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一文速览:大模型语料构建与基础训练全流程实战指南

一文速览:大模型语料构建与基础训练全流程实战指南

原创
作者头像
fanstuck
发布2025-07-16 16:23:57
发布2025-07-16 16:23:57
7975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引言

大模型的强大,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简单来说,一个大模型的表现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算力:通俗地讲就是计算机能“算多快”,决定了模型训练的速度和规模。算法:也就是模型本身的设计方法,就好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决定了性能上限。数据:好比汽车的燃料,数据质量越高、越丰富,模型表现也就越好。这三者就像三足鼎立,共同决定了大模型的上限。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们把数据称为“关键中的关键”?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做一道美味的菜肴,厨艺再高超(算法再精妙),厨房设备再先进(算力再强大),如果原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那做出来的菜肴味道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模型训练也是如此,算力决定训练能跑多快、多大。算法决定训练能不能跑通,能跑多精细。而数据则决定模型最终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当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数十亿甚至数千亿参数),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模型只有看到足够丰富、高质量的数据,才能真正学到“真本事”,展现出更强大的泛化能力,也就是能够在全新的场景和任务下,做出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反过来说,如果数据质量不行,哪怕模型规模再大,也可能出现“胡说八道”的尴尬情况。比如,有些模型明明规模很大,却经常输出一些不靠谱的答案,背后往往就是数据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里,将带你深入理解如何高效地收集高质量的语料?如何对语料进行清洗与标注?如何进行大模型的基础训练?如何从零开始收集、制作这样一份专业的数据集?如何用这个数据集训练一个能真正落地业务的大模型?通过这些内容,将快速掌握构建自己行业专属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核心技能,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是Fanstuck,致力于将复杂的技术知识以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我对技术的深刻洞察。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到前沿研究成果,从热门框架的深度解析到实战项目的详细拆解,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初学者想要入门,还是资深开发者追求进阶,都能在这里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养分。如果你对大模型的创新应用、AI技术发展以及实际落地实践感兴趣,那么请关注Fanstuck。

一、大模型训练数据的重要性

在大模型的世界里,有一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 out”,翻译过来就是“垃圾输入,垃圾输出”,说白了,就是给模型喂的是什么数据,它学到的就是什么知识。我们来想象一下做饭的场景:

你是一名厨艺精湛的大厨(模型算法),厨房里也有最先进的烹饪设备(算力),但偏偏冰箱里只有几片发霉的面包、一些过期的食材。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技术再精湛,设备再先进,做出来的菜恐怕也难以下咽。同样地,一个大模型,如果用劣质的数据去训练,它不但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反而可能学到错误甚至有害的内容。

所以说,数据的质量在大模型的训练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比算法和算力更加重要。

1.1语料质量与模型表现的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语料”这个词,它其实就是模型训练的“教材”。一个好的语料库就像一本高质量的教科书,内容全面、准确、有条理;反之,低质量的语料库则像一本错误百出、内容混乱的教材,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模型)。

以通用语料与行业语料的差别为例:

假如我们现在要训练一个招标领域的智能助手,目的是帮助审查投标文件合规性。这时候:

  • 通用语料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内容丰富但太过宽泛,模型可能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却不理解什么是“营业执照编号”或者“资质审查文件”。
  • 行业语料就像专业教材,比如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典。它虽然比百科全书内容窄,但非常精准,模型可以快速理解招标文件中的专业术语,如“响应性审查”、“资格预审”等概念。

显然,招标采购领域的模型,如果只是用通用的数据去训练,模型的理解能力和表现都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用定制化的专业语料,模型表现就会明显提升。

我们以ChatGPT为例。ChatGPT因为训练数据主要来自公开互联网信息,比如维基百科、新闻、论坛等,虽然通晓各领域常识,但面对专业领域(比如招标采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们来看个实际案例:

假设我们问ChatGPT一个招标领域的问题:

用户问题:“招标文件中提到的‘资格预审合格条件’通常需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这时候,ChatGPT可能只会泛泛而谈,给出类似这样的回复:

ChatGPT:“资格预审条件通常包括企业资质、财务能力、业绩证明、项目经理经验等内容。”

虽然回答了问题,但答案过于笼统,并未提供具体、精准的招标采购领域术语和细节,难以指导实际工作。

但如果我们用专业行业语料训练的专用大模型,比如阿里云通义千问或DeepSeek经过招标采购语料训练后,可能会更精准地回答:

“资格预审合格条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投标人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例如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
  2. 最近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确保企业资金实力;
  3. 近三年内类似工程的业绩证明文件;
  4. 项目经理的相关资质证书、身份证明及类似工程管理经验。”

