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声演员郭麒麟参加了《拜托了冰箱》节目,在节目中,谈到了一点点虚拟会员的话题。郭麒麟虽然很认真的比对了不同类型会员之间的区别,虽然以他目前的经济实力,是可以买得起会员的。但从节目中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购买会员。
不仅仅是明星,可能普通人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花大价钱购买很多设备,却不愿意花钱购买虚拟产品呢?
我们在购买实体物品时,具有“归属上的满足感”,而购买虚拟产品时,这种“归属上的满足感”并不是很强烈
购买实体物品时,人们通常有“归属上的满足感”
我们许多人热衷于购买实体物品,即便你买了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实体物品,意味着我“拥有”了这个物品,而且只要我不把它丢掉,它就一直属于我的。这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极大的刺激了消费。比如,商家经常打出的各种“限量版”、“定制版”、“珍藏版”、“首发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前来购买,就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购买虚拟产品时,这种“归属感”和“归属上的满足感”并不是十分强烈,相反,还加剧了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当我们购买了实体商品时,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因此,我们的心理就会有极大的满足感。而对于虚拟产品,因为它具有虚拟性和期限性,我们的心理不仅不会有满足感,还很可能衍生出焦虑。
1.虚拟产品具有虚拟性
由于虚拟产品的虚拟性,它只能使我们在虚拟的世界得到一定的满足感。而且,和实体商品相比,由于虚拟产品看不见、摸不着,它暂时还很难像实体商品一样使我们获得外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认同。
2.虚拟产品具有期限性
实体商品,除了消耗品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期限性都很长,而且可以持续使用。相比较而言,虚拟产品,更多的只是一种服务。你不能永久的拥有它,它会根据市场行情,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比如,我们经常诟病的视频会员,各种条款不断地发生改变。
再比如,我们之前在某些社交网站购买的会员或其他虚拟产品,随着相关公司的破产或者业务上的停服,这些商品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通常是先购买刚需,有空闲了再去购买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每个月的支出都是从最需要的地方开始支出,比如,日常生活用品、房贷。然后才是衣服、鞋等物品。
之所以我们会先在这些方面支出,是因为,我们如果不在这些方面支出,我们的生活就很难进行下去。
因此,对于网上流行的各种“购物节”,会有大量的人明知道商家进行了各种限制,却仍旧义无反顾的“买买买”,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消费者不是不愿意在虚拟产品上付费,而是虚拟产品的产品设置上,是否能够消费者对于这项虚拟产品的期待。我们也知道,培养大众在虚拟产品和虚拟服务的投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虚拟产品提供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虚拟产品。也希望大众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之后,能够逐步愿意去购买适合的虚拟产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