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梯里又多了一条魔性广告:“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这么恶臭的广告词,别说女性被冒犯了,就我一男性也觉得极其不适。不过也能理解,人家是整形app嘛,自己的那张脸早就不要了。
我看到有不少文章,都在批判这则广告的价值观。这种批判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我觉得还不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整形广告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为什么会以现在的这种形式存在?
1
整形广告为什么会存在?
我希望那些看完这则广告后,觉得被冒犯的女性,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会选择这款整形app吗?”我觉得你们必然不会,你们可能还会觉得女性根本就没必要去整形,或者至少你自己不会去整形。
那广告主为什么要花一大笔钱,去专门制作与投放这种明显会冒犯你的广告呢?因为这则广告,本来也不是给你看的。
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偏见,就是觉得只有自己的行为,以及和自己一样的行为才是正当的。殊不知,这个世界上大量存在着和我们认知不一样的人。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觉得:拼多多很低端,那种一加入微信群,就往里面扔砍价链接的行为非常打扰人。但这不妨碍有人就爱这么做,这也不妨碍拼多多能把用户量做到那么大。
同理,当你觉得“女人美了才完整”是一种冒犯时,也有女性会认同这句话。对广告主来说,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持哪种价值观的人在数量上更多,以及在认可这则广告内容的女性中,有多少能转化成自己的用户。
此外,如果一个女性从未思考过整形这件事,那么这则广告的出现,就是用不断的重复将“整”这个字植入她的脑海。这颗种子埋下来,有可能很快就死了,但也有可能会在某一天开花结果。
更何况,人是一种表里不一的动物,他或许在心里觉得周末应该读书和锻炼,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却是躺在床上玩一整天的手机。因此,即便有人打心眼里觉得自然美挺好的,但看了看镜中的自己,她可能又会觉得做出点改变也不错。
“变美”是一种欲望,它可能是原本就存在的,也可能是被教育出来的,而当欲望存在时,它就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获得满足。对此,有人觉得靠化妆就行,但总有一些人会认为这得靠整形来实现。而广告主的欲望,就是尽可能多地触及到后者这类人。
有一句公益广告词,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它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有人想整形但不知道去哪儿好,有人没想过整形,但知道后愿意去尝试。广告主投广告,就是为了去找到第一类用户,以及去激发第二类用户。
也就是说,整形广告之所以会存在,从源头上来说,还是因为人们想要变美。如果人人都对外表美不屑一顾,整形广告是没有土壤可以生长的。
2
整形广告为何会以重复、冒犯的方式存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这则广告的前辈——某婚纱照广告。我记得这则洗脑广告刚出来时,曾有过一场关于它的线下辩论。广告制作方认为,他们做广告收的是客户的钱,因此他们不会在意观众怎么说,而只需要在结果上对客户负责。
至于客户?他们对那则广告的效果非常满意,因此后来又加投了一版,就是一群人在海边唱歌、李诞差点睁不开眼睛的那一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这些人在用文字批判这则广告时,真正的受众已经在用行动支持那款app了。
正是由于婚纱照广告在结果上的成功,才有了后续的整形app广告这一出。也就是说,今天电梯广告制作的策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形式上的重复,还是内容上的直白,都是一种对结果负责的刻意为之。
试想,如果人们在排队等电梯和进入电梯时,都是埋着头看手机,那么很显然,那种被我们所厌恶的、不断重复的广告,反而最有可能让我们抬头看一眼。
也就是说,电梯广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不是广告与广告之间的较量,而逐渐演变成广告与手机对我们注意力的争夺。你可以回忆一下,和婚纱照同时期的电梯广告,你现在还能记住哪些?
广告主毕竟是出钱的一方,因此他们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广告的艺术性,而是它的投入产出比。就像当年脑白金的广告,那么多人觉得无法忍受,可人家的销售成绩却漂亮到不行。
因此,如果那种重复类的广告效果好,那对于广告主来说,玩命重复就是最佳策略。如果有一天只有充满艺术性的广告才能吸引到用户,那广告主必然会改变策略。
除了重复之外,这则整形广告为什么要在内容上冒犯女性呢?从意图上来说,这无疑是为了更加简单粗暴地筛选用户。对,就是筛选出那些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冒犯,甚至想为此掏钱买单的女性。
这就像那些在你看来弱智无比的中奖短信一样,它们之所以显得那么弱智,无非是为了更高效地筛选用户。这也像那些走极端的自媒体一样,人家之所以罔顾事实、煽动情绪,正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天然地筛选出死忠粉。
这些人考虑的从来都不是“价值观”,而是“价格”,是以最便捷的方式赚最多的钱。在市场经济中,只要这一套持续有效,这些人就会继续这么干下去。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批判它,呼吁广告法去约束它之外,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则广告不会像婚纱照广告一样,交出一份令客户满意的成绩单。
毕竟,广告成功与否,从来都不取决于广告主怎么想,而取决于受众怎么想。在电影领域,我们发现所谓的流量明星已经撑不起票房了,观众的品位正在被培养起来。而在广告领域,这种简单粗暴的广告形式还能盛行多久,就看这届受众的水平到底如何了。
最后我必须解释一下,上述所言是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非辩护。我当然不认同广告应该这样拍,但在不认同的背后,思考这类广告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是必要的。
PS:现在坐电梯,就跟坐电椅一样。
PPS:标题及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