对比之下,很明显用专业语料训练后的模型,在行业的具体细节上表现更好,更适合实际工作需求。

实际业务应用案例:招标文件智能合规审查系统

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语料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再看一个真实的业务案例:

某国企采购平台希望构建一个智能合规审查系统,自动审查投标文件中的关键合规点,比如:

  • 项目名称、编号是否统一;
  • 企业资质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 授权委托书填写是否规范。

在未使用行业专属数据之前,企业使用了市面上公开的大模型(比如ChatGPT)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经常无法准确识别或核验细节,例如:

  • 对“项目名称不一致”等具体问题不能精准定位;
  • 难以区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细微区别;
  • 容易忽略招标文件中特殊表述的资质要求,导致漏判或误判。

而我们后来专门整理了过去三年的数千份真实招标文件,并按照合规性审查要点进行了专业标注。利用这些高质量的行业语料再次训练模型后,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

  • 准确捕捉“投标函”和“授权委托书”中的关键信息;
  • 快速判断是否提供有效资质文件;
  • 明确定位到不一致或缺失信息的具体页面与位置。

可见,专业的行业语料极大提高了模型的业务落地能力。

二、大模型训练语料的收集方法

(一)开源语料库收集

目前,很多公开的高质量语料库已经成为训练大模型的基础资源,近年来中文社区陆续开源了多个覆盖广、质量高、安全性强的数据集,它们在预训练效率和模型能力提升上表现尤为突出。

一、英文语料库

WanJuan-CC(万卷CC):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发布新一代高质量大模型预训练语料“万卷CC”(WanJuan-CC),首批开源的语料覆盖过去十年互联网上的公开内容,包含1千亿字符(100B token),约400GB的高质量英文数据。从CC数据库中抽取约1300亿份原始数据文档进行再处理,“萃取”出其中约1.38%的高质量内容,构建成WanJuan-CC语料库。实验结果显示,WanJuanCC具有高文本质量、高信息密度的特点,可满足当前大模型训练对大规模高质量语料的需求。

二、中文及多模态语料库

书生·万卷 1.0:“书生·万卷”是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开源发布的高质量大模型多模态预训练语料。“书生·万卷” 1.0包含文本数据集、图文数据集、视频数据集三部分,本次开源的数据总量超过2TB。该语料数据包含超过5亿个文本,2,200万个图文交错文档,1,000个节目影像视频,具备多元融合、精细处理、价值对齐、易用高效等四大特征。覆盖科技、教育、法律等多元领域,经细粒度清洗与价值观对齐.

阿里多模态教科书语料库:

规模有22,000课时教学视频(2.5年时长),高知识密度,视频关键帧 + ASR语音 + OCR文本时序对齐;在ScienceQA、MathVista等需深度推理的任务中显著优于网页抓取数据。教育类VLM(视觉-语言模型)训练。

三、多语言语料库

万卷·丝路:具有多语言、大规模、多模态、高质量的特点,在阿拉伯语、俄语、韩语、越南语、泰语5个语种基础上,新增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等3个稀缺语料数据。在纯文本数据基础上,新增图片-文本音频-文本视频-文本、特色指令微调SFT四大模态数据,覆盖多模态研究全链路;整体数据总量超过1150万条,音视频时长超过2.6万小时,满足多种研究任务的需求。经成熟数据生产管线及安全加固,结合过滤算法与当地专家人工精细化地标注质检,“万卷·丝路2.0” 已成为覆盖多模态、多领域的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含20余种细粒度多维分类标签及详细的文本描述,适配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科技教育等不同场景。

四、合成数据集(提升推理能力)

CCI 4.0-M2-CoT:CCI 4.0兼顾多样性与高质量,从单一语言数据集扩展为多语种数据集。本次发布包括了中、英语两种语言,并将在随后的发布中,开源更多语言的版本。此外,CCI 4.0首次采用CoT方法进行推理轨迹数据合成,以提升预训练模型的基础推理能力。CCI 4.0数据集由智源研究院牵头,联合包括阿里云、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出门问问、金山办公、昆仑万维、面壁智能、奇虎科技、美团、稀宇科技、月之暗面、紫东太初、中科闻歌、科大讯飞等多个机构共同贡献。

语料库关键信息对比表

以下是主要推荐语料库的对比总结,方便你根据需求快速选择:

语料库名称

机构/联盟

规模

核心特点

适用场景

WanJuan-CC

上海AI实验室

100B token, ~400GB

高信息密度,三重安全过滤

英文预训练,安全敏感场景

书生·万卷 1.0

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

>2TB(多模态)

