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臻数据
分享Apache Doris和数字AI时代的前沿内容,欢迎大家投稿,共建共进❗️
13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如今的数据分析平台能在几秒内完成对数十亿数据的分析? 这背后的秘密,其实就是MPP架构的魔力。 两年前,阿三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家电商企业的首席技术官急切地说:"我们的数据分析平台崩溃了,双十一实时报表全部瘫痪,CEO火冒三丈!" 当他赶到现场,发现他们使用的传统批处理系统面对海量数据时完全束手无策。一个简单的销售数据统计查询,需要等待近1小时才能出结果。 而当他们将系统迁移到基于MPP架构的Apache Doris后,同样的查询只需3秒就能完成...
MPP(大规模并行处理
)架构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它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分配给多个计算节点并行处理。
每个节点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将结果合并。
MPP架构的核心特征:
1. 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被分片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只处理自己的数据。
2. 完全无共享:每个节点有自己独立的CPU、内存和存储,不与其他节点共享资源。
3. 高度并行化:一个查询会被拆解成多个任务,在不同节点上同时执行。
4. 动态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线性提升性能。
一位资深架构师曾告诉我:"理解MPP架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好比一群人同时在各自的位置上工作,各自完成一部分任务,然后把结果汇总起来。
"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用Hadoop或Spark这样的批处理系统?
MPP和批处理架构都采用分布式并行处理,但它们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在批处理架构中,数据处理被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后,中间结果会写入磁盘,然后再被下一阶段读取。
这种方式适合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但牺牲了查询速度。
MPP架构不同,它实现了内存流水线(pipeline)处理,数据在内存中直接从一个操作传递给下一个操作,无需落盘,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
一个典型案例:在一家金融公司,他们使用Hadoop进行账户分析,一个跨表查询需要15分钟。
切换到Doris后,同样的查询只需5秒,性能提升了180倍!
MPP的优势是速度快,但缺点是"短板效应
"——整个系统的性能受限于最慢的节点。而批处理系统虽然速度慢,但对节点故障的容错性更好。
如今市场上主流的MPP引擎各有特色, 以Doris、ClickHouse与Impala为例。
Apache Doris是国内用户量增长最快的MPP数据库,受到各行业青睐。
它支持实时数据写入和更新,并提供高并发查询能力。
我见过一家电商平台每天处理上亿订单数据,使用Doris后,运营人员可以自助查询,实时监控商品销售情况,不再需要等待数据团队出报表。
俄罗斯Yandex开发的ClickHouse以极致的性能著称,在同等硬件条件下,查询速度常常比其他引擎快5-10倍。
一家广告公司使用ClickHouse分析用户点击行为,每天处理数百亿条记录,任何维度的查询都能在秒级完成,帮助他们实时优化广告投放策略。
Cloudera开发的Impala是最早的MPP查询引擎之一,它不存储数据,而是直接查询HDFS或HBase中的数据。
适合已经拥有Hadoop生态系统的企业,可以直接在现有数据上进行高速查询,无需数据迁移。
一家金融机构使用Impala分析交易数据,将查询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MPP架构之所以能实现"亿级秒开",背后有三个关键技术支撑。
MPP架构解决了多机协同计算的问题,将查询任务分散到多个节点并行执行。
一个查询被分解为多个查询片段(Fragment),每个片段可以在不同节点上并行执行。
Pipeline引擎是单机多核调度的优化技术,将传统的"拉取"执行模型改为"推送"数据驱动模型,减少线程切换和阻塞,提高CPU利用率。
数据在内存中流动,避免中间结果写入磁盘。
最近我帮一家金融企业优化查询性能,通过调整Doris的Pipeline参数,查询速度提升了8倍,CPU使用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了90%。
向量化引擎一次处理一批数据而非单条记录,充分利用现代CPU的SIMD(单指令多数据)指令集,实现数据并行处理。
这项技术能将处理速度提升5-10倍!
数据分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我看到的趋势是MPP和批处理架构正在走向融合。
未来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兼具MPP的高性能和批处理的容错性,同时融合AI能力,实现更智能的数据分析。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平台开始在查询优化器中引入机器学习技术,自动优化执行计划。
昨天一位CTO朋友告诉我:"未来的数据平台不再只是提供SQL查询,而是要成为企业的智能大脑,帮助决策者快速洞察数据价值。
"
无论技术如何演进,MPP架构已经成为现代数据分析的基石,它让"亿级秒开"从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