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强大,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简单来说,一个大模型的表现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算力:通俗地讲就是计算机能“算多快”,决定了模型训练的速度和规模。算法:也就是模型本身的设计方法,就好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决定了性能上限。数据:好比汽车的燃料,数据质量越高、越丰富,模型表现也就越好。这三者就像三足鼎立,共同决定了大模型的上限。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们把数据称为“关键中的关键”?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做一道美味的菜肴,厨艺再高超(算法再精妙),厨房设备再先进(算力再强大),如果原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那做出来的菜肴味道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模型训练也是如此,算力决定训练能跑多快、多大。算法决定训练能不能跑通,能跑多精细。而数据则决定模型最终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当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数十亿甚至数千亿参数),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模型只有看到足够丰富、高质量的数据,才能真正学到“真本事”,展现出更强大的泛化能力,也就是能够在全新的场景和任务下,做出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反过来说,如果数据质量不行,哪怕模型规模再大,也可能出现“胡说八道”的尴尬情况。比如,有些模型明明规模很大,却经常输出一些不靠谱的答案,背后往往就是数据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里,将带你深入理解如何高效地收集高质量的语料?如何对语料进行清洗与标注?如何进行大模型的基础训练?如何从零开始收集、制作这样一份专业的数据集?如何用这个数据集训练一个能真正落地业务的大模型?通过这些内容,将快速掌握构建自己行业专属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核心技能,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是Fanstuck,致力于将复杂的技术知识以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我对技术的深刻洞察。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到前沿研究成果,从热门框架的深度解析到实战项目的详细拆解,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初学者想要入门,还是资深开发者追求进阶,都能在这里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养分。如果你对大模型的创新应用、AI技术发展以及实际落地实践感兴趣,那么请关注Fanstuck。
在大模型的世界里,有一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 out”,翻译过来就是“垃圾输入,垃圾输出”,说白了,就是给模型喂的是什么数据,它学到的就是什么知识。我们来想象一下做饭的场景:
你是一名厨艺精湛的大厨(模型算法),厨房里也有最先进的烹饪设备(算力),但偏偏冰箱里只有几片发霉的面包、一些过期的食材。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技术再精湛,设备再先进,做出来的菜恐怕也难以下咽。同样地,一个大模型,如果用劣质的数据去训练,它不但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反而可能学到错误甚至有害的内容。
所以说,数据的质量在大模型的训练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比算法和算力更加重要。
我们经常听到“语料”这个词,它其实就是模型训练的“教材”。一个好的语料库就像一本高质量的教科书,内容全面、准确、有条理;反之,低质量的语料库则像一本错误百出、内容混乱的教材,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模型)。
以通用语料与行业语料的差别为例:
假如我们现在要训练一个招标领域的智能助手,目的是帮助审查投标文件合规性。这时候:
显然,招标采购领域的模型,如果只是用通用的数据去训练,模型的理解能力和表现都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用定制化的专业语料,模型表现就会明显提升。
我们以ChatGPT为例。ChatGPT因为训练数据主要来自公开互联网信息,比如维基百科、新闻、论坛等,虽然通晓各领域常识,但面对专业领域(比如招标采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们来看个实际案例:
假设我们问ChatGPT一个招标领域的问题:
用户问题:“招标文件中提到的‘资格预审合格条件’通常需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这时候,ChatGPT可能只会泛泛而谈,给出类似这样的回复:
ChatGPT:“资格预审条件通常包括企业资质、财务能力、业绩证明、项目经理经验等内容。”
虽然回答了问题,但答案过于笼统,并未提供具体、精准的招标采购领域术语和细节,难以指导实际工作。
但如果我们用专业行业语料训练的专用大模型,比如阿里云通义千问或DeepSeek经过招标采购语料训练后,可能会更精准地回答:
