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你所谓的努力,其实都是瞎忙!

忙忙碌碌,叫停不下来,手没闲着,和你谈着人生,和他画着理想。你感觉你忙得很,我要给上司报销发票,我要和同事聊聊待会儿去哪吃,我要和好友计划周末的安排,忙着忙着,好忙啊!时间就这么无情的走着,有一天突然发现,这样的状态居然一事无成。

其实,这是典型的瞎忙患者!

工作没意思,老板小气,同事勾心斗角,工作环境压抑,机会少,(什么都错,就我自己没错)都能成为这类人辞职的理由。

今天怪蜀黍就为大家分析剖析一下瞎忙族。

“瞎忙”一:盲目+忙碌=碌碌无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见到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问其“最近在忙什么呢?”“瞎忙!”

我靠,一句瞎忙,直接把我打发了,瞬间没有再聊下去的欲望。这类人可能只是客套的片汤话,但更有可能的是真瞎忙!

工作缺乏计划,没有目标。一直在给自己制定计划,一直在改变自己的计划,到头来,到底要做什么,咦?忘了!

1

小王

刚进入职场不久,还没脱掉一身稚气。他自诩网络达人:每天来到公司第一件事微信,QQ,旺旺,微博,这一轮下来,一早上过去了,下午再把上午的事情轮播一遍,哎呀,好忙!时间一天过去了!

老板给安排的事情都是抽空做的,而且质量也很一般。平日不在乎,但工资一发的时候,就瞎了!

少的可怜!我明明很忙啊!可是为什么工资这么低?

小王属于严重的对自己的认知不清!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患者瞎忙病呢?怪蜀黍认为,可以从这三点来看:

安排不好时间

做事不分主次

闲下来就焦虑

“瞎忙”二:目标脱离实际换来一场空忙

还有些人呢,天生自命不凡,我要干成一番大事业!尔等小事,其能让我分身!

这类人在一本院校毕业生中比较常见。

“特么的,老子是985毕业的,要我干这个!”

“我今年要当销售主管,不给我干,我就走人!”

“我工资要2万一个月!”

他们确实是有一点本事,(要么也不会上好大学了),但她们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楚,错把学校读书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直接对等挂钩,一旦目标没达成,首先否定的肯定是平台问题,“你们都是辣鸡,不配与我玩!”

2

我是小张

985毕业的小张,2年内换了3份工作了。这不,又准备辞职。

说到跳槽,他可牛逼的不行!

他自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心比天高!我来你们公司,是拯救你们的。每到一个新公司,他总是希望自己能迅速成功,所以一股脑们的要往核心部分扎,但总因为能力不足,经历不足,被上面压回来!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张首先想到的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展自己的阅历,而是果断辞职。这样到头来,2年了,还是处于试用期!

说说最近的这份工作吧。

就职于外企,待遇不错,机会多,提升空间很大!学传播的他负责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营,但小张觉得这不是公司的主流部门,提出想去销售部,然而上司觉得他资历不够,而且工作不踏实,就没给他调工作。小张觉得领导瞎眼了,认为自己“屈才”,干了不到一年就卷包走人了。

小张的状态在名校毕业生中挺普遍。他们不能给自己科学定位,制定的目标虚高,一旦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他们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抱怨怀才不遇。

这类员工在职场折腾几年后,事业往往没什么进展,由于不肯持续积累,他们内心期待的目标往往只是“空中楼阁”。

怪蜀黍支招:拒绝拖延,高效利用时间

忙碌,不但指动作行为上快手快脚,也包括心理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长期处于“亚历山大”的忙碌状态,对身心健康的伤害不容小觑。

长期被繁杂的事务缠身,不仅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还会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疲倦、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所以,应该学着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生活得有张有弛、快乐充实。

对此,怪蜀黍给大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细化时间表

回顾一天的事务,以半小时为单位列一个详细的时间表,了解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并分析总结哪些时间段被白白浪费,成了莫名溜走的“死时间”。将这些时间用来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打电话、填单据、回复邮件等。

2.不要到处“救火”

重点火力解决A类事情,空下来了搞定B类,最后C类能做就做。

做事得分清楚轻重缓急,不要啥都做,最后啥都没做好!

3.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

工作时,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有紧迫感,不要把工作场所当成社交场合。一次专心做一件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后立刻进入下一项工作,不要许多事情同时处理。

4.学会说“不”

明确的自己的核心价值,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领导额外的非本职的,要学会说“不”,当然,方式得适当。

5.每天有1个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产品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啦!前一段腾讯有一个试验,离开电子设备一个星期,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总有能说手机没电了,感觉心慌慌,这是中毒现象,这毒叫做“电子焦躁症”

6.学会给自己充电

这点很重要,每一天半个小时看书,一个月看一本书,一年就是12本,十年就是120本,50年就是600本。

知识可以让人有内涵,知识能让你更有味道!

END

文章转载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觉得好看请点下方【好看】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10913A01QD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