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供应链遇到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二季度开始产量目前还没恢复到正常水平,哪里出了问题?
4月份特斯拉国内批发量仅为1512辆,所有销量都是国内交付,出口销量为0。
在还没经受疫情影响的3月份,特斯拉国内销量65814辆。在疫情的影响下,对特斯拉产品的生产情况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生产,都直接影响到了交付端的实际情况。停产的三周时间里,已经造成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约4万辆产能的损失。
表象上来看,因为疫情影响特斯拉损失了大部分产能,是背后供应链出了什么问题?
特斯拉供应链神话,哪儿出了问题?
没有了产能,对于严格控制库存采用订单制生产的特斯拉来说,自然就不可能有销量。截止目前,特斯拉也没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不是因为工厂产能限制,而是供应链限制住了特斯拉的产能。
4月仅仅销售了1512辆,确实比3月销量数据少了太多。至于原因,特斯拉上海工厂受到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生产端直接影响到了交付端,还影响了跨境物流的效率,运输受阻,出口也并不顺利。
特斯拉4月逐渐开始复工复产,但仍有值得关注的信息:
1. 在4月19日恢复生产,但上海工厂零部件库存只能满足一周生产量(按去年年产能计算,一周满额生产为1万辆);
2. 4月19-30日,上海工厂产量不足1万辆,5月10日,上海工厂安排的产量仅为200辆;
3. 现在每天产能最高能达到2600辆,与疫情前每天3000辆以上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以上信息,即便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始复产,它的产量仍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造成产能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出在了供应链上。特斯拉一直采取的是直营模式,有订单才生产,所以它的零部件库存也保持在低位,也就有了上文只够满足一周产量的零部件库存。
特斯拉的产业链一直是低库存、高效率、快节奏的发展模式,追求的是产业链条上没有物料的冗余;但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低库存的弊端也就开始显现。一台车涉及到上万种不同的零部件,车企通常不愿意承担这些零部件的库存,像特斯拉这种国产化只有两款产品Model 3和Model Y,通用率还比较高,所以它对零部件库存的囤货量更低。
所以即便复产,供应链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特斯拉会如何应对?
不确定因素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周边的供应商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长三角区域,首先要做的是扫清物流障碍两个关键点,物流成本和物流时效性;成本问题很好解决(后面讲怎么解决),时效性是会直接影响到其交付端的指标,应该会成为特斯拉供应链的一个硬性指标,符合标准的零部件越快越好,供应商是谁目前来看不重要。
短期之内为了解决零部件不足,导致生产力下降,有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寻找本土、可替代的零部件供应商。
以往如果车企这么做的话,会需要一个2-3年较长的验证周期,验证可替代的零部件的可靠性,但短期的权宜之计特斯拉或许会采用多家供应商提供的可替代的零部件来满足当下的生产需求,毕竟采用“AB供”的方式也成了汽车领域的一种发展模式。或许,也还可以减配。
这么来看,之前特斯拉的供应链优势现在不复存在了?
如果这么看问题的话,这个回答过于绝对了;只能说特斯拉在低库存模式下,没玩儿好。而新势力企业,哪吒、理想、蔚来、小鹏在4月的销量都要高于特斯拉,虽然也都面临着供应链的问题,但以上企业大概率没有采取高零部件库存的模式,对现金流考验极大或许是由于旗下产品多,零部件的库存数量能勉强支撑多车型的生产。
特斯拉的零部件低库存模式,在没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能提升效率,但提高零部件备货量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得到生产保障,现在特斯拉需要权衡一下两种模式中间的平衡点。
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生产水平,会带来什么变化?
4月份除了比亚迪之外,特斯拉、哪吒、理想、蔚来以及小鹏等一众新势力的销量都受到了影响,其中特斯拉1512辆的销量是以上品牌中最低,而比亚迪10.6万辆的销量直接与其他品牌拉开了很大差距。
此时我们再看特斯拉在售的国产化车型,Model 3后轮驱动版预计交付日期20至24周、高性能版预计交付日期16周至20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预计交付日期10至14周、双电机长续航版预计交付日期16至20周、高性能版预计交付日期12周至16周。
首先最直观的是提车周期4-6个月的常态化,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亏损了约4万辆的产能,而之前订车还未交付的订单据反馈已经有部分用户等待超过6个月仍然没有拿到所购买的产品。
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要面对的是供应链的调整、生产任务的提速,但显然目前提速受阻还没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提车周期较长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特斯拉目前产量核心是上海工厂,不仅面对国内市场,还得保证海外市场的出口量,英国市场特斯拉Model 3的后轮驱动版已经需用等到2023年1-3月才能交付,可能也会因此让国内用户提车周期变得更长。
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变化,当前特斯拉面临的问题是供应链不足、运输成本增加。在面对成本增加的时候,特斯拉一般是怎么操作的?在拥有市场定价权的前提下,特斯拉善用的操作是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今年初到三月份的多次调价已经明显的体现出成本的升高会给车价带来什么影响。面临零部件成本、运输成本的拉高,特斯拉或许还会对部分车型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价。
在特斯拉产能不足,且提车周期更长的情况下,同类车企有没有机会?
同类车企中,为数不多可能有机会,或者说优势的我只看到了比亚迪。从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销量榜来看,位列二三位的是特斯拉Model 3、Model Y销量分别为3.9万辆和2.6万辆。前十名中,比亚迪有五款车型上榜,秦PLUS、宋新能源、汉、海豚以及唐新能源,一季度比亚迪销量29.14万辆。
从车型种类、供应链体系、终端价格等几方面考量,比亚迪都有着能与特斯拉竞争的资本,现在或许是特斯拉整体实力最弱的时期,很难说比亚迪没有机会,或许会在二季度结束的时候销量上会有明显体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