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JAMA Psychiatry脑电研究: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治疗的皮质连通性调节因子在重度抑郁症中的作用

JAMA Psychiatry脑电研究: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治疗的皮质连通性调节因子在重度抑郁症中的作用

作者头像
用户1279583
发布于 2020-02-24 03:26:35
发布于 2020-02-24 03:26:35
1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思影科技思影科技

研究重点:尽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发现表明,皮质连通性网络在抑郁症治疗选择中发挥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仍然有限。近来,方法学研究进展揭示,类似于使用EEG的连通性网络,是一种更容易在临床实践中实现的工具。

研究目标:探讨EEG连通性是否能揭示抗抑郁治疗的神经调节因子。

研究设计、设置与被试:在这项非特异性的二次分析中,数据来自临床护理研究中抗抑郁药反应的调节因子和生物特征,这是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被试招募于2011年7月29日开始,2015年12月15日结束。在4个临床点随机抽取221名18-65岁未服用抑郁症药物的抑郁症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评估。分析在意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干预措施:患者接受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盐酸舍曲林或安慰剂治疗8周。

主要成果及措施:对静息态EEG数据进行了正交功率包络连通性分析。意向治疗预测线性混合模型用于确定哪些预处理连通性模式与舍曲林和安慰剂的疗效相关。主要的临床结果为每次研究访问中使用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总分。

研究结果:

在招募的被试中,9名被试因报告的不良反应在第一次给药后退出,对221名被试(150名女性;平均年龄[标准差],37.8[12.7]岁)进行EEG记录,并获得了高质量的预处理EEG数据。经多重比较校正后,整体分析显示,抗抑郁药组和安慰剂组的广泛皮质区(顶叶最显著)内部和之间的连通性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

较强的alpha频带和较低的gamma频带的连通性预示了较好的安慰剂疗效和较差的抗抑郁疗效。调节连通性水平越低,快感缺失的程度越高。治疗组的调节治疗反应的连通性特征不同于从基线到治疗1周的连通性特征。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的组内平均分(SD)基线为18.35(4.58),所有时间点为26.14(30.37)。

研究结论和意义:这些发现证实了基于EEG的网络功能连通分析在区分抗抑郁药和安慰剂的反应方面的实用性。顶叶皮质区在预测安慰剂疗效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利用导致安慰剂反应与抗抑郁药反应不同的治疗成分,应该为在临床试验中建立安慰剂特征提供一个替代方向,从而增强随机临床试验中的信号检测。

研究要点

研究问题:抗抑郁治疗反应的神经调节因子有哪些EEG连通性特征?

研究发现:在这个随机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中,较强的alpha频带和较低的gamma频带的连通性(顶叶最显著),预示了较好的安慰剂疗效和较差的抗抑郁疗效。这些调节连通性水平越低,快感缺失的程度越高。

研究意义:鉴别安慰剂反应和抗抑郁反应的关键皮层特征,为在临床试验中建立安慰剂信号提供了新方向。

研究背景

尽管有大量证据支持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DD,major depressive dis- order )的疗效,但公认的安慰剂反应特征的缺乏阻碍了抗抑郁药的发展。提高药物开发产量的一个途径是建立对安慰剂反应相关神经功能的理解。

由于40%到50%的MDD患者对抗抑郁治疗没有反应,加上临床和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低预测价值,因此在识别预测MDD治疗反应的治疗前神经特征方面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例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增加与认知控制网络的连通性和减少与默认模式网络的连通性与抗抑郁治疗反应有关。然而,先前的研究没有包括安慰剂对照组,因此混淆了治疗效果与非特异性症状跨时间改变。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最终也受到其技术要求的限制。

相比之下,EEG提供了一种经济上和逻辑上都很有利的神经评估工具,其优点是其高时间分辨率和更直接的神经功能测量。EEG的研究发现,额叶和顶枕alpha功率的增加,前扣带回theta功率的增加,以及更大的整体信号熵被与更好的抗抑郁治疗反应有关。然而,与功能磁共振成像一样,预测抗抑郁反应的EEG神经标记物的识别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缺乏具有足够统计能力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本研究旨在探究EEG功率包络连通性(PEC,powerenvelope connectivity)的个体差异——抗抑郁药和安慰剂对MDD患者大脑皮层网络预测结果的差异(即是否可以作为治疗反应的基线调节因子)。采用迄今为止最大的神经影像学联合安慰剂对照抑郁症随机临床试验,即临床护理抗抑郁反应(EMBARC)研究的调节因子和生物信号,计算静息态的区域间PEC,并绘制了描述基线EEG功能连通性网络图,在意图分析框架内研究了连接性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与前人研究一致,本研究假设更大的PEC和位于额叶和顶叶皮质的节点强度可以预测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vs安慰剂的疗效。

