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韩璐
文章导视
企业简介:
本文核心观点:
回溯智慧城市的发展,这一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后来这一概念在中国的落地,智慧城市概念由此出现,至今已经发展十多年。
就在此前举办的2022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上,镁客网见到了国内大大小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信息技术企业,而在众多软件产业前沿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中,智慧城市也是重头之一。
期间,镁客网也有幸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商南大智慧城市董事长李旻和CEO洪浩进行对话,围绕智慧城市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左:南大智慧城市董事长 李旻,右:南大智慧城市CEO 洪浩
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是它最初的特征,也是背后的驱使动力。但渐渐地,除了关键技术,业内有关“人”的讨论逐渐增多。
有观点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解放市民的“体力”,第二个层次是增强市民的“智力”,第三个层次是让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安心安全安逸,达到“身心愉悦”。
在这一点上,李旻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面向智慧城市建设,“单纯信息化是不够的,还需要人的参与,需要土地和投融资。”
在其看来,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而土地是城市的基础,只有集齐人、土地和信息化元素后,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再之后,通过投融资一方面解决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一些智慧城市企业通过相应商业模式进行孵化上市,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这也就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
“原来的智慧城市是纯粹以技术驱动的,现在的新型智慧城市不仅仅是要借助技术,还要通过人、土地和投融资等几大要素来改变世界。”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力,它也已经取代信息化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要素之一。
在李旻看来,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数字化阶段,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性应用就是已经陪伴大家三年的健康码、场所码,并且“大家也接受了数字化概念。”
而以城市管理为例,信息化阶段的特征就是每个部门各有各的系统,且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最终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从信息化阶段进阶数字化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打通数据,继而考虑如何合理合规利用数据,以高效挖掘数据的价值。
这方面,李旻以南大智慧城市为安徽泗县打造的政府智慧数据大平台为例,在疫情发生时,“我们做了一些精准防控,使得疫情及时被发现和解决,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疫情的损失。”
在这背后,是大数据平台实现的统一指挥调度在发挥作用。“一个大数据中心拥有交通指挥中心、疾控中心等六大专业中心的职能,从物理和逻辑上解决各个部门的沟通问题,让各部门在一个数据中心合署办公、实现跨部门协作,从而大大提升协作效率。”
以上例证之外,李旻也提到了有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多个案例,包括基于数据分析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体系,不需前往银行,仅需在“我的南京App”即可查看授信额度,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将过往“企业找政策”模式转向“政策找企业”……
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7月20日,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存续和在业的企业共有19290家,这其中有做软件的,有做硬件的,也有做集成的……而纵观整个赛道,李旻和洪浩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李旻表示,面对智慧城市这么一个巨大的系统,很多人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可能做了一块就以为是智慧城市,实际上并不全面。另一方面洪浩也向镁客网说道:“一些赛道内的供应商,进来之后只是各自售卖各自的产品,眼里根本没有客户的整体需求。”简单总结——不贴合客户需求、不成体系。
以自身举例,“南大智慧城市参与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等,深度参与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制定,对各省市政府相关政策也把握得比较好,从标准到顶层的总体规划设计,再去落实到每一个专项的部署、某一项技术的运用,再将它们集成在一起,通过长期可持续的运营去获得最终的数据价值。”李旻说道。
用洪浩的话来说,基于这一运作模式即可帮助客户有效制定智慧城市规划,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犹记得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彼时共有90个城市入选,当时间来到2020年12月,全国已经有900余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仅仅8年时间,就实现了10倍的增长。
而说到智慧城市建设,无非可以看作六个版块: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出行、智慧环境、智慧公众和智慧生活。
再次回头看这六大板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种规律或样板,可以在之后实现可复制的智慧城市,并规模化普及?
对于这个问题,洪浩给出的答案是不存在,“智慧城市并不是千城一面,实际上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智慧城市才是一个优秀的智慧城市。”
在其看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规模已经开始起势,至于“可复制”这一点,“只能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许多模块、组件可以慢慢去实现可复制,比如智慧教育中智慧课堂的部分内容,以及智慧医疗体系中互联网医院的远程问诊等等,都可以慢慢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与应用去形成一套标准化体系,但是每个城市该如何去组合这些模块,还需要结合自身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