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大多是从OA开始的。
OA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信息化品类。虽然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还不高,但如果看OA在政企领域的普及程度,说中国是一个OA大国,一点儿都不夸张。
虽然现在的OA被加入了协作的概念,也产生了如泛微、致远等上市企业。但在本质上,它们的应用仍局限于办公的范畴。也就是说,它们是组织的需要、管理的需要,或者说是领导需要的。
不否认它们的内部管理作用,但其应用最终也很难转化为生产力。
国外虽没有OA,但协作(Collaboration)始终是个重要的概念。协作虽然看起来很基础,但却是企业服务的重要构成。
国外做SaaS协作平台的公司也不少,我们之所以用Slack为参考,是因为它是这个细分领域内最成功的一个。那么:
它究竟有多成功?
它是怎么做到的?
它带来哪些启示?
它究竟有多成功?
前面已有多篇文章探讨过Slack,不过本篇可能是最后一次对Slack进行单独分析。因为不久前,它以277亿美元被Salesforce收购,这使其未来更加难以想象。
每次提到Slack,做OA的都不服气。
就那个既没有音视频、也没有workflow、还没有考勤打卡,甚至连个文档和网盘都没有的OA,凭啥市值有200多亿美金?花270多亿买这么个公司,是不是疯了?
不管是酸也好、还是慕也罢。Slack的数据凡尔赛,自己给自己做了个大大的背书。
那么,Slack究竟是一家好公司,还是因为它赶上了风口?
我们从它披露出来的数据中,找出几组关键的指标来一看究竟。
从到N的持续客户增长
一般来说,SaaS公司的ARR做到10亿美元左右时,就是一个大台阶。此时表现为新客数量增长放缓,所以整体收入增速也会下降。
但这个规律对于Slack来说好像是个例外。因为在ARR达到10亿美元时,它的收入同比增长仍超过40%。
究其原因,这源于其新客户增长了35%,这显然超过了处于这一水平的大多数SaaS公司。
稳定的高收入净留存
从另一个硬通指标-收入净留存率NDR来看,SlackIPO时的NDR就高达134%。虽然过去的一年,其NDR最低下降到125%左右,但这仍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因为大多数SaaS公司在达到10亿美元ARR时,都难以抑制NDR的下降。
在新客户保持增长的同时,还能维持NDR的高水平。Slack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一个稳定增长的好公司。
极高的大企业/SMB的收入占比
一般认为,SaaS协作平台只适合SMB,因为大企业很难搞定,但Slack又一次打破这一规律。
数据表明,其大客户(ACV>10万美元)收入占比为49%。也就是说,收入的一半来自大客户。
向高端市场进军做大企业,还是下沉到低端市场广揽SMB?这其实是一个增长的平衡性问题。掌握不好,收入就上不去。
所以SaaS行业又提出一个大企业/SMB收入比率这么一个指标。有研究表明,这个比率跟NDR密切相关,因为大企业的续费率和增购都是有保证的。
行业平均下来,这个比率约为30%。Slack把这个比率做到近50%,难怪其NDR会持续保持高位。
成为全球化SaaS企业
因为OA只能用在国内,所以其市场就会受限。而一个好的SaaS公司,不会只是偏居一隅,必定要融入全球化市场。
不是说做了多语言版本,在境外设立办事处或者找到代理渠道,就叫全球化。全球化水平是以收入为主要衡量指标的。
从Slack的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其40%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150多个国家或地区,这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化SaaS公司。
无需更多分析,单看这几组数据,Slack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而且,被收购后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所以,177亿美金,不贵。
它是怎么做到的?
都是做OA或做协同,为什么国内公司就没做到Slack这个程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所谓的协作,究竟要协作什么,才能给用户带来生产力价值?
从对Slack的全景分析,看得出它对于协作平台的定义,有着更深刻的洞见。比如:
入口与界面
大多数SaaS业务都处于中台或后台层面。也就是说,要使用这些SaaS,还需要一个工作界面或者业务入口。最终用户的体验,很大程度看上也依赖于这个界面。
这个结构的趋势很明显,比如Microsoft的Teams、Google的Workspace,以及现在Salesforce的Slack。
这个界面主要有两个作用:业务协作和业务集成。
所谓业务协作,即不是单纯的聊天,而是基于业务内容的沟通;而业务内容则来自其它SaaS的输出。
因为SaaS的业务细分,一家企业可能会同时使用多个SaaS。所谓业务集成就是把多个SaaS内容集成起来,通过单一入口,在界面层能看到完整的业务流。
SaaS的服务集成方式,要比软件的系统集成简单得多,下图是Slack与其它SaaS集成界面。
说到界面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小插曲。话说Microsoft早就看到这点,据说当年要出价80亿美元收购Slack;但是结果没有谈成,所以干脆就自己做了一个Teams。
据说Salesforce创始人马克也说过“Slack-first”,猜想也是强调Slack协作平台的界面作用。
数字化总部
数字化总部(Digital HQ)的概念早已有之,它最早源于分布于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协作要求。
Salesforce借助于Slack,把这个概念进一步落地。它认为,一家企业拥有一个实体总部并非必需,总部完全可以数字化。
不过,数字化总部和在线办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事务性办公,一个是用数字化方式运作所有业务。
显然,建立Digital HQ,只靠OA或协作工具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一个像Slack那样的协作平台,来连接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和客户。
人性化工作流
Workflow虽然是个好东西,但也分用在什么场合。在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它是有效率的。
但是,如果像OA审批一样,把Workflow用在业务处理上,那就有点儿反人性了。
Slack提出了基于人性化工作流(Human Workflow)的作业方式。它不是一个技术,也不是一种工作流的形式;而是一个以协作方式,解决流程化和灵活性问题的理念和方法.
平台上的交易
ToB的在线交易是协作的高级境界。协作平台不但要提供业务支持和交易工具,更重要的是能连接业务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从而实现跨平台的可信化交易。
这里所说的交易,并不只是合同和支付;它包含整个生意过程都在Slack上完成。
Salesforce虽然体量庞大,但跨企业交易这件事,没有Slack还真是不好实现。
上述特性并不只是功能有没有的问题。其重要性在于,这些特性把协作平台变成一个真正的生产力平台。
相比之下,国内的OA或协作工具,还只是限于办公或工具层面,因而缺少生产力价值。
它带来哪些启示?
Slack的成功,给国内OA厂商和SaaS协作工具服务商,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比如: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企服领域的最大热点,就是数字化转型。但是对于各个行业和每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转什么?以及从哪里开始转?这些问题还是无从下手。
实际上,协作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转型切入点。即从数字化的工作方式开始,逐渐集成、叠加和融合数字化业务,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数字总部。
连接与交易
协作平台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企业间的信任连接。其对象除了员工,还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最终实现协作平台上的交易。
生态组织者
生态是SaaS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生态虽然没有中心,但企业都需要协作平台这样一个业务入口和界面,来统筹所有业务。
SaaS化
因为存在互联和信任要求,所以协作平台必须实现为SaaS方式,而不是软件方式。
作为SaaS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有更高的服务效率,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增长,从而提升公司价值。
国内虽然OA厂商和SaaS协作工具提供商的数量众多,但是有Slack那样洞察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却很少。如果考虑到下一步国际化问题,差距就更大了。
这不是系统架构和功能实现的问题,而是方向和远见的差距。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