“资格预审合格条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比之下,很明显用专业语料训练后的模型,在行业的具体细节上表现更好,更适合实际工作需求。
为了更生动地说明语料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再看一个真实的业务案例:
某国企采购平台希望构建一个智能合规审查系统,自动审查投标文件中的关键合规点,比如:
在未使用行业专属数据之前,企业使用了市面上公开的大模型(比如ChatGPT)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经常无法准确识别或核验细节,例如:
而我们后来专门整理了过去三年的数千份真实招标文件,并按照合规性审查要点进行了专业标注。利用这些高质量的行业语料再次训练模型后,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
可见,专业的行业语料极大提高了模型的业务落地能力。
目前,很多公开的高质量语料库已经成为训练大模型的基础资源,近年来中文社区陆续开源了多个覆盖广、质量高、安全性强的数据集,它们在预训练效率和模型能力提升上表现尤为突出。
WanJuan-CC(万卷CC):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发布新一代高质量大模型预训练语料“万卷CC”(WanJuan-CC),首批开源的语料覆盖过去十年互联网上的公开内容,包含1千亿字符(100B token),约400GB的高质量英文数据。从CC数据库中抽取约1300亿份原始数据文档进行再处理,“萃取”出其中约1.38%的高质量内容,构建成WanJuan-CC语料库。实验结果显示,WanJuanCC具有高文本质量、高信息密度的特点,可满足当前大模型训练对大规模高质量语料的需求。
书生·万卷 1.0:“书生·万卷”是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开源发布的高质量大模型多模态预训练语料。“书生·万卷” 1.0包含文本数据集、图文数据集、视频数据集三部分,本次开源的数据总量超过2TB。该语料数据包含超过5亿个文本,2,200万个图文交错文档,1,000个节目影像视频,具备多元融合、精细处理、价值对齐、易用高效等四大特征。覆盖科技、教育、法律等多元领域,经细粒度清洗与价值观对齐.
阿里多模态教科书语料库:
规模有22,000课时教学视频(2.5年时长),高知识密度,视频关键帧 + ASR语音 + OCR文本时序对齐;在ScienceQA、MathVista等需深度推理的任务中显著优于网页抓取数据。教育类VLM(视觉-语言模型)训练。
万卷·丝路:具有多语言、大规模、多模态、高质量的特点,在阿拉伯语、俄语、韩语、越南语、泰语5个语种基础上,新增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等3个稀缺语料数据。在纯文本数据基础上,新增图片-文本、音频-文本、视频-文本、特色指令微调SFT四大模态数据,覆盖多模态研究全链路;整体数据总量超过1150万条,音视频时长超过2.6万小时,满足多种研究任务的需求。经成熟数据生产管线及安全加固,结合过滤算法与当地专家人工精细化地标注质检,“万卷·丝路2.0” 已成为覆盖多模态、多领域的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含20余种细粒度多维分类标签及详细的文本描述,适配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科技教育等不同场景。
CCI 4.0-M2-CoT:CCI 4.0兼顾多样性与高质量,从单一语言数据集扩展为多语种数据集。本次发布包括了中、英语两种语言,并将在随后的发布中,开源更多语言的版本。此外,CCI 4.0首次采用CoT方法进行推理轨迹数据合成,以提升预训练模型的基础推理能力。CCI 4.0数据集由智源研究院牵头,联合包括阿里云、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出门问问、金山办公、昆仑万维、面壁智能、奇虎科技、美团、稀宇科技、月之暗面、紫东太初、中科闻歌、科大讯飞等多个机构共同贡献。
以下是主要推荐语料库的对比总结,方便你根据需求快速选择:
语料库名称 | 机构/联盟 | 规模 | 核心特点 | 适用场景 |
---|---|---|---|---|
WanJuan-CC | 上海AI实验室 | 100B token, ~400GB | 高信息密度,三重安全过滤 | 英文预训练,安全敏感场景 |
书生·万卷 1.0 | 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 | >2TB(多模态) | 中文价值观对齐,多模态融合 | 中文多模态模型训练 |
万卷·丝路 | 上海AI实验室 | 1.2TB(五语种) | 区域化分类,多语言支持 | “一带一路”多语言模型 |
CCI 4.0-M2-CoT | 智源研究院+多家企业 | 425B token(合成数据) | 人类推理轨迹合成,20倍规模领先 | 提升模型推理能力 |
阿里教科书语料 | 阿里巴巴 | 22,000课时视频 | 视频-文本时序对齐,高知识密度 | 教育类VLM训练 |
除了以上,还有其他常用语料库如OpenWebText、CC-News、WikiText等,通常用于基础语言能力训练。
除了开源数据外,更关键的是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往往贴近真实需求,更适合企业实际应用场景。
企业内部通常都有大量历史数据,例如:
这些数据内容精准、有针对性,是最适合训练企业专用模型的材料。也可以从电子招投标平台抓取历史招标文件。通过自动抓取,可以快速、大量地获取历史招标数据,显著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收集数据时,数据合规性极为重要。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数据合规成为企业大模型建设的“底线”和“红线”。
具体而言,需要注意:
我们以招标文件数据为例:
数据的收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其实还在后面。我们从网上抓取、内部挖掘获得的数据,就像刚买回来的新鲜食材,要想做成一道美味佳肴,还需要一系列精心的处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对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和格式转换,特别介绍一种实用的技巧——如何利用大模型把表格类数据转化为训练语料。
我们日常做饭的时候,通常会先把买回来的菜仔细清洗干净,把坏掉的叶子、泥土、杂质等去除掉。因为只有干净、新鲜的食材,才能烹饪出好吃又健康的菜肴。同理,训练大模型的数据就像我们的食材,如果不干净,就会影响模型的学习效果,甚至训练出逻辑紊乱的模型。
例如,我们抓取的招标文件可能含有大量重复内容、无关的广告词汇、甚至敏感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如果不事先清理,这些杂质就会误导模型,降低效果。
常用的数据清洗技巧包括:
BeautifulSoup
、pandas
、正则表达式。import re
text = "联系人:张三,电话:13800138000,身份证号:110101199003071234"
text = re.sub(r'\d{11}', '[手机号]', text)
text = re.sub(r'\d{17}[\dxX]', '[身份证号]', text)
print(text)
# 输出: 联系人:张三,电话:[手机号],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清洗过的数据虽然干净了,但模型并不一定知道哪些内容更重要,这时我们就需要给数据“划重点”——进行标注。
常见标注方法主要有两类:
比如我们希望模型自动检查招标文件中的合规性,这种标注属于监督学习。具体的标注规则可能为:
文本内容 | 标签 |
---|---|
"供应商未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属于违规" | 不合规 |
"供应商提交了完整的资质文件及授权书" | 合规 |
实际标注过程可以通过开源工具如Label Studio高效完成。
文本: "供应商未提供有效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审核不通过"
标注: [不合规]
即使清洗干净并标注好的数据,我们也需要将其组织成统一、结构化的格式,这样模型才能正确“看懂”并学习。
招标文件数据的JSONL格式标准设计
{"text": "供应商提交了完整的资质文件及法人授权书。", "label": "合规"}
{"text": "供应商未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审核不通过。", "label": "不合规"}、
我们还可以加入更多元数据:
{
"id": "20250715-001",
"text": "供应商未提供有效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审核不通过。",
"label": "不合规",
"source": "省公共资源交易网",
"date": "2025-07-15"
}
很多时候,企业已有大量的结构化表格数据(如Excel、CSV等),如何利用大模型快速转化为训练语料呢?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我们有如下表格:
项目编号 | 投标人 | 提交营业执照 | 提交授权书 | 是否合规 |
---|---|---|---|---|
2025001 | ABC有限公司 | 是 | 是 | 合规 |
2025002 | XYZ有限责任公司 | 否 | 是 | 不合规 |
我们可以利用大模型快速转换为自然语言语料,例如提示(Prompt)构建Agent:
请将下列表格数据转换为一句话的合规性检查描述:
项目编号: 2025002
投标人: XYZ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营业执照: 否
提交授权书: 是
是否合规: 不合规
大模型可能输出:
"投标人XYZ有限责任公司未提交营业执照,属于不合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大规模表格数据可以快速、批量地转化为模型训练所需的语料库,大幅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以下是一个简洁的Python示例代码(大模型API):
import openai
data_row = {
"项目编号": "2025002",
"投标人": "XYZ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营业执照": "否",
"提交授权书": "是",
"是否合规": "不合规"
}
prompt = f"""
请根据以下表格数据生成一句描述招标文件合规性的语句:
项目编号: {data_row['项目编号']}
投标人: {data_row['投标人']}
提交营业执照: {data_row['提交营业执照']}
提交授权书: {data_row['提交授权书']}
是否合规: {data_row['是否合规']}
"""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print(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训练过程就像培养一个学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不断关注进步,及时纠偏。
通俗来说:
训练过程中,我们一般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评价:
有更多感悟以及有关大模型的相关想法可随时联系博主深层讨论,我是Fanstuck,致力于将复杂的技术知识以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热衷于分享最新的行业动向和技术趋势。如果你对大模型的创新应用、AI技术发展以及实际落地实践感兴趣,那么请关注Fanstuck,下期内容我们再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