中文价值观对齐,多模态融合

中文多模态模型训练

万卷·丝路

上海AI实验室

1.2TB(五语种)

区域化分类,多语言支持

“一带一路”多语言模型

CCI 4.0-M2-CoT

智源研究院+多家企业

425B token(合成数据)

人类推理轨迹合成,20倍规模领先

提升模型推理能力

阿里教科书语料

阿里巴巴

22,000课时视频

视频-文本时序对齐,高知识密度

教育类VLM训练

除了以上,还有其他常用语料库如OpenWebText、CC-News、WikiText等,通常用于基础语言能力训练。

(二)业务数据挖掘

除了开源数据外,更关键的是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往往贴近真实需求,更适合企业实际应用场景。

业务系统、知识库、招标平台历史数据

企业内部通常都有大量历史数据,例如:

  • 招投标历史文件和公告;
  • 合规审查报告;
  • 企业知识库与问答记录;
  • 客服和供应商往来邮件记录。

这些数据内容精准、有针对性,是最适合训练企业专用模型的材料。也可以从电子招投标平台抓取历史招标文件。通过自动抓取,可以快速、大量地获取历史招标数据,显著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三)合规数据获取与数据版权问题

收集数据时,数据合规性极为重要。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数据合规成为企业大模型建设的“底线”和“红线”。

具体而言,需要注意:

  • 公开数据:一般政府公开平台、开源网站等的数据属于公共领域数据,可以适当使用;
  • 企业内部数据:应确保数据不涉密,若含有敏感或隐私信息,需要提前进行脱敏;
  • 第三方数据:购买第三方数据需明确版权授权范围。

我们以招标文件数据为例:

  1. 明确数据来源合规性 如中国政府采购网或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的招标公告,一般属于公开数据,可以合理使用,但应避免大规模频繁抓取以免影响平台运行。
  2. 数据脱敏处理 招标文件中可能含有企业、个人信息(例如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需提前脱敏,如:
    • 姓名用通用占位符“张某某”;
    • 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替换为“********”。
  3. 避免版权侵权 如果数据来自第三方商业平台,建议提前与平台联系获得明确授权,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四、大模型训练语料的制作与处理

数据的收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其实还在后面。我们从网上抓取、内部挖掘获得的数据,就像刚买回来的新鲜食材,要想做成一道美味佳肴,还需要一系列精心的处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对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和格式转换,特别介绍一种实用的技巧——如何利用大模型把表格类数据转化为训练语料。

(一)数据清洗

我们日常做饭的时候,通常会先把买回来的菜仔细清洗干净,把坏掉的叶子、泥土、杂质等去除掉。因为只有干净、新鲜的食材,才能烹饪出好吃又健康的菜肴。同理,训练大模型的数据就像我们的食材,如果不干净,就会影响模型的学习效果,甚至训练出逻辑紊乱的模型。

例如,我们抓取的招标文件可能含有大量重复内容、无关的广告词汇、甚至敏感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如果不事先清理,这些杂质就会误导模型,降低效果。

常用的数据清洗工具与技巧

常用的数据清洗技巧包括:

  • 去重: 去除完全相同的重复数据,防止模型过拟合(学到“背答案”而非真正理解)。
  • 去噪: 去除无关的广告、HTML标签、乱码或不相关文本信息。 常用工具:Python库如BeautifulSouppandas、正则表达式。
  • 敏感信息脱敏: 去除或替换掉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邮箱等敏感信息,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常用工具:Python的正则表达式。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mport re

text = "联系人:张三,电话:13800138000,身份证号:110101199003071234"
text = re.sub(r'\d{11}', '[手机号]', text)
text = re.sub(r'\d{17}[\dxX]', '[身份证号]', text)

print(text)
# 输出: 联系人:张三,电话:[手机号],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二)数据标注

清洗过的数据虽然干净了,但模型并不一定知道哪些内容更重要,这时我们就需要给数据“划重点”——进行标注。

训练大模型的语料标注方法

常见标注方法主要有两类:

  • 监督学习标注:人为给每条数据明确的标签(例如文本分类、实体识别、问答配对),清晰告诉模型正确答案是什么。
  • 自监督学习标注:不需要人为标注答案,而是用数据自身的信息进行标记(例如语言模型中常见的掩码填空),让模型自己“猜答案”,训练语言理解能力。

比如我们希望模型自动检查招标文件中的合规性,这种标注属于监督学习。具体的标注规则可能为:

文本内容

标签

"供应商未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属于违规"

