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一代主机的到来,电子游戏也终于步入了纯4K的时代,技术的进步为玩家们带来了愈发真实的画面和更深的沉浸感,也赋予了电子游戏更多的可能性。
近日,腾讯游戏举办了一场以《游戏连接的未来》为主题的讨论会,对游戏的本质定义、游戏与人的关系,以及游戏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而会中提到的诸多成功案例,让我们对电子游戏本身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游戏中学习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如何将游戏和教育结合在一起,都是很多业内人士所思考的问题,但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并接受反馈的过程:
我们每接触一款新游戏的时候,第一时间会通过新手教学来熟悉游戏的玩法,接下来我们就会主动尝试学会的技巧来挑战关卡;在挑战成功后,游戏又会以奖励的形式给我们及时的正反馈,来刺激我们继续进行游戏。这样一个良性闭环的模式也正是让我们喜欢玩游戏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能否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传统的教育行业中呢?对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在会中表示了肯定: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单方面教学,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场景互动——电子游戏中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正是这个论点最好的体现。
这种教育形式目前已经得以实现:在2019年5月,腾讯游戏宣布和《罗布乐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和游戏类似的场景构建,帮助青少年学习编程和3D建模等专业知识,真正实现了"不光是用耳朵听,还要用手去做"的学习形式。
这些新生代的玩家们一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在游戏中完成学编程这么硬核的操作吧。
游戏服务生活的可能性
在游戏中学习专业知识固然让人直呼硬核,但这毕竟只是游戏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如果我们将场景放大到日常生活中,那是否还能有游戏的用武之地呢?答案是肯定的。
推广普通话一直是我国基层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让一个说了几十年方言的成年人从头学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有多困难。而一款游戏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它就是腾讯游戏与语文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普通话小镇》。
这款游戏用休闲游戏的轻度玩法来辅助玩家学习普通话,利用AI语音识别技术来矫正玩家的普通话发音,发音的标准与否,会用星级评价的形式来判定。这种用游戏推广普通话的做法,相较于传统的音频教材更容易被一般人所接受,并且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不知不觉间,游戏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日常的一部分。
游戏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可能性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即便是在大洋两端的玩家,也可以随时随地在游戏中并肩作战,虚拟世界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到一个小小的屏幕中。
而除了连接不同空间的人们之外,游戏甚至可以将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正如《王者荣耀》通过敦煌主题皮肤的形式,展现出1600多年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元素那样,游戏作为一种载体,会和书籍、电影一样,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种重要形式,而相较于其他表现形式,游戏却有其不可替代的互动性。
关于电子游戏的未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畅想:有人觉得VR游戏会是未来的主流;有人则更倾向于主打现实增强的AR,而腾讯游戏的这场讨论会,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它并不仅仅只能用来娱乐,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的一种工具。
正如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轶在会中提到的:未来的游戏一定远超今天人类的想象,它在文化传递、公共服务、教育应用、科技创新等方面,将释放更大的价值与可能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