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发展到了融媒体时代
有些地方却挂起了倒档
纠结起是
开政务微博
好
还是只
保留政务公众号
好
微博和微信的差异性是明显的
从对象受众,阅读方式,传播方式,信息反馈和传播速率等多方面,都有不同,也各有各的优势和短板。
微博是陌生人的交际广场
话题式传播,跟评式互动
@式的指向应答
热搜式排行都是独有资源
• 从自身特性来说,微博的传媒属性强
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氛围更足,不管是政务新媒体,加V认证用户还是普通草根用户,从功能使用权限上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微博产品鼓励用户的主动发声和对话题的普遍参与,发布、评论、回复、转发、私信、留言、点赞、甚至是投诉,都是让用户更便捷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且不受条次,频次,形式,针对对象的限制,想开口就开口,不愿意开口也可以安静的潜水浏览,用户广场式生存的包容性和适应力强,强调用户之间的平等互动。
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即使不回应,甚至对评论有所限定,用户仍然可以采取@的方式来“强制互动”。
以近期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 一只狮子病亡为例,虽然该公园的微博账号已经闲置了许久,但用户仍然在其“最新”的2019年微博下评论,或采取@方式提醒“你家的狮子死了,去管管吧”。这种方式往往也就会带来政务新媒体的应对压力。
• 从传播方式来说,微博是去中心化的传播
当事件成为热点后,传播就会以话题方式为核心,聚合了更多账号的内容,去吸引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用户,而核心的涉事账号,虽然也处于风暴点,但并不是唯一的吸引力所在,微博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提高附加值,一方面是热度快速提升之下的碎片式信息拼凑,列举事实的,表达态度的,介绍背景的,源引法条的,横向比较相似事例的,纵向回顾过往表现的,只要有用户不断添加内容,话题的外延就随之扩大,这是事件内核从单一的新闻点(矛盾点、吐槽点、情绪点)向不同视角下众说纷纭的裂变扩展。
微博对于热点的发现和制造,对于用户知情权和表达权的满足,对于信息不受用户订阅内容限制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微博能够发展至今,成为融媒体时代重要平台的基础。
微信是熟人网络
社交属性突出
是以圈群式传播为依托
更强调信息传播关系链
强调账号和用户间的习惯养成
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要么是通过订阅后的更新阅读,要么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中的转发看到后再阅读,这是一个“熟人网络”,相对于微博是个小的传播圈,这也是为什么微博平台动辄百万千万级的阅读量,对应在微信上十万加就已经是挺高的门槛。但熟悉下的传播,对于内容的有效吸收率肯定更高,毕竟订阅本身就是或兴趣或职业关系的体现。
微信的使用关系中,账号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强调我说什么,而对方怎么看,则是照单全收,有选择地放出。而朋友圈功能本身的限定就让信息处于相对衰减状态,公众号文章转发时,极少有用户会长篇大论,要么就是简短的引用或点评,要么就是直接点击分享。信息在梯次传播过程中,增值信息较少。
今天
不知道说点什么,简单发个pyq
昨天
我转发了一篇文章到朋友圈
政新微评丨微博还是微信...
• • •
VS
▼
从微博和微信差异上看
传播对象和效果上最突出
微博上体现的是话题价值和流量经济,粉丝是一个动态概念,可能因为某件事而迅速圈粉,过了热度之后,即使不脱粉,这些粉丝也不会对这一账号继续保持关注度,更直接地说,微博用户还是因感兴趣的话题而聚合,对于账号的依赖性不强,而这种交互之间,既可能是认识上的趋同,也可能是观点上的对立,通过沟通而求同存异。
微信上体现的核心是“关系”,用户和公众号之间因何而建立联系,决定着这种订阅的活跃度和使用率。通常兴趣订阅会有着较高的阅读率,而行政职业关系订阅则有着更高的转发操作率。
微博对比微信最大的优势是
互动和传播
在微博平台上,看和说的表达是同等作用的,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不仅是做好发布,更要做好回应,了解网上的风吹草动,及时获知那些与自身工作相关联的网络信息。当需要开展宣传和引导时,微博的裂变式反应,则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同时微博发布操作的不限次,也让用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政务微博的目标是力争为更广泛的不特定用户提供有用的政务信息,体现服务力和引导力。
微信对于微博最大的优势是
用户粘性和操作保障
通常当建立起用户和公众号间的订阅关系后,会维系更长的使用周期。微信的运营相对更规律,做好内容发布就完成了工作,互动都是点对点,一对一的进行,其他用户不可获知更无法围观。政务公众号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用户,提升内容质量。
下面的内容很重要!
无论微博还是微信
亦或其他新媒体平台
发布和互动都是同等重要的
政务新媒体的重要价值体现
就是与市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政务新媒体有媒体属性
需要强调内容至上
但核心仍然是所在机构的对外服务平台
因而只说不听
光发不看是不可以的!
此外,对于评论的选择性,虽然看起来更合适,但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欺欺人。对于传播来说,微博的广场效应无疑更好。对于深度有效阅读来说,微信体验也有优势,其实两者应该是互补,而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选择哪个平台的初衷,一定是怎样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哪个更“舒适”!
想了解更多有关政务新媒体的知识
快来关注我们吧!
福尔猫斯
一个不愿露脸的业内人士,告诉你舆情后面的可能有的故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