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回中介让我挺有感触的,我的一位程序员朋友因为疫情原因离职了,近期在找合适的工作,而在我的朋友圈里,恰好有一个不错的上市公司的朋友在招程序员,所以我就做了一回儿“中介”,把程序员朋友介绍给了招人的朋友,结果双方都还挺满意的,对我也十分感激。
这么一想,我好像不是第一次做中介了,很早之前就帮助找工作的朋友认识招人的朋友
很早之前就帮助想找男朋友的女性朋友认识想找女朋友的男性朋友
很早之前就介绍有业务需求的朋友一起合作
.........
虽然我只是偶尔去这样做,但给我带来的好处却一点也不少,在资源整合、沟通、协作、换位思考方面的能力,我有了不错的提升。
对于那些被我“中介”的朋友来说,他们头痛的难题给解决了,对我非常的感激,平时给到我的帮助也会更大。
这样综合一看,做了不少次“中介”的我的成长速度会比那些没做“中介”的人快上许多倍。
我这样的思维,其实可以称作是中介思维,人人都需要学会去做中介,掌握中介思维。
01
关于中介思维的那些事
中介给出的官方概念是: 中介指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
而中介思维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努力的让自己去做一位生活中的“中介”,整合好自己能够接触到的资源,不停的去发掘同类型的事物,然后把他们联系起来。
像我给2个朋友牵线的例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中介行为,如果我高频率的做这类牵线的事情,那就算是具备了中介思维。
02
中介思维的运作逻辑
明确了中介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还需要详细的了解一下中介思维的运作逻辑到底是怎样的,这样才能够从心底里接受中介思维这个观点,并落实起来。
咱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专门负责牵线的,能够精准把互相满足的人识别出来,并且连接到一起,促成他们的合作,这就是中介思维的运作逻辑。
在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促进了我们快速成长:
1.精准识人
咱们的中介思维要做好,首先肯定是要对自己身边的资源足够了解的,如果你都不够了解,那又怎么去做后续的匹配呢?
所以做“中介”这件事其实就倒逼了咱们对身边的资源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梳理,不仅能帮别人满足需求,若自己有需要用资源的时候,也能够很快的找到对应的人选。
2.整合资源
身边的资源都识别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了。
比如A朋友想找一份行政工作,而C朋友的公司正好在招行政,你就可以做一个中间人,把A和C连接起来,这就是资源整合,也就是把需求相对的多方,通过你给连接起来。
这样一个行为,对你的分类、协调能力的锻炼非常充足。
分类这件事,其实是在梳理资源上的一个延伸,也就是把资源梳理完之后,对现有的资源做一个分类。
逻辑也非常简单,管理1000个兵肯定是比管理10个管理者难的,分类其实就是把散乱的资源按类分好,这样你就只要管理几类资源了,而不是几十类需求。
分类能力的提升是能够极大的增加你在每一件事上的行动效率。
分完类就要做匹配了,做过中介的朋友都知道,匹配特别费劲,但同时也特别锻炼人,需要多方沟通,把需求明确的清清楚楚,并确定好一个渠道、或者时间,让多方见面,敲定最后事宜。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是指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多方见面之后,往往都会有还算激烈的讨论,这时候身为“中介”的我们必须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才能保证好事情最终成交。
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沟通,这些能力每一个都是宝贝呀,一旦你具备了,成长速度会妥妥的高速增长。
3.售后服务
几乎所有行业,牛逼的中介都不是甩手掌柜,而是成交之后依旧有优质的售后服务,那咱们在运用中介思维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售后服务这个环节。
就比如咱们把一个找工作的朋友介绍给另一个需要员工的朋友,不可能之后就啥都不管了,肯定是要隔一段时间去回访一下招人的朋友与找工作的朋友现状如何的,等到都还满意,这样咱们这个“中介”才算做到位了。
这样的行为能够培养我们做事有始有终的态度,而朋友是否真的满意,你迟早也会知道,这样就能够让你判断出自己的换位思考是否准确,其实就是增强了换位思考能力。
看了中介思维的运作逻辑之后,我想你很快就会落实起来了,别急,咱们还需要把中介思维落实起来的几个步骤给明确一下,这样才能够不仅认同中介思维,还能够用好中介思维,如果你用不好中介思维,那越做中介,会越破坏你身边的资源,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成长速度。
03
中介思维的使用详细步骤
1.资源梳理
第一个步骤,咱们要做的是资源的梳理
《礼记·中庸》里有这样一句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思就是告诉了我们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咱们要把中介思维给使用好,首先要做的肯定也是准备。
中介思维的主要用的就是身边的资源,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台,把那些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用处,那这里面的核心就是资源,所以要做的准备也就是把资源准备充分。
要后期能够更好的匹配好资源,那资源一定是要清晰明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资源梳理好才行。
这些资源其实都是人身上所携带的,所以咱们把每个人身上的资源梳理清楚就好了。
按照这样的格式去备注朋友,资源会梳理的非常清晰
名字(外号)-岗位-行业-住址-近期展现出的资源
名字的用处不用多说,记录外号的目的在于方便后面的拉近关系,对一个人说外号,肯定是比喊他的名字更亲近。
关于岗位,其实也很好理解,岗位对应着专业,也代表着他近期能够在专业上做一些什么事。
住址代表着他能够在相应的城市做一些什么事
关于行业,一般行业在哪,这位朋友的资源也聚焦在哪,有了这个标签,会更容易让你找到大方向。
近期展现出的资源代表着他近期最能够提供出来的明确资源,比如有些人会发圈说某某某朋友的公司正在招某某岗位,那这个近期展现出的资源就代表着他近期最有可能被用上的地方。
现在打开自己的通讯录,尽可能的把每一位朋友,都以这样的格式去备注好,等你想做“中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比较容易的把事情做好,并且还是多赢。
2.分类、匹配
把资源给梳理清楚了之后,咱们就可以直接去做生活上的“中介”了?如果不懂得正确的分类、匹配方法,“中介”会做得一团糟的。
那这个资源分类,怎么做才能分得清晰明了呢?
