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IT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IT老兵,在各种圈内交流中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IT部门是背锅侠!一切关于数字化的失败都是IT的错!如果数字化项目成功了,那绝对是业务部门的功劳,和IT部门没半毛钱关系!那果真如此吗?究竟是数字化背了转型的锅,还是转型成就了数字化?
大家对于“数字化转型”一词都不陌生,它是当前的高频热词,但真正深刻理解、做出转型深度与高度的企业少之又少,可以说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在摸索中做数字化,在不断踩坑中做转型,将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芸芸众相总结如下:
1.对数字化转型一词仅是书面化的浅浅认识,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传统的IT建设,买软件而已;
2.行业内、市面上太多的高新用词、各种建设方案、让企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建,从哪里建;
3.对于数字化转型毫无统一性、规划性、系统性可言,任由各部门数字化建设野蛮生长;
4.缺乏数字思维、数据意识,虽然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但管理层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产生新价值,而数据的脏乱差对于管理而言又毫无价值;
5.部分企业前期没有把控数字化的能力,后期没有试错的勇气,导致数字化建设走走停停;
以上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典型场景,归根结底就是大部分企业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认知,那么数字化转型一词该如何理解?企业又该如何做?
第一;从字面拆开理解,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建设+转型,首先我们来谈谈数字化建设,它是系统工程而非简单的技术实现;它包含软件、硬件、网络、数据、物联等等,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不是一些企业领导眼里认为的数字化建设就是买软件,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但它需要硬件承载提供运行环境,软件产生的数据需要网络传输交互,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又影响软件系统的价值,基础IT环境又影响软件的性能与稳定,实施过程管控不利又可能导致软件烂尾,系统上线运行后的运营管能力控又决定着其价值与寿命,数据安全措施缺乏,服务器中毒又可能会让数字化建设回到“解放前”........所以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控能力,从前期选型到后期运维无不体现着专业化、系统化;
第二;接着我们继续谈转型,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方法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组织转型、文化转型、管理转型升级,所以其根本就是在于“转”字,企业要有转的全面意识,要有转的全面共识,还有要有全面转的能力,全面转的执行力,而非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数字化的技术上,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很多企业数字化背了转型的锅。
很多人说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转意识,但仅仅有意识够吗?认为共识才是核心。业务部门有意识,信息部门也有意识,但转型建设意见相左,南辕北辙,只能让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个时候谁来为此负责?不用说又是信息部门来背锅,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数字化而忽略了转型。唯有技术与业务达成全面的共识才能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唯有融合,才能实现协同、共生。
在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数字化建设基于业务的“热点”建设,而非痛点。因为在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谁产生经济效益,谁就掌握着话语权,而信息部门作为成本支出部门一直被列为服务保障后勤部门,在企业战略规划层面毫无话语权可言,所以业务部门想要引进什么系统、想要用什么软件可以不与信息部门沟通而直接购买,用的好,那就是业务转型成就了数字化,用的不好,那也是系统的错、软件公司的能力问题,所有数字技术又再次背了锅!
从以上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单靠技术本身不能解除“背锅侠”的美名,需要企业在战略上对数字化的重视,需要将战略与数字化融合,打造企业数字化意识新高度,只有将数字化融入战略意识,才能促使技术与业务达成“统一战线”、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只有技术与业务目标统一,才能打破部门墙,打破传统认知的枷锁,相互理解与支持,遇到问题时共同面对、解决,而非相互甩锅。
综上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相互包容、技术与业务平等合作成就彼此的过程。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是企业部门之间协同、共生、融合发展,而非某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不是技术部门的炫技场,也不是业务部门的甩锅地。数字化是利器,用的好是工具,用不好是凶器,转型需要的是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应用先进的工具实现企业管理升级、降本增效才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所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