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之无迹
纵是相见,亦如不见,潇湘泪雨,执念何苦。
16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好久没有写论文里面的信号链系统了(这名字也太长了):
3月八号的文章,新的不行
论文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设计和器械的设计。
《Electronic vascular conduit for in situ identification of hemadostenosis and thrombosis in small animals and nonhuman primates》
《用于原位识别小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血管狭窄和血栓的电子血管导管》: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DOI: 10.1038/s41467-025-58056-2。
研究背景
冠心病 (CAD) 和外周动脉疾病 (PAD) 常需进行旁路移植手术;小直径人造血管(<6 mm)常用于冠脉搭桥等手术,但存在 内皮化延迟、易发生血栓、再狭窄、高失败率;当前监测手段如彩超、MRI 等 依赖专业设备且无法连续原位监测,干预时机往往已晚。
电子血管导管与兔颈动脉端对端吻合
image-20250610161336473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电子血管导管(Electronic Vascular Conduit, EVC),融合:
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电子血管导管示意图及工作原理,血管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于摩擦电效应和静电感应,在舒张和收缩状态交替过程中,两个摩擦层反复接触和分离,从而产生周期性的电信号
电子导管可替代颈动脉原位植入;能准确检测:心率变化;药物(如肾上腺素)干预引起的血流波动;模拟血栓(通过压迫阻塞)导致信号幅度变化;使用肝素控制血栓生成/溶解过程,信号能实时反映恢复趋势;
麻醉状态下的脉搏和呼吸波
真猴子
模型更接近人类生理;BLE模块嵌入皮下,实现真实场景下(清醒/活动状态)无中断信号采集;终止抗凝治疗后信号迅速下降,与超声检测结果吻合,证实电子导管可提前识别血栓形成。
PCL/TPU 导管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匹配性和手术缝合强度;血管内皮化快速,3个月内无明显内膜增生或血栓形成;血管导管及集成传感器周围组织未见炎症,主要器官无异常,长期植入安全性好。
下面就全是哥们儿的个人展示了,这个论文对信号链没有披露多少内容,都是正向设计了。
这就是唯一可以看的图了
基于 BLE(Bluetooth Low Energy)无线传输的电子血管导管系统 在食蟹猴(cynomolgus monkeys)体内的实时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
这是一个低功耗无线血流监测系统
先解读一下这个系统的组件:
Sensor(电子血管导管) 摩擦电式压力传感器,贴附于人工血管表面,感应血管搏动
AMP(放大器) 对摩擦电信号进行前级电压放大(信号通常为毫伏级)
ADC(模数转换器) 将模拟信号(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 MCU 处理
MCU(微控制器) 控制逻辑核心,负责数据采集、封包处理、BLE通信等
BLE 无线模块 通过低功耗蓝牙将数据传输至手机 App,进行实时可视化
Timer(定时器) 控制数据采集的时间窗口和传输节奏(节能+周期性采样)
LDO(低压差稳压器) 提供稳压供电,保证传感器 + MCU 的工作稳定
Battery(锂电池)或无线供电 内置 140 mAh 电池供电,也可使用无线充电模块(文中提及两种方式)
[摩擦电传感器]
↓ (AC电压输出)
[前级放大器 AMP]
↓(增益 ×20~100)
[低通滤波(抗混叠)]
↓
[MCU 内建 ADC(12-bit SAR)]
↓
[MCU 处理 & BLE 模块打包发送]
↓
[手机 App 接收与可视化]
设计调理系统重要的是知道信号的参数:
参数 | 数值或特性 | 说明 |
---|---|---|
输出类型 | 交流电压信号 | 取决于血管壁周期性形变 |
峰峰值电压(Vpp) | 约 0.2–1.5 V(人体贴合),更低(体内) | 受压力/接触面积影响 |
频率 | 1–4 Hz(对应 60–240 bpm) | 可解析脉搏频率与形态 |
灵敏度 | 3.59 mV/mmHg(见 Fig. 3f) | 与血压呈线性关系 |
响应时间 | < 20 ms | 快速检测心跳波形 |
工作寿命 | >10,000 周期(无明显衰减) | 满足长期植入使用需求 |
信号变化特征 | - 阻塞时下降(近端闭塞) - 阻塞时上升(远端闭塞) | 可识别血流异常和血栓形成 |
Fig. 3f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摩擦电效应(Triboelectric Effect):
前级放大器设计(Amplifier)
接下来看看这个AFE的设计:摩擦电输出电压幅度较低(通常在 0.1–1 V 区间)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1.8V
使用 低功耗轨到轨运放(如 OPA333 或 TLV9061) 放大。
一眼高通滤波器
增益设置:通常为 20~100×,使用无源 RC 网络设定增益;单电源工作,输入共模范围覆盖 GND;放大后信号送入 MCU 内部 ADC 采样,避免使用外置 ADC 降低功耗和体积。
提升微弱电压信号至 ADC 可测范围(通常需 > 100 mV)
OPA333、TLV9061、LTC6081 等低噪轨到轨运放;
配置方式:非反相放大,电阻设定增益:
目标范围:
带宽考虑:目标信号带宽 < 10 Hz,运放带宽 > 100 Hz 即可;
滤除高频干扰 + 降低 aliasing;一阶或二阶低通 RC 滤波器;
截止频率:10–20 Hz(略高于最高脉搏频率):
比如:R = 10 kΩ,C = 1 µF → fc ≈ 15.9 Hz
MCU内置 12-bit SAR ADC;
采样率:10–100 Hz,足够解析心跳动态;
输入电压范围:0–Vref(一般为 3.3V);
传感器为 AC 信号,必须做 DC 偏置(加电阻偏置至 1.65V 中点)或使用整流。
峰值检测(Pulse Amplitude)
RR 间隔测量(Heart Rate Variability)
Signal Denoising(低通滤波/平均)
定时打包并通过 BLE 广播
用于可穿戴脉搏波监测的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以实际一个心跳波形为例:
信号阶段 | 电压幅度(典型) | 放大后 | ADC 输出(12-bit,3.3V ref) |
---|---|---|---|
原始 | 0.2 Vpp | ×50 → 10 Vpp(被限幅) | 限幅至 3.3V,分辨率 0.8 mV |
滤波后 | 频率 < 10 Hz | ||
偏置后 | 中点 1.65V,±0.5V 波动 | 对应 AD 码约 1300~2800 |
还是很简单的系统,散会!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