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五軸數控機床。\大公報記者宋偉攝
五軸數控機床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的高端數控機床,曾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由於在精密加工領域的巨大需求,即使國外產品賣到天價,國人也只能照價買單。然而,某些製造大國毫不掩飾對中國航空航天、軍工製造等關鍵領域的限制,企圖通過嚴密的技術封鎖,卡住中國科技企業的「脖子」。近年來,隨着國內高端數控機床自主研發不斷突破關鍵技術,數控加工嶄露頭角,國外巨頭在中國呼風喚雨的時代正逐漸成為歷史。儘管已陸續攻克一系列「卡脖子」難題,但業內人士亦提醒,作為數控車床「心臟」的芯片自研自產尚有漫漫長路,中國精密機床崛起道阻且長。\大公報記者 宋偉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近日表示,2022年全年機床工具行業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隨着各級政府穩增長和保市場主體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行業總體上企穩回升趨勢明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進口國。尤其是日本,其三分之一的海外訂單都來自中國。正如芯片行業一樣,西方國家調動一切力量進行技術封鎖,自然也不會把高端數控機床輕易賣給中國。「在2000年前後,國外對中國進口高端機床制定了很多條款。比如像我們這樣從事數控機床研究的單位,日本政府就不允許他們的工廠賣給我們。」光洋集團董事長于德海回憶起20多年前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再後來,日本政府要求所有機床廠在產品樣本後面增加標註,大意是該產品受國家管制,不能用於航空航天等行業。」
「霸王條款」 倒逼創新
讓于德海萬萬沒想到的是,附加的「霸王條款」不僅要求機床的安裝地點、使用人員、用途必須接受國外廠家的嚴格限制,還標明如果擅自挪動機床,或者變更用途生產其他產品,機床將被廠家設置的加密鎖自動鎖死。重金買來的設備,瞬間變成「廢銅爛鐵」。「我們花錢買的設備,幹什麼、放在什麼位置都要受他限制。」
正是這段屈辱經歷讓于德海最終選擇自主創新,從20年前開始布局國產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鏈。于德海說,「當時我們花大力氣引進人才,建立起『高檔數控機床控制集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用七年時間研製出世界上超大規格、可加工大葉片的五軸葉片銑,自主研製成功的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加工中心,打破了航空航天等領域葉輪類工件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高檔數控機床的『中國智造』。」
隨着光洋集團在高檔數控產業建立起完整的技術鏈、人才鏈和產業鏈,不但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高,而且技術完全自主,相比進口機床具備了相當大的優勢。「我們製造的高精度五軸立式機床也曾出口到德國,創造了中國自主研發高檔數控機床返銷發達國家的歷史。」于德海強調,要想不受制於人,有些東西必須自己造。
「2018年,國內某軍工單位向我們訂購6台大型卧式車銑複合數控機床,這類機床是國際公認最複雜的一類車銑複合機床。從簽合同、設計、製造到最後安裝調試交付使用,我們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而這種機床的複雜程度要遠高於當初用七年時間研製出的五軸葉片銑,我們也因此在國際機床行業創下了一個奇跡。」于德海直言,得益於20年來在機床基礎領域的不斷研發,為我們提供了改變中國數控機床版圖的底氣。
決勝終端 跳出「內卷」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湧現出一批「華為」式的民營機床企業,在國際高端機床市場上博得一席之地。在具備高檔數控系統及高端數控機床雙研發體系的創新型企業科德數控,逾三成員工為研發人員,近三年研發投入平均佔比更是高達42%。公司總經理陳虎說,「在全行業可披露信息中,我們的專利申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些研發成果具體體現在市場佔有率上。」
2013年,科德數控生產出第一台搖籃型五軸數控機床。當時,世界上做此機型最大的國外某廠商,每年在中國銷量超過50台,到2021年已縮減到10台。「所以說在這個機型上,我們進口替代的效果就非常突出。」
陳虎說,像國產C919大飛機走向量產,在國際中佔有一席之地,將會帶動機床製造業以及各類輔材、碳纖維等行業大踏步發展。「現在從全球化走向區域的產業鏈完整配套要求越來越突出,所以對過去可以選擇進口的一些元器件,今天必須考慮到國產替代。從導軌、絲槓、軸承,一直到數控系統用的芯片,我們都在全力準備應對。」他認為,在新時期,需求拉動端提出了很多新任務和新要求,其中就包括中國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的高速發展。「中國工業要決勝,就一定要跳出在產業鏈低端的內卷和激烈競爭,以終端產品決勝。」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