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闻
全球商讯:
1.新一代无人驾驶智慧列车下线
2.不仅有语音控制与自动驾驶,宝骏RC-6还谈起了设计
3.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水下自动驾驶车辆
4.从照明到自动驾驶 欧司朗未来何去何从
5.中国宣布第一批MEC+C-V2X测试床:10个!
政府与政策:
1.顺义规划1200亩无人驾驶测试场
全球商讯:
1
新一代无人驾驶智慧列车下线
9月3日,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新一代大运量全自动无人驾驶智慧列车——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首列车在南京浦镇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在运量和智能化方面又达到一个新高度。
浦镇公司介绍,该项目为上海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示范性项目,共计49列。列车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为8节A型车编组,总长185.6米,车宽3米。列车定员载客量、最大超员载客量相比同为传统座椅横纵排布的8节编组A型车,定员人数增加超过18%,超员人数增加超过16%,相比常规的6节编组A型车,定员人数、超员人数分别增加超过33%。上海14号线也是国内首个可以从运营伊始即进入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状态的项目。
全自动无人驾驶智慧列车智慧在哪?记者昨天在浦镇登上首列下线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列车,看到其司机室和传统的地铁列车独立司机室完全不同,空荡荡的,只有两块屏幕,连个座位都没有,直接和乘客室连通在一起。
技术专家介绍,新一代的大运量全自动无人驾驶智慧列车突破传统设计,在实现列车自动唤醒/休眠、自检、自动出入停车场、自动清洗、自动正线运行、自动停车、开关门控制、故障情况下自动恢复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列车车门对位隔离、跳跃停车、远程控制、微断复位等功能,使列车从运营伊始即进入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驾驶模式,真正全面实现无人干预的“自己出、自己跑、自己回”。
为确保运行安全,项目在国内首次引入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体系。列车在障碍物检测装置、脱轨检测、轴箱检测等系统上均采用高配置方案。同时,新一代“列车健康管理系统”通过遍布列车上的各类传感器,实时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把脉”,对潜在的列车健康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和恢复,确保列车健康运行。
不仅安全智慧,乘客体验也将更加舒适。新一代大运量全自动无人驾驶智慧列车空调出风口采用中部和侧部相结合的复合出风设计,变集中出风为多点分散出风,改善了车厢冷热不均的现状。列车照明采用“四季+全天候变光设计”,可以根据春夏秋冬以及早中晚外部环境不同随时自动调节色温和照明亮度。列车内还设置了USB充电插座,进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务。
此前,浦镇公司已成功生产上海10号线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苏州5号线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中车浦镇庞巴迪公司的无人值守APM胶轮捷运系统已成功在上海浦江线全面投运。
浦镇公司表示,新一代大运量全自动无人驾驶智慧列车下线是该公司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上海和南京这两座长三角最具活力城市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该列车的下线进一步巩固了浦镇公司在城轨出行解决方案领域“领头羊”位置,同时对推动国内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不仅有语音控制与自动驾驶,宝骏RC-6还谈起了设计
宝骏RC-6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款轿车,甚至还采用了掀背式车顶设计,仅仅只看车体的话,很容易将其看作是一款轿跑。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它又像是一款SUV,因为有一个对于轿车来说很高的底盘,接近200mm的最小离地间隙已经超过了不少的SUV。
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自达的CX-4这款“SUV”,实际上就是一台加高了底盘的马自达3。所以这类车型不论说是SUV还是轿车都不太合适,就将其称为跨界车吧。宝骏RM-5是一款MPV,但是设计师很明显给这款车赋予了一定的SUV风格。最为明显的它拥有一个MPV中少见的长车头,然后车尾又拥有一个倾斜角度比较大的后风挡,所以从侧面看过去并不像传统的方正的MPV车型,更像是一台底盘较低的SUV。同时,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雪佛兰的沃兰多,也是综合了MPV与SUV两者特点的一款车。
两款车型拥有相同的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有车道保持、弯道辅助与全速段(0-130km/h)的自适应巡航,也就是说可以在道路驾驶中一定程度的解放驾驶员,不用全神贯注的驾驶车辆。
实际体验过程当中,只要设定好跟车距离以后,后车在起步之后就可以很快的提升到与前车相同的速度,并且按照这样的速度行驶,加速的过程并不突兀,也不迟缓。对于前车的减速,这套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的反馈也很灵敏,会很快的做出制动反应,刹车的力度很轻柔也可以保持适当的车距,不至于让驾驶者感到紧张。