方法

被试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非特异性二次分析。从2011年7月29日至2015年12月15日,研究共于4个临床点(哥伦比亚大学,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密歇根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招募了1827名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诊断为MDD的门诊患者。本研究遵循综合报告标准试验(CONSORT)报告指南。

评估与治疗方案

EMBARC试验采用双盲设计,随机分为8周服用舍曲林或安慰剂(N=296;见图e1)。采用分组随机化程序,按部位、抑郁严重程度和慢性程度分层。主要的临床结果是在每次研究来访时(基线和第1、2、3、4、6、8周)进行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的总分。

图e1 参与治疗的患者的EMBARC分配流程图

EEG

每个研究地点用不同的EEG系统和通道空间分布记录数据(表e1)。所有的数据的采样率都是250Hz,通道数为:60~128个,视研究站点而定。在静息态的8分钟内,交替采集通过2分钟的睁眼(REO)和闭眼(REC)条件下的EEG。

表e1 不同研究站点的EEG参数

分析

共有268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了EEG记录。其中221例(82.5%)被纳入分析(其中217例同时记录了REO和REC),排除47个质量差的数据。在这些患者中,106人随机接受舍曲林治疗,115人随机接受安慰剂治疗(图e1)。最终数据包括217个REC(闭眼)数据集(105个舍曲林和112个安慰剂)和221个REO(睁眼)数据集(106个舍曲林和115个安慰剂)。

功率包络连通性

在源空间进行连通性分析,这是由于各个研究地点中通道排布不同;因此,保留每个研究地点中的通道排布。源定位在Matlab2014b(MathWorks Inc)中进行,使用非参数最小范数估计的自定义代码。所有顶点级别连通性分析,均使用MNI(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模板空间中的3003个顶点进行计算,然后在MNI空间中平均分为31个感兴趣区域(见表e2)。功率包络连接26由以下4个典型频率导出:theta(4.5-7.5Hz)、alpha(8-12Hz)、beta(12.5-30Hz)和gamma(31-50Hz)。

表e2 31个感兴趣区域的X, Y, Z坐标

节点强度计算

利用基于MATLAB的Brain Connectivity Toolbox,计算每个ROI的节点强度的图论度量。无向节点强度,量化为连接到节点的连接的权重之和,根据正交PEC估计计算。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时间为2018年11月16日至2019年5月23日。因为本主要研究是治疗结果的线性轨迹的调节,所以我们选择了进行预测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这进一步维持了一个意向治疗框架。将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应用于各个ROI-to-ROI连通性估计和节点强度度量。

模型预测了基线和第1、2、3、4、6和8周(即终点)评估点的抑郁评分的17项汉密尔顿量表的线性轨迹。使用R3.4.4版本(R统计计算基础)中的NLME包进行分析。脑度量×治疗组×时间交互作用评估治疗组的不同症状轨迹,作为EEG连通性调节因子的功能(表e3)。所有P值均为假阳率(FDR),用于所有roi和频带的多次比较,以控制I类错误。所有P值均来自双侧检验,当FDR校正P≤0.0125时,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e3 线性混合模型中的项

为了进一步了解治疗调节连接性测量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整个样本中的几个临床指标(校正所有相关性中的多个校正)进行了FDR显著连接性和结点强度效应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临床量表包括:包括儿童创伤问卷、抑郁症状快速问卷、情绪和焦虑症状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nath-Hamilton游憩量表以及当前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从临床量表和连通性特征之间的相关分析中提取的P值经FDR校正,以便在所有量表和FDR显著连通性特征的所有成对比较中同时进行多次比较。进一步分析评估从基线检查到治疗1周的连接性特征(图e3)。

图e3 治疗一周后,在舍曲林和安慰剂治疗组之间功率包络连通性变化

结果

治疗结果的PEC(功率包络连通性)调节因子

对所有成对连通性特征和频带的多次比较进行校正后,对调节因子的初始识别:在使用alpha频率的40个ROI-to-ROI功率包络连通性和使用gamma频率的31个连接确定了REC条件的显著调节效应。与这些连接相关的区域主要是额叶、顶叶、颞叶、视觉和体感(图1B和C)。

