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技术到底发展到啥情况了?
如果未来AI在我们社会上全面应用之后,会对咱们的生活会带来多大的帮助?
AI的应用又会对目前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有多少影响呢?你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未来会被AI替代吗?
嗯,好问题,但我是一个都没法回答,我也不知道。但据科技大佬们说:
AI技术早已经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普及了,虽然我们还未完全觉察,但这项技术已经在悄然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职业了。
吴军老师认为,这AI的到来是一次智能革命,并且这次智能革命与以往历次的技术革命一样,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加入技术浪潮成为前2%的人,要么观望徘徊被淘汰。
嗯,听起来有点唬人,但是又好像有些道理。
为了不被他这一两句话唬住,我决定找点书研究一下,比如李开复的《AI未来》和吴军《智能时代》,毕竟他们的书简单易懂(其实是太高深的我也看不懂),并且他们不仅曾经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先驱,也是这个领域的投资者、推动者,是真正的大佬级别的人物。
嗯,看他们的书准没错,那就看看大佬们是怎么讲的:
李开复老师在《AI未来》中预测美国有40%-50%的工作岗位是能够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的,中国的情况可能比美国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吴军老师甚至认为全球只有2%的人是人工智能的革命的掌握者和直接受益者,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还有很多行业就不一一列举了,李开复老师认为人工智能革命会分为四波浪潮袭来:
第一波互联网智能化,第二波商业智能化,第三实体世界智能化,第四波自主智能化。前两波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身边,后面两波正在跃跃欲试中。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世界之前发生的几次技术革命:
可以看出,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靠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消化掉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技术革命会使很多旧产业消失,旧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重新寻找出路。根据历史来看,这些时间至少需要一代人。
而即将到来的智能革命对社会的冲击很有可能会远远超过过去的那几次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或者叫机器智能)其实起源很早,从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的机器和智能》论文中提出了一种验证机器有无智能的判别方法时起(后来被成为 图灵测试),科学家们就开始用各种方式去探索机器智能了。
只不过最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机器要像人一样思考才能获得智能”,模拟人的思维的方式去研究机器智能。吴军老师在《智能时代》书中提到这种方法叫做“飞鸟派”,就像人类在飞上天空之前,看到鸟儿会飞翔,就觉得人类想上天空也必须学习鸟儿(仿生学),因此一直研究的方向都是模拟鸟儿的扇动翅膀的飞翔方法去造飞机,后来我们知道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人类是靠研究了空气动力学才造成飞机的。同样,机器智能一直采用模拟人类思维的方式去研究也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太难了。
后来有一波科学家们开始另辟蹊径,找到了采用数据驱动和超级计算的方式去尝试研究,然后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计算硬件越来越便宜,并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也出现了,数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加上技术上的突破(深度学习技术被提出)这才促使机器智能再次有爆发的机会,应用才越来越明朗。
李开复在《AI未来》中强调,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从“发明的年代”转变为“实干的年代”了。今天的人工智能创业者开始运用深度学习来落实各种创新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许多研究工作大都已完成,现在是创业者们加油干,把深度学习算法转化为持续经营事业的时候了。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不要觉得人工智能的技术太深奥离我们很远,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技术服务必然会有一批平台型公司来提供,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一样。我们需要的做的就是去使用“电”,基于“电”去改造现有产业,去做创新的应用。
成功的人工智能应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大数据、算力、算法工程师。算力其实已经不是问题,甚至google专门推出了TPU处理器来支持这类运算,算法工程师其实要求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当我们处于应用阶段而非发明阶段时,并非需要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这里面,最最重要的还是大数据,当我们想要基于人工智能在某个行业/领域去应用/改造的时候,首先要去思考的时候这个行业是否积累了大数据。
以上,就是对最近读的《智能时代》和《AI未来》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