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在全民促销中落下帷幕,“双12”又将在新一轮的宣传造势中热闹接棒,然而关于电商消费狂欢中的“烧脑”质疑却始终没有停歇。
中消协近期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些吐槽并非无中生有,报告称超七成的商品在“双11”中并未便宜。虽然报告仅从出售商品本身的价格统计,没有考虑平台和商家的活动优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优惠本身就是建立在牺牲购物体验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角度看,购物节似乎正在变成“购物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质量不断升级,消费体验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平台和商家还在购物的过程中继续“挖坑”,将极大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扎堆购物的狂欢感也会因此减弱,继而影响购物节的长远发展。
目前,虽然还没有专门针对规范网络促销的法律法规,但套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内容应真实、合法、清晰等,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此观察,“双11”层出不穷的,考验消费者智商的花式促销,或多或少都存在违规。
平台和商家要促销,就应该使促销简单明白,让规则容易理解,这是商家恪守诚实信用的应有之义,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经营之道。
归根结底,平台和商家在挖空心思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同时,最应该做的其实是加强修炼“内功”。中国网购已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早已不能再用“廉价为王”的思维方式运营。电商平台和商家也不能单一的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而应该对产品进行合理创新,例如,从商品品类做起,以差异化的设计和功能改进来优化产品,并借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来实现产品溢价,以优质的商品在市场上形成良性竞争。
在市场拓展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发力空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消费力量全球瞩目。电商平台和商家若能精准迎合消费需求,尤其是针对即将富裕起来的农民和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重点发力,未来或将培育出巨大的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和商家还应该加强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板块,要保证服务的及时和高效,切实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培育可持续消费。
引导消费走向理性,监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对电商平台和商家来说,除了加强行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之外,平台之间还应该互相协作,与监管部门一起严厉打击虚假、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监管部门还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经营主体要毫不手软地采取经营限制、行业禁入等措施,对其不良行为要予以记录,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曝光。另外,在当前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还应该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升级监管手段,加强监管能力。
无论是“双11”还是“双12”,电商创造的“购物节”发展至今,早已不仅是大众狂欢的消费盛宴,更是做大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只有平台和商家创新开发产品、应势开拓市场,同时升级配套监管,才能引导消费走向理性,让“购物节”避免成为“购物劫”。(中国财富网 田欣鑫)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