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我是如何看这个世界

我是如何看这个世界

作者头像
用户9656380
发布2022-04-14 14:06:29
5850
发布2022-04-14 14:06:2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毛小伟

首先这里要感谢大家支持。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发出后不到一星期就有500人关注,另外文章还被阿里天池的官方公众号转载,非常高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建议,包括一些大V主动转载并推荐我的公众号,小伟不胜感激。我这个人有一说一,别人对我的好我都会一直记着,你帮了我,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一定加倍帮你。

PS:有很多人加我好友咨询问题,若没有回复一定是因为太忙忘记了,多发几遍提醒我一下,不用担心打扰,因为有幸能够帮助到你我也十分开心,同时这也是我做公众号的初衷:通过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学习经验和人生感悟,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介绍自己,免得以后我总要反复介绍,文末我会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上篇我提到了学习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对我的巨大帮助,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今天专门向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从机器学习反推回人脑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思维和帮助人生思考。相当于是:用机器学习视角看世界

首先机器学习本来就是从人脑学习演化出来的,比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就是借鉴了大脑神经元。而最近几年AI不断发展,演变出的新技术又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去提升人脑学习。比如:机器学习中模型过拟合了,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我们说这个人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机器学习中是通过加数据、集成学习、正则化等方法来解决。那对应到现实中,我们就可以多做一些不同题,尝试多种解决方法(相当于集成学习),或提高自身抽象能力(相当于正则化)从而对问题进行简化。

再比如说:根据没有免费午餐定律。不存在某种算法对所有问题都有效。同样的,生活中也不可能有一种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过往往只要我们掌握了5-6个模型,就能解决80-90%的问题。所以我就积累了一些模型,不断应用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这相当于是模型训练和调优的过程。「下文我会介绍几个我最常用的模型」。

另外,当AI领域产生新的技术和方法,我会很乐意去学,因为学到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解决专业上问题,还可以思考能不能转化成现实中可用的模型。同时在学习这项新技术过程中,我会用已有模型去学习,这又是对我模型一个验证、调优的过程,相当于一举三得。所以就很有内驱力,很快乐~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经济学大V的一篇文章「如何看透万物的本质」。他理解万物的根本是:人是经济动物,万物都有自己的经济链条存在。大到国际政治与制度,小到个人工作与生活,皆可如此。相当于是用经济学视角看世界,与我用机器学习视角看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包括看《十三邀》第二季采访搜狗CEO王小川那一期。王小川说他以前用数学物理只是去解决一些科学的事情,但后来发现社会背后的人文生活也有其规律与逻辑,这种非理性的事物也能够纳入到理性思考框架中。我当时看到这里简直拍案叫绝。怪不得有句话说:所有学科的尽头都是哲学。也验证了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蕴涵着两个道理:一是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二是但罗马只有一个。如同老子《道德经》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我坚信这个「一」、这个「道」一定存在,它可以用于解释一切事物,而我也会用一生去追寻它、接近它。

下面介绍几个对我而言非常实用的模型。

熵增定律

何为熵增

这是一条古今中外牛人都推崇备至的定律。

**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说这句话的人叫吴国盛,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

吴军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三个公式,第一个代表了数学文明,第二个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第三个就是熵的定义。

物理学家薛定谔也说过: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它是物理学家心目中无比坚定的一个信仰,连引力公式都可以改写,但熵增定律却从未被违反。张首晟教授认为,人类的知识再往前推进,牛顿力学可能不对,量子力学可能不对,相对论可能也不对,但信息熵的公式却是永恒的。

为什么熵增定律如此重要?因为它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的演化规律。

举几个例子:

对于非生命物质,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推论至整个宇宙的发展中,如果我们存在的这个宇宙之外什么都没有,也就是如果没人向这个宇宙输入能量的话,宇宙的最终结局就是走向彻底的无序,也就是死亡。(幸运地是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宇宙是不是一个孤立系统,所以也没必要太绝望,至少地球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因为有太阳给予能量。感兴趣的可以在B站搜索视频:宇宙的未来) 对于生命之群体,对于企业或者说一个组织而言,从制度和文化建立以后,经历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必然趋势是走向效率低下、机制僵化、人浮于事和创新适应能力下降等,这就是组织「熵增」。所以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任正非大谈“华为的冬天”,都是基于对组织「熵增」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对于生命之个体,就拿生活来说,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涌来,如果我们任由其发展,那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混乱,人也会越来越懒散颓废,变得毫无生气、死气沉沉。就像那句著名的话——很多人20岁时就已死去,到80岁才埋。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抗熵增呢?