图1 皮层感兴趣区域(ROIs)、功率包络连通性(PEC)和gamma PEC

A MNI空间共定义了31个ROI(左右roi编号相同;14个双侧ROI[,左右共28个]和3个中线ROI),对38名参与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通性独立成分分析。

B 在alpha频带内舍曲林(SER)与安慰剂(PLA)治疗对左颞中回和右角回预后的影响。

C 在gamma频带内,用SER和PLA治疗,左前额叶中回和右颞叶中回之间的静息闭眼PEC的疗效减退。左:在ROI×ROI矩阵图中,显著调节的ROI的z分数。中间:每一个显著降低ROI的大脑皮层连通性(z评分)的总和。右:调节结果的可视化显示,仅PLA组治疗的显著预测可能是导致调节结果的原因。使用PEC的中位数分割法,对模型预测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PLA组和SER组的值进行可视化。低: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下,高: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上。

alpha、gamma和beta频率内共24个连接显著地减缓了REO条件下的治疗效果。Alpha频带调节主要作用于视觉和顶叶区域,而beta频带调节是顶叶和额叶区域特有的,gamma频带调节在颞叶、顶叶、前扣带回、视觉和体感皮质内(图2)。

图2 Alpha, Beta,以及Gamma频带中,静息态睁眼PEC舍曲林(SER)与安慰剂(PLA)的疗效调节

A左、右初级视皮层之间的alpha PEC。

B内侧前额叶皮质和左顶叶下沟之间的beta PEC。

C左下顶叶和右初级视皮层之间的gamma PEC。左:在ROI×ROI矩阵图中,显著调节的ROI的z分数。中:每个显著调节ROI的总皮层连通性(z分数)。右:调节结果的可视化,只有PLA组治疗的显著预测可能是导致调节结果的原因。使用PEC的中位数分割法,对模型预测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PLA组和SER组的值进行可视化。低: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下,高: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上。

如果您对脑电数据处理感兴趣,可点击以下文字,了解思影课程:

第八届脑电数据处理入门班(南京)

第二十届脑电数据处理中级班(重庆)

思影数据处理业务四:EEG/ERP数据处理

BIOSEMI脑电系统介绍

检验组内治疗的调节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显著的调节作用是由于舍曲林组、安慰剂组还是两组的预测结果,我们分别对每组进行了混合模型分析。因为这个分析是为了调查是什么导致了连通性×时间×处理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将分析限制在FDR校正后显著的连边(FDR-corrected P≤.0125)上。结果发现,在REC条件下,alpha和gamma频段的动态连接分析能够显著预测结果,主要在安慰剂组,但只有少数预测结果在舍曲林组。在REO条件下,虽然Alpha, Beta,以及Gamma频带中的显著预测特征主要在安慰剂组内,但大多数这些特征也在舍曲林组内具有预测性。因此,REC(闭眼)连通性调节因子主要反映了安慰剂效应,而REO(睁眼)条件下连接性调节因子则反映了两组的效应。

组内调节效应的可视化

为了观察REC条件下的治疗调节关系,我们使用对每个ROI-ROI PEC值的中位数将抑郁的样本进行了分割,发现这些值显著地调节了治疗结果(图1B、C和图2)。这种可视化显示,顶叶、颞叶和视觉区域内的alpha频带PEC越大,安慰剂的治疗效果越好(即症状变化斜率越大),舍曲林的治疗效果越差。此外,额叶、视觉、躯体运动、顶叶和颞叶区域内gamma频带PEC的降低也预示着安慰剂的治疗效果更好,舍曲林的治疗效果更差(图1)。

视觉和顶叶区域内alpha频带增强,额叶、颞叶、顶叶、前扣带回和视觉及体感区域内的gamma频带的PEC(功率包络连通性)降低,能预测在REO条件下,安慰剂的治疗效果更好,舍曲林的治疗效果更差(图2)。

治疗结果的功率包络节点强度调节因子

作为连通性分析的补充,对节点连接强度度量进行了相同的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该分析提供了每个ROI的总体连接度量的概况。在线性化效应模型分析中输入的31个ROI和4个频带中,在调节分析中,alpha带REC条件内的3个区域通过了FDR校正(图3)。这些区域是右顶叶下叶、右角回和右边缘上回。在分析中,我们使用中位分割法观察结果,发现alpha频带结点强度越高,安慰剂治疗效果越好(图3)。Alpha频带节点结强度不能显著预测舍曲林治疗的结果。

