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的结构
在 Redis 中所有的 key 都存储在一个很大的字典中,这个字典的结构和 Java 中的 HashMap 一样,是一维数组 + 二维链表结构,如下图,第一维数组的大小总是 2^n(n>=0) ,扩容一 次数组大小空间加倍,也就是 n++
scan 指令返回的游标就是第一维数组的位置索引,我们将这个位置索引称为槽 (slot) 。如果不考虑字典的扩容缩容,直接按数组下标挨个遍历就行了。limit 参数就表示需要遍历的槽位数,之所以返回的结果可能多可能少,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槽位上都会挂接链表,有些槽位可能是空的,还有些槽位上挂接的链表上的元素可能会有多个。每一次遍历都会将 limit 数量的槽位上挂接的所有链表元素进行模式匹配过滤后,一次性返回给客户端
scan 遍历顺序
scan 的遍历顺序非常特别。它不是从第一维数组的第 0 位一直遍历到末尾,而是采用了高位进位加法来遍历。之所以使用这样特殊的方式进行遍历,是考虑到字典的扩容和缩容时避免槽位的遍历重复和遗漏
普通加法和高位进位加法的区别
高位进位法从左边加,进位往右边移动,同普通加法正好相反。但是最终它们都会遍历所有的槽位并且没有重复
字典扩容
Java 中的 HashMap 有扩容的概念,当 loadFactor 达到阈值时,需要重新分配一个新的2 倍大小的数组,然后将所有的元素全部 rehash 挂到新的数组下面。rehash 就是将元素的hash 值对数组长度进行取模运算,因为长度变了,所以每个元素挂接的槽位可能也发生了变 化。又因为数组的长度是 2^n 次方,所以取模运算等价于位与操作
a mod 8 = a & (8-1) = a & 7
a mod 16 = a & (16-1) = a & 15
a mod 32 = a & (32-1) = a & 31
这里的 7, 15, 31 称之为字典的 mask 值, mask 的作用就是保留 hash 值的低位,高位都被设置为0,接下来我们看看 rehash 前后元素槽位的变化
假设当前的字典的数组长度由 8 位扩容到 16 位,那么 3 号槽位 011 将会被 rehash 到 3 号槽位和 11 号槽位,也就是说该槽位链表中大约有一半的元素还是 3 号槽位,其它的元素会放到 11 号槽位, 11 这个数字的二进制是 1011 ,就是对 3 的二进制 011 增加了
一个高位 1,如下图
抽象一点说,假设开始槽位的二进制数是 xxx ,那么该槽位中的元素将被 rehash 到 0xxx 和 1xxx(xxx+8) 中。如果字典长度由 16 位扩容到 32 位,那么对于二进制槽位 xxxx 中的元素将被 rehash 到 0xxxx 和 1xxxx(xxxx+16) 中
对比扩容缩容前后的遍历顺序 ,如下图
观察这张图,我们发现 采用高位进位加法的遍历顺序,无论是扩容还是缩容,rehash 后的槽位在遍历顺序上是相邻的
假设当前要即将遍历 110 这个位置 ( 橙色 )
扩容后,当前槽位上所有的元素对应的新槽位是 0110 和 1110( 深绿色 ) ,也就是在槽位的二进制数增加一个高位 0 或 1 。这时我们可以直接从 0110 这个槽位开始往后继续遍历,而 0110 槽位之前的所有槽位都是已经遍历过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扩容后对已经遍历过的槽位进行重复遍历
假设当前要即将遍历 110 这个位置 ( 橙色 )
缩容后,当前槽位所有的元素对应的新槽位是 10( 深绿色 ) ,也就是去掉槽位二进制最高位。这时我们可以直接从 10 这个槽位继续往后遍历,10 槽位之前的所有槽位都是已经遍历过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缩容的重复遍历。不过缩容还是不太一样,它会对图中 010 这个槽位上的元素进行重复遍历,因为缩融后 10 槽位的元素是 010 和 110 上挂接的元素的融合, 注意:这也是为什么scan命令可能会返回重复key的根本原因!
渐进式 rehash
Java 的 HashMap 在扩容时会一次性将旧数组下挂接的元素全部转移到新数组下面。如果 HashMap 中元素特别多,线程就会出现卡顿现象
Redi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采用渐进式 rehash 。它会同时保留旧数组和新数组,然后在定时任务中以及后续对 hash 的指令操作中渐渐地将旧数组中挂接的元素迁移到新数组上。这意味着要操作处于 rehash 中的字典,需要同时访问新旧两个数组结构。如果在旧数组下面找不到元素,还需要去新数组下面去寻找。scan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对与 rehash 中的字典,它需要同时扫描新旧槽位,然后将结果融合后返回给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