我的建议主要按照行业去分,在行业之下可以接着按照岗位分,再往下走,分类的用处其实不大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细分。
这里的分类不仅要在好友列表里分,并且咱们需要多做一步,建立一个表格,把好友给挪出来,根据行业进行分类。
比如手机行业的就放在手机行业这样的分类里,知识付费行业的就放在知识付费行业的分类里,在进行行业分类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岗位上的分类。
比如大家都在手机行业,但有一些人是行政,有一些是财务,有一些是销售,那手机行业A公司的财务岗位肯定是要和手机行业C公司的财务岗位给放一起的。
这样分类能够让你在需要匹配资源的时候效率更高,整个过程也会进行的更加顺利。
分类了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进行匹配。
匹配这个动作没有什么难度,但要顺利完成,是非常有难度的。
咱们可以先去朋友列表瞧瞧朋友近期展现出的资源这一个标签,这样就能够洞悉出朋友有怎样的需求,比如有一个A朋友的这个标签写的是失业,需要找一份财务工作,那这其实就是他近期体现出的资源。
接着咱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资源去自己建立的好友分类表格里进行对应的搜索,找到岗位为财务的一批朋友,再选出几个朋友来,现在在举例,咱们就只选出一个做财务的B朋友吧。
到这里,找到A与B,那匹配这个动作就结束了,接下来要让匹配这件事顺利完成。
很多朋友在生活上做“中介”,一般都是甩一个联系方式过去,让朋友自己去联系,这样看上去是很省力的一种做法,实际效率却极低。
你是中间人,对接的双方对对方什么都不了解,你就这样让他们自己去聊,会非常影响他们的聊天效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边都简单交代一下对方的一些基本信息,这种时候再去让他们聊,才会更加高效,你这个中介才算做到位。
比如开头说的我那个找工作的程序员朋友的例子,我做为一个“中介”,我也是先与他说明了另一个朋友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他这个人如何,接着再与招人的那个朋友说明了我找工作的这个程序员朋友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经历、人品等等,这样能让他们在聊天的时候把尺度拿捏的更好,并且由于我事先的准备工作,也避免了一聊天就直接否定对方这样的情况。
3.持续跟进
匹配完之后就万事大吉了?错错错。
李增阳说过一句话:
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
如果你匹配完之后就不管了,就是没有责任,对别人和自己不负责。
有些朋友碍于情谊,就算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也不会与你多说,但你如果不去持续跟进,主动挖掘,让朋友长期把这样的情绪憋在自己心里,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影响,实际上你们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一定的裂痕,那做“中介”这件事其实就是在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了,还谈什么高速成长。
如果允许,最好能够在匹配完之后,把双方单独约出来吃饭、聊天,面对面的聊天更容易吐露心事,你也就留能够察觉出这次“中介”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如果没到位,那就把没到位的地方给弥补好。
我之前做过“月老”,结果3个月之后,无意间得知了他两感情上的裂痕,所以我逐个约出来吃饭、聊天,才发现他两都是闷骚类型,都喜欢暗地里关心却不表现出来。
从明面上来看,他两觉得对方一点也不关心自己,所以感情出现了裂痕。
我赶忙和他两解释了一下,明白了之后,到现在,他们感情一直都很好,如果我不去做这样的持续跟进,到时如果分手就有可能与我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呢!
总结:中介思维-让你的成长速度比别人快多倍
严格按照阿胖提供的步骤去执行,你将能够把每一次的“中介”给做好,大大提升自己的成长速度
我是阿胖,写作教练,专注自我提升,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