图3 Alpha频带中舍曲林(Sertraline, SER)与安慰剂(Placebo, PLA)治疗结果的PEC节点强度的调节

:显著调节特征的z分数。

:角回(RANG)、右顶叶下叶(RIPL)和右边缘上回(RSUP)的结点强度在alpha频带内显著降低治疗效果。

中间:每个显著调节的ROI的皮层连通性(z分数)的总和。右:RANG(在皮层图像上用红色勾勒)调节结果的可视化,只有PLA组治疗的显著预测可能是调节结果的原因。使用PEC的中位数分割法,对模型预测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PLA组和SER组的值进行可视化。低: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下,高:连通性在中位数以上。

临床严重程度与PEC的关系

我们从分析中得出问卷数据和FDR显著连边对之间的相关性。与Snaith-Hamilton量表(测量快感缺失状态)的相关性通过校正。整个样本的基线快感缺失评分与REC条件下的alpha和gamma频段连通性指标呈负相关(图4A和B)。Snaith-Hamilton量表也与右侧顶叶下叶、角回和边缘上回的alpha节点强度呈负相关(图4C)。此外,抑郁症状快速量表上的症状严重程度越高,与REC条件下额叶、顶叶、颞叶、岛叶和扣带回皮质区域内的基线gamma频段PEC呈正相关。REO连通性测量没有通过校正。

图4 EEG连通性调节因子与快感缺失的关系

A左侧颞中回和右侧角回之间的alpha PEC。

B左角回与左顶叶下沟之间的gamma PEC。

C快感缺失(用Snaith-Hamilton量表测量)越高,右角回的alpha PEC节点强度越低。两个ROI包含成对特征,或单个ROI包含节点强度特征,在皮层图像上以红色勾勒。对角线表示相同的ROI-ROI的连接。

结论

总而言之,较强的alpha频带和较低的gamma频带的连通性(顶叶最显著),预示了较好的安慰剂疗效和较差的抗抑郁疗效。这些调节连通性水平越低,快感缺乏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的发现提供了对神经连通性特征的洞察,这些特异性预测了安慰剂在抑郁症中的反应,与舍曲林治疗反应不同,可能涉及快感缺失的作用。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利用导致安慰剂反应与抗抑郁反应不同的治疗成分,可以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指标。

