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零一万物发了个企服Agent,消息不大,但是个消息。
至少在我的角度,我觉得零一万物和中国企服,都多了一个可能。
去年李开复就出来跟极客公园的张鹏聊天,呼吁不要做大模型,要做应用层。
虽然开老师有其他的目的,但一年以后把万智转向做企服Agent,他可能倒是真的找对了方向。
有一说一,不管做不做得成,李开复的眼光确实一直比很多人都准。
整个中国企服今年都在都在卷AI。
方式是,接大模型。
这个事情我之前已经写了两篇文章评价过了,总体而言,我觉得不靠谱。
第一这个事情拉不出差距,大家都接,等于大家都没接。
第二这个事情带不来新的营收,接了以后没有客户买单。
第三企业级AI的终极场景一定是私有化部署,通过MCP搞Agent,而不是在现在的软件里接AI。
这个事情3月份过完以后,是不是,你看看,公关稿发完就完了,也没有什么后续,也没有什么后继者继续干这件事。说白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么搞蹭热度没问题,搞业务还来日方长。
于是另一个热点讨论就接踵而至,说为什么现在的企服AI Agent都很难落地。
答案很多,吵的天翻地覆。
我的答案是,现在的AI Agent流程和决策没有分离,也没有融合,所以很难落地。
换句更像人话的说法,流程是输入,决策是输出。现在的AI Agent,因为没有workflow,所以不可能有清晰的输入;另一个角度,企业内部也没有的私有化部署和训练AI,当然不可能提供清晰的输出。
最后一个事情是,形态。
所有的现有软件厂商,都在以现在的软件模式嫁接AI。
这个看上去就很不靠谱,或者说,方向不对。
老实说现在的企业级软件作业交互模式,本来就是个妥协产物。WAIC期间我去看了WPS灵犀的发布,感觉稍微比以前好点了,之前的WPS AI那是个啥啊,用起来效率还不如自动化模板。
扯远了,我肯定不认为AI是以现在的形式步进到企业里的。或者说现在的方式,不可能是未来企业级AI存在的样子。
企业级AI的最后场景,一定会还原到线下。还是我以前说过的那句话,线下有的,线上一定会有。
企业在现实场景里只存在三个要素:
人,财,事。
所有的输出和输入,一定是围绕这三个本质来进行。现在的企业级软件,本质是在做“事”。这导致了三个问题:
1、“事”脱离了“人”和“财”,可以成为输出,但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级AI的输出。
2、人,财,事三者的关系,在企业本质是建立一个效率等式,而不是提供几份三不关联的数据报表。
3、企业级AI应用现在共谋的,其实是,减少流程,而不是,实施决策。
这就是我很单纯的认为,现在的企业级AI,都不靠谱的原因。
没看懂的建议再看一遍。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可以盘点下现在的企业级软件接AI,到底是不是有用。
或者说个更严重的,这是不是条路?
举个简单例子,我对WPS真正的诉求是,根据我的思路和业务数据,给我一个陈述文档,我拿着给老板看看,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至于其他的样式,字体,排版,我不关心,我也不想用。是PPT还是表格,我也不在意。
回到零一万物的产品,其实李开复这次的产品发布,影响力倒是不大。相对于他做零一万物大模型的时候,六小龙确实一夜之间也就到达这个模式。
前面我说过了,我一直认可开老师的眼光,但落地么,可能就真的再要等一等。但本质上讲,基于企业的场景做AI,和基于软件嫁接AI,这是非常不同的解法。
从几个角度,开老师可能是想到了。
1、市场空白。我想这个是最关键的,毕竟开老师这条路,现在只有他在走。新的路子,就有新的可能。
2、真实需求。万智平台介入的是销售场景,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部分,而且明确讲的是做“价值交付”。
3、方式方法。万智的说法是,找了咨询团队进行实施,保证整个结构和流程的有效性。
发布会上,零一万物讲了自己已经开始落地招商、金融、销售、游戏等领域。虽然看上去很有点搞运动做定制的架势,但解读起来,是基于AI,通过场景,去搭建应用,解决问题。
这不是整个中国企业服务之前最想做的垂直、专业、一站式All in One和PaaS吗?
建议中国企服们都继续关注一下。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