是为产品提供的服务,以及使用体验来买单。如何判断你的产品具有让用户认可的特性?很简单,让它更适合能承担产品成本支出的这部分目标用户的特性。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8-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