打破熵增

我们先看看熵增定律的定义: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计量单位,和重量单位克、长度单位米是一个道理。熵越大,代表系统越混乱)。也就是说这个定律有两个限制条件——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只要我们能打破这两个条件,就就可以实现熵减。

开放系统:在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面对他人的批评建议,一定要虚心反省,千万不要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以失忠言之路。世上知识是学不完的,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一个人如果一旦觉得自己很优秀,就会不由自主地轻视他人意见、自命不凡,这是十分危险的。想想当年大清闭关锁国的下场。

引入外力:读书+健身。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让思想保持活力;通过健身获取能量,让身体保持健康。这是人一辈子都应该坚持做下去的两件事。

其实这条定律太过于抽象,导致难以落地,容易泛泛而谈。可为什么我要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太底层、且被无数科学家验证正确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越是这种底层原理,泛化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成为我们做事的理由与信念。人做事总是需要理由与信念,而熵增定律就是告诉我们必须努力,如果不努力、不自律,生活就会走向失控与无序,这个定律坚定且正确。有了这个信念作为基础,我们再去谈优秀、谈提升才有意义。

其实这个思想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提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时候我真的就觉得很神奇,截然不同的文明,在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竟然诞生了同样的思想。这难道不是证明了,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那个「道」一定存在!

框架思维

任何学科知识都有其体系与框架。我们在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就应该搭框架。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学习路线,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小时候买零食会有集卡片活动。给你一个图册,你买一袋零食,里面就送一张卡片。那时候大家为了集卡片,都会很热衷去买零食。甚至有些土豪同学,直接买一箱一次性全部拆开,就为了里面的卡片。框架相当于图册,知识点就相当于卡片。一旦搭建好框架,用知识点去填补框架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有乐趣。

3W1H

那么我们该如何搭建框架呢?像公众号、知乎这种内容平台上,会有很多人分享学习路线与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借用这些内容,使用3W1H的方法搭建。3W1H,即:what、why、where、how四个关键字。3W1H就是取这四个单词首字母。

what:这个知识点是什么、组成、发展历史。很多书籍开篇总会有这么一个章节,就是介绍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关键人物。这部分很重要,而往往很多人都跳过。一上来就接触最前沿的知识,总是会有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最初的原型都是很简单的,很容易理解,了解其一步步的演变过程,十分有助于理解现有的复杂模型。

why: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where:这个知识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像机器学习有那么多模型,判断一个人机器学习水平如何,就可以看他知不知道各个模型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条件。

how:如何使用这个知识。

上面四步骤,都必须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培养自身归纳总结能力,不可照搬别人的话语。往往一个学科知识,经过3W1H,整个框架就搭建好了。

快速学习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像程序员这种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步骤也很简单,分为三步:

  1. 先猜: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最好先自己想一下,这个知识点是什么,别人会讲些什么。这样看的时候就重点看别人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地方,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2. 记重点:即:2/8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比如: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一本书20%的内容包含了80%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只需要先关注那20%的内容,就能快速掌握核心知识。
  3. 少记笔记,多总结:很多人学习知识会陷入一个搬运工角色,即:笔记都是照搬书本。但笔记应当越少越好,用自己的话提炼出最精炼的部分。只有经过自身加工的才能算作知识,否则只是干巴巴的数据。

迭代思维

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是不现实的,更现实的做法是,先做出来,再想办法不断去优化它。

完成优于完美,行动优于计划。

重点是什么呢?要相信一点,那就是你是时时刻刻在成长的。这一刻的你所认为的「完美」,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变得「不够好」。既然如此,不如先把最核心的点做到 80 分,其他的点做到 60 分即可。再根据快速学习中提到的2/8原则,核心点只有20%,这样一来,原始任务就被极大简化了。再次验证了我在上篇文章提到的:好的思维方式核心在于简化问题。用这种心态去做事情,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很顺利。

在现实中最能体现迭代思维的就是「理论+实践」这个模型。认识、实践、认识、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知识没有经过实践,在大脑中仅仅是存放在某处,最后就像我们买来的书,因为不阅读,最终堆在角落积灰,毫无用处。

针对计算机行业而言,就是先通过看视频或书籍学习编程理论知识,然后再参与项目或比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比赛过程遇到困难了,再反过头看书、看论文补充知识,再把学到的新知识于比赛中尝试。尝试次数多了,排名自然就上升了,学习成就感也就产生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研究生期间最常用的实践方法就是参加AI算法比赛,后面会写一篇文章介绍我的竞赛之路」

完美主义

迭代思维的对立面是完美主义,因为我之前深受其折磨,这几年经过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得以改善。拿出来向大家分享一下。

追求完美本身不是问题,但卓越、完美必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必然要走弯路的过程,一个有成功,但更多是失败后坚持的过程,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避开客观自然规律!

