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Flink对数据延迟的解决方案!

Flink对数据延迟的解决方案!

作者头像
JavaEdge
发布2025-06-01 10:03:58
发布2025-06-01 10:03:58
219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JavaEdgeJavaEdge

点击下方“JavaEdge”,选择“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关注技术干货!

免责声明~ 任何文章不要过度深思! 万事万物都经不起审视,因为世上没有同样的成长环境,也没有同样的认知水平,更「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解决方案」; 不要急着评判文章列出的观点,只需代入其中,适度审视一番自己即可,能「跳脱出来从外人的角度看看现在的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才不为俗人。 怎么想、怎么做,全在乎自己「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大道」

1 前言

ca37374ac14f85a073b8fd0cdd69cb73.png
ca37374ac14f85a073b8fd0cdd69cb73.png

一系列数据(Data-5, Data-4, Data-1, Data-3, Data-2)按一定顺序排列。

异常:数据到达顺序与它们实际发生时间顺序不一致。按照时间戳来看,Data-1最先发生,但却排在Data-4和Data-5之后。

Data-1即为延迟数据,因为它比Data-4和Data-5更早发生,但更晚到达。

注意 data-1 只是延迟,不是丢失了!

2 数据延迟的影响

2.1 影响计算结果

在Flink的窗口计算中,乱序数据会导致窗口的关闭时机不准确,从而影响计算结果。如若按照窗口大小来划分,Data-1可能会被分配到一个错误的窗口中。

2.2 实时性降低

延迟数据的存在会降低Flink处理数据的实时性。如果Data-1承载着重要的实时信息,那么延迟到达会影响决策的时效性。

2.3 数据丢失风险

某些情况下,严重的延迟数据甚至可能导致数据丢失。例如,如果窗口已经关闭,而迟到的数据又无法被重新处理,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

3 导致数据延迟的原因

  • 网络传输延迟: 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拥塞、丢包等问题,导致延迟。
  • 数据源产生延迟: 数据源本身可能存在延迟,例如数据库查询缓慢、传感器数据采集不及时。
  • Flink任务处理瓶颈: Flink任务的并行度、资源配置等因素可能导致处理速度跟不上数据到达的速度。
  • Watermark设置不合理: Watermark是Flink用来处理乱序数据的重要机制,如果Watermark设置不合理,也会导致数据延迟问题。

4  解决思路

  • 使用事件时间作为标准
  • 设置水位线:根据数据特性和业务需求,合理设置Watermark生成策略。
  • 设置允许延迟的时间:对于允许一定程度的延迟,可以在窗口定义时设置允许迟到的时间。在窗口关闭后,仍然会等待一段时间,以接收迟到的数据

5 步骤

  1. 定义窗口时间
  2. 设置:水位线 为最大事件时间 - 允许延迟的时间
5.1 触发窗口计算
  1. 水位线 > 窗口时间:当水位线超过窗口的结束时间,保证了窗口内的数据基本都到达了,避免过早触发计算导致结果不准确。
  2. 窗口内有数据:这个条件保证了窗口计算是有意义的,避免对空的窗口进行计算。仅当窗口内存在数据时,才会触发计算,即使水位线已超过窗口时间
5.2 案例

假设现在:

  • 窗口时间=10s
  • 允许延迟的时间 =3.5s
  • 水位线=最大EventTime -允许延迟的时间

触发窗口计算条件:

  • 水位线>窗口时间
  • 窗口内有数据
3cdd8c33a8161566169cc6503420b39f.png
3cdd8c33a8161566169cc6503420b39f.png

事件1: 表示一个到达Flink系统的事件,其事件时间为8。

窗口时间: 设置为10s,即每10s生成一个新窗口。

允许延迟时间: 设置3.5s,表示系统允许事件到达的时间延迟最多为3.5s。

水位线: 水位线是Flink用于跟踪事件时间的一个特殊标记,它的计算方式为:最大事件时间 - 允许延迟时间。在当前示例中,水位线为max(8) - 3.5 = 4.5<10,所以不触发计算。

事件二来了,看起来它是个延迟事件了。但依旧不能触发计算:

10bf36c4485ed5dc0e7f362bc60456b7.png
10bf36c4485ed5dc0e7f362bc60456b7.png

事件三来了,开始触发计算了:

9091b3367d1f01446f3e21a574aefe83.png
9091b3367d1f01446f3e21a574aefe83.png

但即便如此,对那些超长延迟的数据还是无法计算。处理方案:

  • 单独搜集,稍后处理
  • 完全不处理,直接丢弃

关注我,紧跟本系列专栏文章,咱们下篇再续!

★ 作者简介:魔都架构师,多家大厂后端一线研发经验,在分布式系统设计、数据平台架构和AI应用开发等领域都有丰富实践经验。 各大技术社区头部专家博主。具有丰富的引领团队经验,深厚业务架构和解决方案的积累。 负责:

  • 中央/分销预订系统性能优化
  • 活动&券等营销中台建设
  • 交易平台及数据中台等架构和开发设计
  • 车联网核心平台-物联网连接平台、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及优化
  • LLM Agent应用开发
  • 区块链应用开发

目前主攻市级软件项目设计、构建服务全社会的应用系统。 ”

参考:

  • 编程严选网

写在最后

编程严选网http://www.javaedge.cn/ 专注分享软件开发全生态相关技术文章视频教程资源、热点资讯等,全站资源免费学习,快来看看吧~

a5243835478f59095cd5d78828ddee9a.png
a5243835478f59095cd5d78828ddee9a.png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5-05-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 前言
  • 2 数据延迟的影响
    • 2.1 影响计算结果
    • 2.2 实时性降低
    • 2.3 数据丢失风险
  • 3 导致数据延迟的原因
  • 4  解决思路
  • 5 步骤
    • 5.1 触发窗口计算
    • 5.2 案例
  • 写在最后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