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铁路小伙儿
自学计算机编程
开发出了一套智能系统
为单位节省成本20多万元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
这位省钱小能手
一年节约成本20多万元
这位“95后”省钱小伙儿叫李桑郁,2018年大专毕业后考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车辆段,从事外制动钳工工作,也就是负责检修火车的“刹车系统”。
业余时间里,李桑郁自学计算机编程,开发出了一套智能系统,能大幅度减少列车编号核对、喷涂的出错率,为单位节省成本20多万元。
今年9月,为了激发更多青年职工参与技术创新,襄阳车辆段为这位“95后”小伙儿成立了创新工作室。
6个月编出智能系统
货车车号核对至关重要,每节车厢都需要喷涂单独的编号,这也被称为铁路货车的“身份证”,它能帮助职工快速准确判断车辆位置和使用情况,车号一旦出错,将影响行车调度指挥、货车追踪管理等。
按照规定,每节车厢要拍14张照片,涵盖14个关键部位。按平均每天36辆货车计算,一天就需要分类存档500多张照片,工作量较大。尽管有三重把关,但因车号数量过于庞大,一旦喷涂颠倒、错误,人工核对很难发现。
李桑郁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究,做出了一个自动分类的小程序,解决了将照片分类的问题。
照片分类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车号核对速度还是很慢。油漆班组的工长找到李桑郁说:“能不能模仿车牌识别系统,做一个火车车号识别系统呢?”
查资料、学OpenCV、做试验。三个月后,李桑郁制作出了一个新系统,没想到识别率不高。他尝试用文字识别技术开发出第二套软件,同样识别准确率不高,且存在漏检。
于是,他又尝试眼下火热的技术——深度学习,两个月后开发出智能识别系统。
经过多次试验,该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在不断完善下,系统仅需1.5秒便可识别出车号,一年下来仅人力成本就可节省20多万元。该成果获得2020年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颁发的“产业应用创新奖”。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学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李桑郁,为何对编程如此着迷?
李桑郁说:“上大专时,我便对程序控制开始着迷。”为了打好数学基础,李桑郁在学校里“蹭课”,每次都坐在第一排,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一个学期过去,李桑郁逐渐找到门道。
2018年毕业之际,选择了到铁路工作。他说,自己从小在铁路大院长大,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坚信,铁路系统也有智能化运用的大空间。
车号识别系统上线后
运行效果十分良好
以前需要几个小时的核对流程
如今只需要三分钟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为这名“95后”铁路小伙儿点赞!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湖北记者站(武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孙忠秀 秦先觉 曹锐 彭琦
编辑:苏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