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没有夸张的FLAG,都是硬核的干货和数据。”
这是现场一位媒体老师,对于今年小鹏“1024科技日”的点评。
确实,在这一晚,从智能驾驶、智能交互,到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四个领域,小鹏都拿出令人惊喜的落地成果。
城市NGP全量开放、全场景语音2.0系统可实现多人同时人车语音对话、约2吨重的飞行试验样车成功起飞、“小白龙”迎来了架构升级…
一个半小时,没有废话,信息量拉满。
可以说,如果要窥测未来出行服务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小鹏的1024就是最好的参考样本。
1
追上“老司机”,更要超越“老司机”
何小鹏曾在朋友圈发文预热,“在明年上半年,我们会在包括G9等在内的MAX车型,在部分城市上线这个能力(城市NGP),在明年下半年,我们努力在主要的城市都上线增强版的XNGP功能。”
不难看出,此次小鹏1024科技日”的核心,便是城市NGP和XNGP。
先说城市NGP。
今年9月,小鹏已经在广州推送了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国内率先落地这一功能的新能源车企。
于小鹏,目前城市NGP周用户渗透率达到84%,里程渗透率达到63%,通行效率可接近人类司机的90%,每百公里被动接管仅0.6次。
从被动接管的数据,就足以看出小鹏城市NGP的水平。
不过,城市NGP还只是“前戏”,接下来登场还有XNGP,即全场景辅助驾驶,“X”是指覆盖高速、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各种场景。
需要强调一下,XNGP在“无高精地图”情况下也能使用。
事实上,目前受限于城市高精地图审批,厂商的“开城梦”十分受制,因此“重感知,轻地图”路线被更多车企青睐。
但想要抛弃高精地图,也并非易事。
吴新宙也坦承,由于目前小鹏在软硬件、处理数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要实现这一功能并不现实。
基于此,小鹏也拿出实现XNGP的底气——新一代感知架构XNet。
据功夫汽车了解,这一架构结合全车感知硬件,对于静态环境有较强感知的同时,也对动态环境有着较强的探测能力。
如果说感知是获得环境数据,那么标注、训练和部署数据信息就是接下来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些,小鹏开发了全自动标注系统,效率相比传统标注系统提升近45000倍。
曾经2000人一年的人工标注量,现在只要16.7天就可以完成。
此外,小鹏还建立了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在“扶摇”的加持下,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602倍。
众所周知,数据闭环的基础能力由采集、标注、训练、部署四大核心能力组成,效率是AI体系的重要KPI之一。
简单理解整个逻辑,就是小鹏以定向采集的方式,可以通过海量车辆,收集到大量的训练数据,在全自动标注系统和扶摇的帮助下,快速进行修正,提升XNGP的能力。
当然,道路肯定会有一些概率极小的意外场景。
这时候,小鹏就会利用“定向仿真”来在虚拟世界中建立大量类似场景,在虚拟世界中对网络进行训练。
据统计,一年内累计可以改善1000个以上Corner case(极限场景),让高速NGP事故率降低95%。
明年上半年,XNGP功能将会在G9上正式发布,支持广州、深圳等城市;到2024年G9 MAX系列车型将打通全场景能力,实现点到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能力。
此外,在自动驾驶环节的最后,小鹏还抛出一个“彩蛋”,即小鹏G9在不久前通过了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测试,目前已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
换言之,小鹏的 Robotaxi 已到手合法上路执照。
根据其规划,小鹏Robotaxi将会在明年或后年出现在广州的街头,在有安全员的前提下载客运营。
而看完之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小鹏目前践行的是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双线并行”的技术发展路线。
从长远来看,这确实对于技术的积累和快速发展有极大好处;但如何解决“双线并行”背后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平衡,才是关键。
2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
除了智能驾驶之外,小鹏在最擅长的语音交互领域,再度拿出“行业天花板”技术——全场景语音2.0。
其最大的亮点MIMO多音区技术应用在车载语音系统,全时的语音交互能力,车内多位乘员无需唤醒,多人同时人车语音对话。
另外,在弱网、无网条件下也可稳定控制600多项车辆功能;依靠本地算力实现对话。
依托第二代的语音架构,车辆的语音系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唤醒到界面反馈只需要245ms,即使到语音反馈也小于700ms,也就是说,用户从发出指令到车辆执行,延时在1s以内,并且可以接连执行一句话中的四个并形命令。
从简单的视频体验来看,这确实是目前量产车中最强的语音交互功能。
而在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的“量产落地”环节结束以后,发布会到了“展望未来”的环节,也就是压轴登场的飞行汽车。
相比去年的概念车型,最新设计由横列双旋翼构型优化为分布式多旋翼构型。
在静止状态下,新的飞行汽车看上去非常接近常规的汽车,只是头上顶了两对螺旋桨翼。
起飞的时候,这两对桨翼展开,在车顶上形成四个螺旋桨。
在科技日接近尾声时,小鹏发布了新款飞行汽车X3的首飞视频,但看着多少有点“笨重感”。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鹏的智能机器人——小白龙。
在小白龙身上,小鹏也把当家技术都安排上,譬如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采用视觉加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的技术,使其具备自主运动、目标跟随、自动避障等功能。
当然,飞行汽车以及智能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离真正落地还有距离。
不过,无论是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的应用以及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制造,都将成为构建小鹏未来出行生态的基础。
3
功夫拍案
不可否认,小鹏目前确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
而小鹏奉行的破局策略也很简单,潜下心来在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等领域积累技术,实现质变。
这就是“股神”巴菲特所说的“长坡厚雪”,也是所谓的长期主义。
“长坡厚雪”所蕴涵的势能极大,但却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释放。
同时,对于小鹏来说,在这条技术长赛道不间断的耕耘,其根本是构筑起未来品牌的壁垒,而非单一的产品竞争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或许,我们可以再给小鹏一点时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