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书法走到了一个临界点,接下来究竟是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成为一些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这次“2021万殊一象狂草四人展”中,参展的张旭光教授就对书法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个见解其实延续了创新书法西洋美术化的思路,按照西洋美术的发展规律,书法必然走向不写汉字的抽象化。他给出的一个理由就是AI将取代大部分书法家的工作,不过这纯属杞人忧天,AI不可能取代真正的书法。
张旭光教授
张教授所说的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意为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模拟、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具体到书法上,就是有的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够模拟书法家的创作了,尽管现在机器人的书写水平离书法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来看,机器的书写水平很快就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张旭光作品
由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些书法家开始担心有一天机器人会取代书法家的工作。这次张旭光教授就表示,书法具有实用和审美两重属性,人工智能将取代实用的属性,书法家应该脱离汉字专心研究审美属性。说白了就是抛弃汉字,进行书法抽象化的探索。其实真正理解了以汉字为基础的传统书法就会明白,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真正的书法,仅仅随时变化就够机器学习的了。
张旭光作品
现代书法讲创新,传统书法根本就不讲这一套,为什么不讲?因为传统书法到了一定境界随时在新,不断变化。而所谓的创新这是学西洋美术形式变化的方法,新旧是相对的,你创出一个新的形式来,过段时间它又不新了,你要再去创造一个新的形式。在传统书法家看来,所谓的创新不过就是用一个习气代替另一个习气,因为在固定的这段时间你的形式是没有变化的,而真正的书法,每时每刻都在变。
张旭光作品
历代书法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到了一定境界,书法家本人是无法重复自己的。你看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在保持审美高度的情况下,每一个帖都不一样;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也是,他的楷书作品没有一个是在重复自己,形式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审美高度。反观当代创新书法,一段时间一个形式,号称不断创新,却是在低层次重复习气。
张旭光作品
书法这种无穷无尽的变化来自儒家、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天气、环境、人、纸、笔、墨都参与了书法创作。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把这些因素总结为五合五乖,他在《书谱》中说:“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 智能机器人永远不可能做到五合。
孙过庭语
再先进的机器人只能模仿形式,而且最喜欢有规律的形式,更便于计算机编程。如此一来,那些有规律的创新书法将会最先被取代。一种是学传统形成了固化规律的工艺美术字,另一种就是学习西洋美术的美术字,也就是张旭光教授所说的书法艺术和艺术书法,实际上这种叫美术字最贴切,原来的美术字叫工艺美术字才合乎实际。工艺美术字和美术字都有明显的规律,只不过工艺美术字是按照工艺美术规律写的字,美术字是按照美术规律写的字。这两种字会最先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真正的传统书法既重形质又重神彩,智能机器人能模仿个形,神彩则无从下手。
智能机器人书法
科技在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在科技的冲击下重新洗牌。所谓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一样在影响着流传了几千年的书法,但人工智能想要取代书法几乎不可能。它能取代的是当代已经西洋美术化的创新书法,包括张旭光教授等一些人的狂草、乱书。
您认为人工智能能取代书法吗?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坛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