原文:Cortical Connectivity Moderators of Antidepressant vs Placebo Treatme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1-2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思影科技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MD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明显反应,这限制了rTMS的广泛应用。准确预测哪些患者对rTMS治疗有良好反应(Responder),哪些患者可能无效(NonResponder),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可靠的基线生物标志物来预测rTMS的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悦影科技
2025/03/31
940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抗抑郁药已被广泛使用,但其疗效仅为适中,部分原因是重度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包含生物异质性条件。华南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文章,试图识别抗抑郁药治疗反应的神经生物学特征(与安慰剂相比)。本研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静息态EEG(rsEEG)的潜在空间机器学习算法(latent-space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并将其应用到安慰剂-对照抗抑郁药研究的数据中(n=309)。抗抑郁药舍曲林rsEEG模型(与安慰剂相比)可以稳健预测症状改善,并且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地点和EEG设备上。这种舍曲林-预测的EEG特征可推广到另外两个抑郁样本,它反映了普遍的抗抑郁药物反应,并与rTMS治疗结果有相关。此外,通过同步TMS和EEG测量,研究者发现舍曲林rsEEG特征表征前额叶的神经反应。该研究通过EEG计算模型促进了对抗抑郁药治疗的神经生物学理解,并为抑郁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临床手段。
用户1279583
2020/04/16
2.1K0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Nature子刊:基于静息态EEG功能连接模式识别精神疾病亚型
摘要:精神疾病在神经生物学和临床表征上存在异质性,基于数据驱动的疾病亚型识别有助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报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重度抑郁障碍(MDD)两种临床相关亚型的识别,这两种疾病亚型主要通过在额顶叶控制网络(FPCN)和默认模式网络内(DMN)中稳定、有区分度的功能连接模式来建立。本文分析了四组PTSD和MDD患者数据集,在高密度静息态脑电图中重建信号,探究重建信号的能量包络连接性特征(PEC),通过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确定疾病亚型,并表明这些疾病亚型在不同条件下记录的独立数据集之间是可转移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功能连接差异较大的疾病亚型对PTSD的心理治疗反应较差,对MDD的抗抑郁药物没有反应。在MDD数据集中,PTSD和MDD两种临床相关亚型对接受心理治疗同时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反应相似。本文通过稀疏聚类的数据驱动方法可能为基于连接组的诊断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 精神病的诊断是根据一系列症状来定义的。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涉及一系列情绪、认知和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了一个对个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威胁的创伤事件后出现。同样,重度抑郁症(MDD)以持续的负面情绪为特征,通常与生理、心理或社会压力来源有关。研究精神疾病神经生物学的传统方法遵循了这一诊断框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将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与健康个体进行比较。然而,研究病例-对照组的差异可能会阻碍精神病学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对精神病理生物学的理解,在当前的临床诊断定义中,患者和健康对照患者中存在高度的生物学异质性,而这种生物异质性对治疗结果有重大影响,如何识别和复制能够阐明这种异质性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本文试从高密度静息态脑电图(rsEEG)中重建源信号,并从重建的信号中提取功能包络连接特征(PEC),从PEC特征中寻找生物标志物。 研究主要目标:描述PTSD和MDD的神经生物学异质性,通过稀疏聚类的数据驱动方法,从静息态脑电图的功能包络连接(rsEEG-PEC)中识别出生物标志物,从而阐明精神病学在神经生物学和临床表征上的异质性。 研究方法概览 在四个独立的数据集中进行亚型分析,数据集包括两个PTSD数据集和两个MDD数据集。从一个PTSD数据集的rs-EEG中重建信号,从信号中提取PEC特征,根据PEC特征确定两种稳定且可复制的临床相关亚型。然后在其他数据集上对发现的亚型进行复制分析,探究数据集疾病亚型的可转移性,最后探究发现的疾病亚型在不同的临床干预下的反应,分析亚型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设计 数据集1:106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95名健康对照者(曾受创伤的健康参与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数据集;研究人员使用BrainAmp直流放大器(Brain Products)以5 kHz采样率采集PTSD患者的脑电图数据,模拟带通滤波在0 - 1 kHz之间。按照标准的10-20系统,使用带有64个Ag/AgCl电极的Easy EEG帽进行数据记录。参考电极被固定在鼻尖上。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安排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并被要求保持清醒,完成两个阶段(闭上眼睛三分钟和睁开眼睛三分钟),之后进行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数据集2:创伤后应激障碍135例患者,这些参与者是在北加州或新墨西哥州的退伍军人事务诊所的心理治疗评估中,基于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标准而招募的。采用 (EGI)放大器,以1 kHz采样率和256个电极采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电图数据,在数据记录期间电极阻抗保持在50 KΩ以下。在实验中,参与者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并被要求保持清醒,完成两个阶段(10分钟闭眼和10分钟睁开眼)。