不合规

"供应商提交了完整的资质文件及授权书"

合规

实际标注过程可以通过开源工具如Label Studio高效完成。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文本: "供应商未提供有效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审核不通过"
标注: [不合规]

(三)数据格式与结构化转换

即使清洗干净并标注好的数据,我们也需要将其组织成统一、结构化的格式,这样模型才能正确“看懂”并学习。

常用的数据格式
  • JSONL(JSON Lines): 一行即一条数据,易于读取,适合大规模数据训练。
  • CSV: 表格数据格式,直观、易操作。

招标文件数据的JSONL格式标准设计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text": "供应商提交了完整的资质文件及法人授权书。", "label": "合规"}
{"text": "供应商未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审核不通过。", "label": "不合规"}、

我们还可以加入更多元数据: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id": "20250715-001",
  "text": "供应商未提供有效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审核不通过。",
  "label": "不合规",
  "source": "省公共资源交易网",
  "date": "2025-07-15"
}

(四)表格类数据转换为训练语料

很多时候,企业已有大量的结构化表格数据(如Excel、CSV等),如何利用大模型快速转化为训练语料呢?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我们有如下表格:

项目编号

投标人

提交营业执照

提交授权书

是否合规

2025001

ABC有限公司

合规

2025002

XYZ有限责任公司

不合规

我们可以利用大模型快速转换为自然语言语料,例如提示(Prompt)构建Agent: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请将下列表格数据转换为一句话的合规性检查描述:

项目编号: 2025002  
投标人: XYZ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营业执照: 否  
提交授权书: 是  
是否合规: 不合规

大模型可能输出: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投标人XYZ有限责任公司未提交营业执照,属于不合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大规模表格数据可以快速、批量地转化为模型训练所需的语料库,大幅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以下是一个简洁的Python示例代码(大模型API):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mport openai

data_row = {
    "项目编号": "2025002",
    "投标人": "XYZ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营业执照": "否",
    "提交授权书": "是",
    "是否合规": "不合规"
}

prompt = f"""
请根据以下表格数据生成一句描述招标文件合规性的语句:
项目编号: {data_row['项目编号']}
投标人: {data_row['投标人']}
提交营业执照: {data_row['提交营业执照']}
提交授权书: {data_row['提交授权书']}
是否合规: {data_row['是否合规']}
"""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print(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五、训练过程监控与模型效果评估

训练过程就像培养一个学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不断关注进步,及时纠偏。

模型过拟合与欠拟合如何判断?

  • 过拟合(Overfitting): 模型在训练集表现很好,但在真实场景(测试集)表现差,表现为“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
    • 解决方案:减少训练轮数、增加数据量、加入正则化技术(dropout等)。
  • 欠拟合(Underfitting): 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表现都差,说明模型没学到足够知识。
    • 解决方案:增加模型参数、适当提高训练轮数、增加数据质量。

通俗来说:

  • 过拟合:学生只背了一套题,考试换个题型就不会了。
  • 欠拟合:学生根本没学会,简单题也做不对。
训练效果如何直观地展示和评价?

训练过程中,我们一般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评价:

  • 损失值(Loss): 模型预测与真实标签的误差,越小越好。
  • 准确率(Accuracy)或F1-Score: 具体任务评估指标,如合规性判断问题的准确率。
  • 可视化工具(如TensorBoard、wandb): 可以清晰看到训练过程中的损失下降趋势、准确率变化趋势,便于快速调整训练策略。

有更多感悟以及有关大模型的相关想法可随时联系博主深层讨论,我是Fanstuck,致力于将复杂的技术知识以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热衷于分享最新的行业动向和技术趋势。如果你对大模型的创新应用、AI技术发展以及实际落地实践感兴趣,那么请关注Fanstuck,下期内容我们再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引言
  • 一、大模型训练数据的重要性
    • 1.1语料质量与模型表现的关系
      • 实际业务应用案例:招标文件智能合规审查系统
  • 二、大模型训练语料的收集方法
    • (一)开源语料库收集
      • 一、英文语料库
      • 二、中文及多模态语料库
      • 三、多语言语料库
      • 四、合成数据集(提升推理能力)
      • 语料库关键信息对比表
    • (二)业务数据挖掘
      • 业务系统、知识库、招标平台历史数据
    • (三)合规数据获取与数据版权问题
  • 四、大模型训练语料的制作与处理
    • (一)数据清洗
      • 常用的数据清洗工具与技巧
    • (二)数据标注
    • (三)数据格式与结构化转换
    • (四)表格类数据转换为训练语料
  • 五、训练过程监控与模型效果评估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