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济学小故事:
经济学家在家看书,老婆在擦玻璃,儿子玩扔石头子游戏。谁知玻璃刚擦好,就被儿子不小心用石子把玻璃打碎了。经济学家的老婆很生气,经济学家就放下书对老婆说,“儿子打碎玻璃,我们就要雇人安装,厂家就要生产玻璃,物流就要把玻璃运到这里。你看看,有什么气可生的?因为儿子打碎玻璃,拉动了多少行业的GDP呀。”
1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大职能,这四大职能里,随着这些年社会化排名体系的绑架,科学研究明显占据了高校越来越重要甚至是99%的位置。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互联网浪潮,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从茹毛饮血到探索太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技力量必不可少。
如今,移动互联网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角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和行业巨无霸,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个人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是科技发展进步带来的红利,蛋糕做大,个人分的也就相对更多,生活更小康。这个朴素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能够理解和支持。
2
不过,在各高校集中开学报到的这几天,有所高校的心情却是坐了过山车,由高兴转到悲伤,甚至是悲痛。
9月2日,澎湃新闻发布了一条题为《南京一高校“试水”教室人脸识别:翘课、发呆玩手机全能识别》的报道。
报道称,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
报道一出,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央媒都进行了转载,中国药科大学直接露脸,想必那两天,药大的宣传部门、人脸识别工程实施部门、分管领导、党政一把手都是心中藏不住的喜悦。
毕竟,能登上央媒的高校,可是凤毛麟角啊,在这个自媒体宣传为王的时代,这绝逼是赤果果的政绩啊。
可惜的是,几个小时之后,舆论热度没减,风向却悄悄然发生了变化,舆论演变成了舆情。
网友们没有看到科技的进步,而是关注到了隐私,质疑人脸识别侵犯个人隐私,拉肚子去卫生间上课铃响没赶回教室、上课想女神却被警告走神、让同学代替签到却被警示脸型不符...
这“被侵犯”的一点“隐私”都没有了,不行啊不行,于是乎,大量网友在网上发帖,从道德制高点抨击高校安装人脸识别设备。
而且,新近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高校,并不在少数,比如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已使用。
还有只出了建设方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情急之下赶紧澄清:这些目前只是对未来的规划,目前仍处于技术可行性分析、方案合理性认定阶段。
(实话实说,南信大的建设方案图被爆出后,高校人脸识别系统才引起了网民们的注意,随之燃烧到了中国药科大学,爆发出了舆情。药科大锅背的有点冤哈!)
针对网上舆情,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对澎湃新闻表示:校园推广人脸识别技术应谨慎,将限制和管理。
3
众所周知,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大白话就是: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造福我等广大老百姓。
至于科技进步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学里的“挖坑填坑”理论也许能让你明白:
经济下滑时,工人无法就业,政府找个地方,让工人挖坑干活,政府借钱发工资;然后再找另一部分人把这个坑填上,政府依旧借钱给工人发工资。这样工人虽然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工资不少领,生活有了着落。
工人的消费同样会产生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借的钱怎么办?当经济增长以后,政府通过增加的税收来还掉借款。
虽说人脸识别不是挖坑,是属于技术进步,但带动经济发展的道理是一致的。人脸识别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维护会带动很大一部分科技公司的发展,带动就业,实现经济增长,更能推动学校的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而科技公司的发展,以及产品的销售,会反哺科研,进一步助推研究,社会如此往复进步发展。
比如:在神舟飞船成功之前,所有工作看起来都有做无用功的风险。如果神舟失败了,是不是真的在做无用功呢?两针见血,不是这样的,这和挖坑填坑不同,在研制飞船过程中,很多研究成果诞生了,尽管没有让神舟上天,却对整个社会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研制飞船的工作对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效果要好上千倍万倍。
同理,人脸识别也是促进生产力水平,而不只是挖坑填坑!
难道非要让老师在课堂上拿着花名册,挨个去点名,才算是进步?而学生们则用着某宝,给各大APP共享着自己的地理位置、手机通讯录、短信等私密信息,还刷脸支付、指纹支付进行购物,对比之下,谁对隐私暴露的更多?
4
高校的人脸识别信息系统在规划和建设时,都会充分考虑安全和隐私问题,一般不会将这些数据存储到外网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器上,而是会将服务器放置在学校内网里,同时会做好安全防护、信息管理等措施,这一点,比起手机支付等渠道来讲,安全风险小多了。
高校作为科研要地,如果拒绝科技进步,拒绝先进技术,那还要高校干什么?办到初中高中就行了,何苦劳民伤财建高校!
没见过猪跑、听过猪哼哼、没吃过猪肉,科研工作者还怎么去研究猪?
所以,在此时,高校要能够坚持自己(实在不行,低调先),上级主管部门更应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给予高校足够的支持、给予民众更多的科普,争取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对网上部分言论草木皆兵,直接“自宫”。
因为不假思索的“自宫”后,会追悔莫及,因为:
关注“每日高教要情”,获取高教最新信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