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落地上海。由于人流量过大,导致卖场不得不临时宣布下午暂停营业。
这家门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据媒体报道,开业前一小时就已有不少消费者在门口等待进场。大约8:30左右,Costco提前开门,大批消费者直接涌入,卖场人流拥挤。
据了解,Costco总购物面积1.4万平米,总共有四层,1层是卖场,2-4层是停车场,停车场可容纳1200个停车位,Costco方称,这是其全球最大的停车场。
开店当日,停车场入口竖起了“车位已满,至少需等待三小时”的牌子,周边的几条马路也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用寸步难行来形容毫不为过。
卖场内的现象一点也不比卖场外的现象好,据消费者透露,卖场内的秩序混乱,东西乱拆乱丢,还有人偷吃食物。卖场内部人挤人,购物车挤购物车。
作为一个仓储式超市,和我们国内目前的超市大不相同,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SKU(单品)数量少,消费者进店看到的不是普通超市那种琳琅满目的现象,而是成箱的同种商品以仓储形式堆放,类似宜家的提货区。
这样做的目的是精选高质量的商品,减少消费者挑选商品的时间。尽管如此,上海店的开业并不如预期那么美好。
据消费者反应,卖场内十分混乱,根本没有办法询问导购,对商品进行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是跟风购买,哪个卖得快就抢哪个。
根据开业第一天的人流量来看,Costco的销售效果无疑是不错的,然而,根据卖场的混乱程度来看,还是存在许多弊端。
从市场营销的4C理论来说,Convenience(便利)、Customer(消费者)、Cost(成本)、Communication(沟通),Costco只满足了两个,即Customer和Cost,忽略了Communication和Convenience.
首先,从便利性来说,Costco并没有满足这一点。马云在近期的智博会上说,美国是一个在车轮上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互联网上的国家。
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充分接受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教育,形成了智能消费的习惯。
作为中国魔都的上海,无疑早已成为一座指尖上的城市。无论是最后一公里还是最后半小时,上海人民已经习惯了手机一点,送货上门。
而像Costco卖场这样,一站式购物,更适合几十年前的中国,消费还没有如此便利,互联网还没有如此深入人们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更喜欢周末逛一次商场,采购一周的用品。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消费,并没有太大的囤积需求。
从卖场的购物车也可以看出,购物车的长度,足够一个学龄儿童躺卧在车中睡觉,可见,这里是鼓励大批量采购的,与其说是零售商,不如说是“批零商”。这就需要有较大的车载空间来把商品运回去。
一站式购物带来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必须开车去采购,这也是为什么,卖场开业第一天停车场如此拥堵的原因。
况且,中国目前的独居人数逐渐上升,更多的人适合即时消费,一次性采购大批量的商品,对很多独居人士甚至是小家庭来说,是没有必要且很浪费的。
其次,从沟通上来说,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被许多高明的营销手段教育过了,这就代表着,消费者只会是越来越聪明,而不会越来越傻,你说什么就买什么。
而卖场内如此混乱的状态,外加产品多为国外的商品,许多消费者在不了解商品的情况下购买,最后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次性交易。因此,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Costco并没有满足这一点,至少目前没有满足。
不管怎么说,如果想要在中国市场上立足,Costco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当地人们的起居出行,生活节奏,真正提供从商品到服务再到体验的全方位卓越的差异化的体验。在某种层面上来讲,Costco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