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据,不智能;无智能,不商业。人工智能是一场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将越来越多的商业智能化。未来数据智能将成为商业的基础,而智能商业也将成为数据时代的全新的商业范式。在我看来,要想把数据智能融入具体商业,要做好三件事:数据化、算法化和产品化
蚂蚁小贷的故事 蚂蚁小贷是中国第一款智能金融产品。它做了三件关键的事:小微贷款业务的数据化,用算法完成风险评估,以及将数据智能与小贷场景无缝融合的产品,即数据、算法、产品三位一体地提供服务 蚂蚁小贷的算法工程师建立了三套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来处理这些海量数据,即偿贷能力模型(相关经营数据)、偿贷意愿模型(客户风险偏好及信用度)、定价模型(价格偏好及策略),给每位客户进行风险评级和定价 算法模型自身也在迭代。事实上,客户借还款的数据,会实时反馈到蚂蚁小贷的数据池中,多个算法模型据此实时优化:哪些维度的指标应当被纳入或清除出模型,客户的哪些行为物质应该被赋予更高的权重,在不同的情形下哪些算法模型有更高的准确度。在蚂蚁小贷,这些算法模型更新的频率以“周”计算 在卖家提出贷款申请前,蚂蚁小贷的后台机器集群已经根据他在淘宝上的行为数据,对他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预先授信。所以,可以实现实时审核,自动放款
例如,用户在淘宝的体验不仅是搜索是否好用、类目是否合理、导航是否有效等,更重要的是用户能否高效地从几十亿件商品、千万级卖家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甚至还有惊喜,而这取决于“云”上的数据智能
数据、算法、产品在反馈闭环中“三位一体”,唯有如此,智能商业才能完成对传统商业的降维打击,DT时代的商业跃升才有发力点
举个例子,如今很多企业不太理解数据工程师跟商业智能(BI)分析师的区别。其实,BI是business intelligence的缩写,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分析部门,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有这个部门。BI分析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研究数据,然后将数据分析成一个个报告,支持高管做出某些商业决策。这里提到的数据其实是离线的,目的是支持决策,并非我们正在讨论的“活数据”的概念,真正的“活数据”一定要能将数据本身产生的洞察直接变成商业决策
“流利说”的定位并不是一个评测公司,他们所做的口语练习工具,其实就是数据和用户的入口。他们照实所做的App,实际上就是一个和用户交流的界面,是一个数据收集器。利用它,“流利说”将用户录的每一条语音进行记录,以使其逐渐演变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中国人说英语”的口语数据库
对于“流利说”而言,也就是将学口语变成一个非常简单的自动化过程。你的录音都会得到系统的反馈,你可以针对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也可以随时调整课程的进度,这其实就是机器人AI老师的概念。它是用机器决策取决了传统的老师反馈和课程改进,而这个过程需要的就是前文提到的数字化和软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