静息状态的脑电图预处理。记录的rsEEG数据使用与PTSD研究数据集1中相同的方式处理。 数据集3:重度抑郁症266例患者,在四个研究地点: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TX)、麻省总医院(MG)、哥伦比亚大学(CU)和密歇根大学(UM),根据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的方案,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书面知情同意。rsEEG记录了四个研究地点。在所有研究地点,都进行了放大器校准。实验人员通过视频会议演示了准确的脑电图帽放置和任务指令传递,试验受试者脑电图数据获得了哥伦比亚脑电图团队的认证。rsEEG被记录在4个2分钟的区块中(两个闭着眼睛的区块和两个睁开眼睛的区块)。参与者被要求保持静止,尽量减少眨眼或眼球运动,并在眼睛睁开的情况下注视中心呈现的十字。记录的rsEEG数据使用与PTSD研究数据集1中相同处理。结果,在266例治疗前脑电图记录的患者中,228例有可用的脑电图数据可供分析。38例无法使用脑电图记录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良脑电图通道过多、通道总功率过大。 数据集4:重度抑郁症179例患者,179名患者来自荷兰的三家门诊精神保健诊所。根据10-20电极国际系统,所有通道的采样率为500赫兹。受试者被要求睁开眼睛,闭上眼
悦影科技
2021/07/13
8480
Nature子刊:基于静息态EEG功能连接模式识别精神疾病亚型
Molecular Psychiatry:内在连接组是预测重性抑郁缓解的生物标志
请点击上面“思影科技”四个字,选择关注作者,思影科技专注于脑影像数据处理,涵盖(fMRI,结构像,DTI,ASL,EEG/ERP,FNIRS,眼动)等,希望专业的内容可以给关注者带来帮助,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参加思影科技的其他课程。(文末点击浏览)
用户1279583
2019/12/17
5370
Molecular Psychiatry:内在连接组是预测重性抑郁缓解的生物标志
AJP:大脑功能连接的内在模式在调节重度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科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单胺类抗抑郁药。临床发现药物治疗的预后因人而异,一些病人的症状在服用抗抑郁药后得到了极大改善而其他人则反应平平甚至没有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于调控抗抑郁药疗效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来自四个临床中心(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一项多中心纵向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EMBARC),采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方法,按照意向性分析原则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确定大脑各区域之间的静息态连接模式是否能预测抗抑郁药物(舍曲林)与安慰剂的疗效差异。该研究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科的Cherise R. Chin Fatt等人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期刊上,具体内容如下:
用户1279583
2019/12/25
1.5K0
读文万卷010期:早期语言习得的大脑机制;功能脑网络的内在模式对于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神经和行为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接触语言时,甚至在他们会说第一个单词之前,这种接触就会影响大脑的神经回路。但我们对婴儿非凡的语言能力和经验在形成神经回路中的作用的神经结构仍旧了解不多,今天我们带来一篇2010年关于婴儿语言习得和神经回路研究的重要review,尽管已经过去10年,这篇文献中提到的观点和重要研究仍旧值得我们仔细回顾。
用户1279583
2020/05/12
5380
评估抑郁症脑刺激生物标志物的稳健性:MRI和EEG研究的系统回顾
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治疗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疾病治疗干预手段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确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NIBS的临床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主要焦点。神经成像技术,如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已被用于识别可能预测NIBS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确定临床可操作的脑生物标志物需要稳健性。在这篇系统综述中,我们旨在总结NIBS在抑郁症中的脑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现状,只关注有充分证据的研究(N≥88)和/或旨在独立复制先前研究结果的研究,无论成功与否。初步纳入220项研究,其中18项MRI研究和18项EEG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均集中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在回顾纳入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以下MRI和EEG生物标志物是最可靠的:1)基于fmri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亚掌前扣带皮层之间的功能连通性,2)基于fmri的网络连通性,3)任务诱导的脑电图额中线θ波,4)脑电图个体α频率。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应进一步研究这些特异性脑电图和MRI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可操作性,使生物标志物更接近临床实际。
悦影科技
2024/01/05
