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0中国新青年创业投资峰会在上海举行。多位科创新锐讲述改变世界的创业力量。峰会上,云问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OO茆传羽发表了题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下半场,如何突围?》的主题演讲。
茆总认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物联网负责收集数据,人工智能让设备智能起来,让数据变得可以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法、数据、应用,这三个是决定一个创业企业成功与否的最大壁垒。ToB企业不能疲于奔命。比如企业今年要做2个亿的营收,结果去年的1个亿要重新做一遍,这简直是一场灾难。如果持续价值赋能很好去年那1个亿只要花少部分的人就能完成,那么增长就会非常稳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云问机器人成立于2013年8月,赶在了人工智能浪潮起来之前,从最早几个人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人。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5万多家注册用户和300多家行业大用户,每天业务交互量达到数亿。云问希望,通过机器的理解去变革所有交互服务。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是息息相关,它们之间有一些差别,也有一些共同点和联系点。简单来讲,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物联网负责收集数据,但让设备智能起来,让数据变得可以应用,还是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进行一些处理。
在我们看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是要转实为虚,就是把实体设备变成一些可以在云端运行的数据,而把数据变成可以在前端和用户所交互的应用,这个过程叫做化虚为实。物联网是软件,人工智能是硬件,希望二者结合。从物联网到智联网,现在有很多应用,应该真正把物联网变得智能化起来,让设备可以和人类进行友好的交互。
现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遭遇到了一些挑战:
1.传统。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机场很新,道路很新,高楼大厦很新,其实是有后发优势。但如果当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了,很多事情已经可以线上完成时,反而是在给一些新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已有的信息化存在之后,单纯做一些小改良就没有了后发优势。一个公司要真正伟大必须真正的去改变一个行业、重构一个行业,这个对物联网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来说是非常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谈“新基建”。而且,传统的设备、系统的接口的各自独立也造成了新应用开拓的困难。
2.体验。现在很多的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设备,其体验都是需要提高的。经过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人们对于交互体验的要求非常高,这就给人工智能应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最好的例子就是无人驾驶,99.9%都不行,必须是99.9999%,接近百分之百,因为有1例事故都会造成不能上路,要求非常高。
3.认知。认知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大家对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认知是应该非常智能,有着过高的期待,另外一种认知是这个东西特别差,并没有什么用。这两类质疑声都很多。
4.竞争。也包括两个方面,新旧之争和大小之争。新旧之争是指,一些新的人工智能公司从以技术工具做驱动到提供整体方案,传统集成商从整合方案到自建AI团队,边界开始越来越模糊。在深度学习技术出现和AI普及之后,纯技术的门槛会逐步降低,所以新旧会产生边界之争。大小之争是AI创业公司几乎都会面临BAT等大型企业的竞争,这是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如何合作共赢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是一个议题。另外市场标准还不够完善,这也成为限制物联网、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都在发展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市场难以评价优劣。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但同时,疫情也引发了一些信息技术和IT产业商机,我一直认为危与机一定是并存的,一定会有一些行业产生变化,包括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
云问在其中做了什么呢?疫情之前,我们的聊天机器人也在寻找机会大规模推广到医疗、高校。经历疫情之后,人们聚集的机会减少了,这就要有机器人来服务。疫情期间,我们迅速为200多家高校,近百家单位社区提供了智能疫情问答产品。它也培养了用户的习惯,让用户认知到原来还可以这样和企业做交互。我一直认为想要发展成一家伟大的企业,一定是要对已有产业发生根本性变革,虽然这个方式可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农村包围城市的,逐步实现,但它的本质一定是对这个产业产生变革,不然就不可能形成一家伟大的企业。
突围关键词:新基建
云问正在以知识图谱赋能新基建。比如可以以几个场景举例:
1.比如正在帮助中国军工设备厂商实现智能巡检。我们通过把军工设备的维修记录,对文本和知识进行了一些处理之后,维修工程师只需要去询问机器人,例如设备出现了什么问题,可能是哪些故障导致的,就会关联以往所有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找出所有可能的问题类型以及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做一些预测,除了现有的故障,还有没有可能引起其他的故障,都可以通过以往记录文本资料来完成。
2.智慧城市。以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很多国家标准和体系,包括了很多政策文本,现在通过做成知识图谱之后,在建设每一类的建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都会自动关联起来。
3.智慧电力的场景。电力的客服服务、设备的智能问答等。还有各类文本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很多电力设备往往需要消耗大量人员进行设备巡检,经常会发出故障信息,每天故障信息成千上万,哪些是值得关注的,出现这个故障类型时应该如何快速解决,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预警。
我们以智能客服机器人为基础,以知识构建起一个行业认知,其实问答机器人已经变成了和设备知识之间的交互。我们选择的这些场景也都是新基建所要大力投入的行业。
突围关键词:行业深耕
行业深耕对于AI和物联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随着行业深入,发现深入到一个行业之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做一些聊天交互。例如,物流的环节包括从配送仓到卖仓,再到扫码OCR,一系列场景串起来,智能化一定要在各个环节提升很大效率,整体上ROI才能够凸显出来。很多企业在投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第一个问题就会问ROI怎么算,投产比到底是多少。企业要对各个环节做细分之后,算出来的值才会非常诱人,愿意投入。
比如物流场景,从用户端感受,从你咨询客服寄快递那一刻直至快递到你家门口,就会有机器通知你。都可以用机器问答来实现。从快递员端看,可以智能咨询各类问题,智能录单等,整个环节全部用AI实现了。
比如电商行业,在电商上,建立电商服务知识图谱,从机器人根据不同的人群交互引导下单,到用户购买商品之后,就会机器人问答与用户确认物流信息,待付的订单机器人催付等,这都是通过智能化分析和交互来完成的。
深耕行业也给云问带来了很多优势,我一直认为有行业的算法优势、数据优势、应用优势,这三个才是决定一个创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突围关键词:持续价值
ToB企业想要发展的比较好,就需要持续的价值输入,提高客户的黏性。以云问自身为例,从2015年开始,营收每年都保持在120%的稳定增长趋势。但相比ToC企业的夸张式增长,ToB企业的比较难以达到的。
云问的销售团队并没有大规模扩张,但是营收也能够做到一倍以上的稳定增长,这其中关键就在于老客户。云问每年一半的营收都是前一年老客户贡献的,复购的老客户金额也在提升。这个数据也在提醒我们,ToB企业不能疲于奔命。今年要做2个亿的营收,结果去年的1个亿要重新做一遍,这简直是一场灾难。如果持续率好去年那1个亿只要花一小部分人就能完成,那么增长就会非常稳健。
云问有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希望“营收=行业数×行业容量×持续率”,这其中持续率就显得非常重要。利润=营收×毛利率×交付力,这都与客户持续服务,与行业深耕,与行业的容量有关。
其实,突围没有固定的公式,而对云问而言,我们要深耕行业,做一家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公司。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