完美主义者不是不明白这个客观规律,但他们就是做不到,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任何失败。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关键假设:当他们对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表现感到失败了,他们不仅认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败了,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即:

  1. 我做的那件事情反映了我的能力
  2. 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所以那件事没做好,等于我这个人有问题,我这个人没有价值。

我们都知道高考,有句话叫一考定终身,先不说这句话对不对,但所有面对高考的人,真的切切实实感受到这句话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完美主义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挑战,对于他们都是一次高考,都是一考定终身,所以,他们绝不可以有任何一次失败:因为失败了,他这个人就失败了,整个人生也就失败了。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背后的逻辑,也是完美主义者背负的心理压力,这个包袱很沉重,真的很沉重!这是我血与泪的教训。

总结

本文通过机器学习视角看世界,一共介绍了1个思想(熵增定律)+3个模型(框架思维、快速学习、迭代思维)。这些模型相当于机器学习中的逻辑回归、SVM、朴素贝叶斯等经典好用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还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你如果看了不去尝试使用,等于白看,希望你能多多思考,多多实践。同时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反复提及这几个模型,讲述我是如何具体应用,方便你加深理解。

题外话

在第一篇文章发出来后,有不少人加我好友,一起交流学习,我非常欢迎。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反复介绍自己。其实我有想过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同时总结自己最近五年经历,因为近五年经历虽然坎坷,却让我产生了巨大蜕变,甚至可以说是完成了重生。不过目前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写出来。所以今天就先介绍个大概吧。

我是95年出生,目前就读中国地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之前做Java后端、大数据开发,读研后做AI算法,研究方向是推荐、时空序列。从2016年第一次踏入社会实习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这五年间,经历了大厂、中厂、创业公司;在杭州、北京、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工作生活过;中途做了辞职考研的抉择,甚至一度打算离开计算机行业,跟随父亲从商,但最终还是凭借对这个行业的热爱,选择留下来。五年时间里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曾有幸与身价上亿的投资人在五星酒店共进晚餐,倾听他高谈阔论;也曾与创业中濒临失败的老板在街边路摊吃烧烤,喝酒到眼眶湿润,失声哽咽。曾一腔热血,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也曾颓废萎靡,觉得自己像个废物,在深夜里不断思考活着的意义。

经历了那么多,我逐渐想明白了人生的两个本质:

第一,人生就是一个巨大闭环,一件事情的结束,不过是下一件事的开始。就像跑道一样,这一圈的终点,不过是下一圈的起点。中考、高考、考研、工作、公考、婚恋、住房、孩子、教育、养老...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直到生命终结。

第二,就像每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

北京时间比纽约时间早12个小时, 但纽约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然后活到90岁。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所以总结说,人生就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循环往复的跑道,且这条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所以真的就没必要拼命奔跑,反正圈数是无限的,早点进入下一圈又有啥意义呢?只会把自己搞的很累。同时也没必要和别人比谁快谁慢,因为每个人跑道是不一样的,你的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你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都是你意想出来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信我,明白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将会一下子豁然开朗。面对许多事情,你都能跳出原有思想束缚,变得不再那么焦虑、戾气,取而代之的是豁达、平静。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4-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毛小伟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熵增定律
    • 何为熵增
      • 打破熵增
      • 框架思维
        • 3W1H
        • 快速学习
        • 迭代思维
          • 完美主义
          • 总结
          • 题外话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TI 平台
          腾讯云 TI 平台(TencentCloud TI Platform)是基于腾讯先进 AI 能力和多年技术经验,面向开发者、政企提供的全栈式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通包含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算法构建、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部署、到 AI 应用开发的产业 + AI 落地全流程链路,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和部署 AI 应用,管理全周期 AI 解决方案,从而助力政企单位加速数字化转型并促进 AI 行业生态共建。腾讯云 TI 平台系列产品支持公有云访问、私有化部署以及专属云部署。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