364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背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geriatric depression, GD)的流行表明,需要在保持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识别多药治疗的同时有效减轻症状负担。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已被证实的治疗年轻人难治性抑郁症的干预手段,但TMS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疗效仍不清楚。这篇综述提供了TMS治疗GD疗效的最新观点,讨论了TMS试验之间的方法学差异,并探索了在大脑老化背景下优化TMS治疗的途径。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2K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是重度抑郁症 (MDD) 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我们对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机制了解甚少。此外,我们也缺乏能够用以预测和追踪临床效果的大脑信号,而这些信号能够帮助进行分层与优化治疗。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随机、假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在rTMS前后分别测量电生理、神经成像和临床变化。患者(N=36)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有效刺激或伪刺激的,针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rTMS干预,为期20个连续工作日。为捕捉由rTMS驱动的大脑连接与因果兴奋性上的变化,我们在干预前后均对患者进行了静息态fMRI和TMS/EEG数据采集。通过同时进行的TMS/fMRI,可以评估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大脑因果连接基线的差异。相比伪刺激组,我们发现rTMS引起了:
用户1279583
2020/04/01
1K0
7T质子磁共振波谱法评价首发精神病患者脑代谢
高场强磁共振波谱(MRS)在大量被试的多个大脑区域的使用,有助于在体内研究首发精神病患者(FEP)与健康参与者相比的局部或扩散改变的大脑代谢物。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nna M. Wang博士等人在JAMA Psychiatry发表了研究:他们从约翰·霍普金斯精神分裂症中心诊所和当地居民中招募了81例首发精神病患者与91名年龄匹配的对照者,比较两组人在5个脑区的代谢物水平,并探讨了目标代谢物水平与神经心理测试表现之间的可能联系。MR成像采用7-T MRS,评估被试的脑代谢物水平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GABA),N-乙酰天冬氨酸,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和谷胱甘肽,以及评估神经心理学测试的表现。
用户1279583
2020/05/14
8350
7T质子磁共振波谱法评价首发精神病患者脑代谢
JAMA子刊:TMS-EEG研究:MDD患者rTMS治疗与亚属扣带回(SGC)亢进的关系
该研究比较了30例MD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rTMS-EEG研究方法发现MDD患者亚属扣带回(SGC)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rTMS治疗后,MDD患者的SGC亢进程度降低到健康对照组的水平。该研究证明SGC超活性可作为MDD病理生理学重要的生物学靶点。
用户1279583
2019/07/10
1K0
读文万卷031期:集中注意冥想控制大脑振荡的时间结构;丘脑过多活动与重度抑郁症早期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和不良反应的关联
我们的注意会自然地在不同的信息来源之间波动,即使我们很希望将它集中在某个单一的对象上。集中注意(FA, focus attention)冥想与控制注意的能力有关,然而这种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用户1279583
2020/08/18
7310
读文万卷031期:集中注意冥想控制大脑振荡的时间结构;丘脑过多活动与重度抑郁症早期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和不良反应的关联
Brain:结构连接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Tourette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深部脑刺激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疗法,以治疗严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选择病例;然而,患者的反应是多变的,并且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临床结果。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抽搐和共病强迫行为改善相关的刺激依赖的结构网络,比较不同手术目标之间的网络,并确定连接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临床结果。多部位患者队列(n = 66)苍白球内肌(n = 34)或丘脑中央内侧部(n = 32) 双侧植入的激活组织体积被用于生成概率性纤维束追踪以形成规范的结构连接体。纤维束追踪图用于识别与抽搐或共患强迫行为改善相关的网络,并预测整个队列的临床结果。然后,相关网络被用来生成“反向”示踪图,以划分所有患者的刺激总量,以确定需要瞄准或避免的局部区域。结果表明,苍白球内区与边缘网络、联想网络、尾状核、丘脑和小脑的连通性与抽动症状的改善呈正相关;该模型预测了临床改善评分,并且对交叉验证是稳健的。与后腹侧苍白球相比,内侧前苍白球附近区域与正相关网络的连通性更高,与该图谱重叠的组织激活体积与抽搐改善显著相关。丘脑中央内侧,与感觉运动网络、顶叶-颞-枕神经网络、壳核和小脑的连接与抽搐改善呈正相关;该模型预测了临床改善评分,并且对交叉验证具有鲁棒性。丘脑前部/外侧中央内侧区域与正相关网络的连通性更高,但与该图谱重叠的组织激活量并不能预测改善。对于强迫性行为,两个目标都显示与前额叶皮层、眶额皮层和扣带皮层的连接与改善呈正相关;然而,只有中丘脑地图预测了整个队列的临床结果,但该模型对交叉验证并不稳健。总的来说,结果表明,刺激部位的结构连接可能对调节症状的改善很重要,而且参与抽搐改善的网络可能因手术靶点的不同而不同。这些网络为潜在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可用于指导导联的放置和刺激参数的选择,以及细化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靶点。
悦影科技
2022/03/18
3740
EEG&ERP研究:利他林对持续性注意神经信号的影响
虽然已确定利他林(Methylphenidate, MPH)能增强持续性注意,但此效应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神经科学学院和心理学学院Paul M. Dockree等人在Biological Psychiatry发表文章,探讨MPH 是如何影响不同时间尺度上注意力减退的电生理指标。
用户1279583
2019/08/26
9080
EEG&ERP研究:利他林对持续性注意神经信号的影响
SCIENCE:脑和脊髓的交互调节价值在反向安慰剂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近日,来自德国汉堡-埃彭夫医学中心的A.Tinnermann在Science上发文,发现昂贵的治疗会导致更多的副作用。将无效的治疗标记为昂贵的药物相比于将它标记为便宜药物会导致强烈的反安慰剂痛觉过敏。这个效应通过皮层、脑干和脊髓间神经交互调节。特别地,前额叶活动调节价值对反安慰剂痛觉过敏的作用。价值进一步调节前额叶区域、脑干和脊髓间的耦合,这可能代表一个灵活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高级认知表征例如价值可以调节早期疼痛处理。 随机安慰剂控制的临床实验病人因为副作用经常终止参与。然而,揭盲后,一些被试成为安慰剂组的
用户1279583
2018/04/08
8050
SCIENCE:脑和脊髓的交互调节价值在反向安慰剂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连通性可预测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的疗效
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可能取决于刺激部位与其他脑区之间的连通性,但是刺激哪些脑区,以及脑区间连通性是否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仍然未知。在这里,我们确定了有效的DBS刺激丘脑底核(STN)所涉及的结构和功能连通性,并在独立队列中测试了其预测疗效的能力。
用户1279583
2022/11/14
5910
连通性可预测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的疗效
Nature medicine重磅综述: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精神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疾病,对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它们的病因和诊断异质性长期以来一直对药物的发现提出了挑战,但一种新兴的基于回路的对精神疾病的理解是目前依赖试验和错误的治疗一个重要的替代。在这里,我们回顾了新的和新兴的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基于脑回路的精确精神病学干预的革命性潜力。本文提出了电路模型的局限性、将精确疗法推向市场的挑战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需的关键进展。
悦影科技
2023/06/28
8750
Biological Psychiatry:CNN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连通性的重测信度
背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重测可靠性对于识别精神疾病的可重复性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可靠性如何限制了大脑行为关联的可观察效应,阻碍了这些效应的检测。大量文献探讨了健康个体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可靠性,但相对较少的研究探讨了精神疾病人群的可靠性或其与年龄存在相互作用。
悦影科技
2024/05/16
2430
新型脑刺激疗法治疗重度抑郁症
约翰患有难治性抑郁症(TRD),他是第一个参与深度脑刺激(DBS)治疗TRD临床试验的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清醒的,因为电导线被植入他们的大脑。该程序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颅内脑电图(EEG)记录和刺激,以个性化对抑郁状态期间大脑中网络行为的理解及其对 DBS 设备的反应。研究结果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上。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8/18
4700
新型脑刺激疗法治疗重度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老化加速:来自中国大规模fMRI证据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它与脑萎缩和死亡率的关系已被深入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预测年龄和实际年龄之间的偏差可能是大脑衰老加速表征MDD的标志。然而,目前的结论通常是基于从白人参与者收集的结构MRI信息得出的。这一生物标志物的普遍性需要通过不同民族/种族背景的受试者和不同类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在这里,我们使用REST-meta-MDD,一个从中国多个队列参与者收集的大规模静息状态fMRI数据集。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1101个健康对照的堆叠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估计受试者的实际年龄,具有很好的准确性。训练后的模型应用于来自24个地点的1276名重度抑郁症患者。我们观察到MDD患者表现为a+4.43年,高于对照组的脑预测年龄差异(brain-PAD)。在MDD亚组中,抗抑郁药物使用者的脑PAD与非药物使用者的比较,我们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2.09年。观察到的统计关系进一步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检验。在中国参与者中观察到的脑内PAD阳性证实了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加速老化的存在。利用脑功能连通性进行年龄估计从一个新的维度验证了现有的发现。
悦影科技
2023/06/25
7620
推荐阅读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940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2.1K0
Nature子刊:基于静息态EEG功能连接模式识别精神疾病亚型
8480
Molecular Psychiatry:内在连接组是预测重性抑郁缓解的生物标志
5370
AJP:大脑功能连接的内在模式在调节重度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1.5K0
读文万卷010期:早期语言习得的大脑机制;功能脑网络的内在模式对于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5380
评估抑郁症脑刺激生物标志物的稳健性:MRI和EEG研究的系统回顾
364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1.2K0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1K0
7T质子磁共振波谱法评价首发精神病患者脑代谢
8350
JAMA子刊:TMS-EEG研究:MDD患者rTMS治疗与亚属扣带回(SGC)亢进的关系
1K0
读文万卷031期:集中注意冥想控制大脑振荡的时间结构;丘脑过多活动与重度抑郁症早期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和不良反应的关联
7310
Brain:结构连接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Tourette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3740
EEG&ERP研究:利他林对持续性注意神经信号的影响
9080
SCIENCE:脑和脊髓的交互调节价值在反向安慰剂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8050
连通性可预测深部脑刺激(DBS)对帕金森的疗效
5910
Nature medicine重磅综述: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8750
Biological Psychiatry:CNN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功能连通性的重测信度
2430
新型脑刺激疗法治疗重度抑郁症
4700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老化加速:来自中国大规模fMRI证据
7620
相关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