在实际拥堵道路的情况下,前车的停车时间在小于3秒的情况下,所驾驶车辆不用驾驶员踩油门也可以启动,超过3秒之后则需要驾驶员轻踩油门让车辆启动。只不过不建议在堵车的时候使用这套系统,因为车辆的起步相对缓慢,很容易被其它车到的车辆加塞,如果全程使用该功能,的确可以很轻松的驾驶,但是估计会被无限制的加塞。
弯道辅助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在自适应巡航的前提下,尽量让车辆自身完成一些小弧度的转弯,而不需要驾驶者转动方向盘。车辆会根据弯道的弧度,适当的降低车速,并且实现自动转向。如果弯道比较急,车辆依然会降低速度,但是这时候就需要人为的转动方向盘实现转弯。
需要注意的是,L2级别仅仅是较为初级的驾驶辅助系统,驾驶者不要过于相信电脑,即便开启这些功能也要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整个驾驶过程中要准备随时接管车辆。
3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水下自动驾驶车辆
日前,据外媒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发的自主型机器人获得了进一步技术升级。如今,该设备采用多个分离装置,能够执行各种模式的漂移,并根据装配要求切换不同类型的配置。2016年末,MIT研发了微型机器人水下车辆样机,希望能够验证其自动驾驶的能力。为此,MIT为车辆配置了传感器、微控制器、GPS模块、摄像头及其他导航硬件。研发水下车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MIT于是缩小了版本尺寸,新版本的产品不仅拥有导航功能,还强化了软、硬件追踪设备。同时,尺寸缩小后,车辆提升了效能及灵活性。
2019年,MIT再次对这一水下车辆进行功能升级,实现了自动驾驶协作功能。相较于根据具体指令接受指导的机器人,水下车辆能够针对某个具体目标,计算最佳执行过程并采用最优化配置,自行下达指令实现功能优化直至完成任务。举例来讲,如果水下车辆行驶至某一边界,其可根据边界自行更改形状,借此优化任务配置。
那么,如何让水下车辆在维持特定形状的状态下自动行驶呢?MIT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理念:首先,采用大型水下车队,组成一架动态化桥梁,桥梁设计则基于所建水域的各类变量而定。水下车辆基于此自动计算所需变量。如此,车队即可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创建出可行的车队形状.MIT研究的初衷是希望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工业用途,促进港口货运事业的发展。这类几近完美的协作式机器人一旦落地,航运交通流或将引入零延迟的交通理念。MIT预计,这一水下车辆的落地应用或许要比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还要早上几年。
4
从照明到自动驾驶 欧司朗未来何去何从
此前,欧司朗希望将数字化事业部打造成为高科技集团,集制造芯片、提供数字化照明系统和传感器等其他部件于一体,欧司朗还以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技术为助力,提供从智能汽车照明到驾驶员辅助系统,再到自动驾驶的各项技术。7月31日,欧司朗风投部门还与宝马、丰田等风投子公司以合计2500万美元的价格投资了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Recogni。
可以看出,拥有百年历史的照明集团欧司朗,正在一点一点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希望能够真正摆脱传统照明的烙印,在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在2018年举办的慕尼黑电子展上,欧司朗就首次展出了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公司主要为摄像头、激光和雷达这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欧司朗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为8.5亿欧元,同比下降14.9%,公司指出,业绩下滑主要受到汽车业务盈利率下降的影响。另因转型成本等问题,当期净利润为-3500万欧元。由于汽车市场的持续疲软,欧司朗希望能够在光电半导体业务部门进行业绩提升计划,目前已有初步成效。
艾迈斯的“喜与忧”
相比之下,艾迈斯则更像是一往无前的勇士,对于未来充满乐观的憧憬和期待。艾迈斯指出,一旦并购成功,希望能够逐步淘汰LED消费型通用照明业务,其中包括欧司朗旗下位于马来西亚的一家工厂,后者市值约为10亿美元。艾迈斯希望完成收购后,公司能够将重心放在汽车业上。目前,艾迈斯已成功研发了传感器,用于提升自动驾驶车辆性能,有助于系统绘制道路、换挡等操作。艾迈斯明确指出,此后会将汽车业务的相关份额从当前的10%提升至35%-40%。 为表诚意,艾迈斯专门成立了相关网站,详细介绍了公司并购欧司朗的意图及愿景。可以看出,在整个光电产业链中,艾迈斯能够与欧司朗进行有效互补,通过紧密连接,从整体上对光电全产业链进行优化。同时,整合后的艾迈斯业务布局也将从消费类产品扩展至工业乃至汽车市场。这对于艾迈斯此前收购手机业务导致的业绩下滑或将产生新的影响,双方的合作可以看成是一次珠联璧合。
值得一提的是,艾迈斯还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之一。金融衍生品发行商瑞万通博分析师指出,选择收购欧司朗,也是艾迈斯为减缓对于苹果的依赖所做出的决定,数据显示,双方合并后,每年营收或将超过50亿欧元。此外,欧司朗目前营收下滑的颓废态势也给艾迈斯提供了收购契机,并购完成后,从欧司朗的角度来看,既能以超出财团10%的溢价出售股权,又能实现自身转型的资源融合,自然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乐事。
分析师同时指出,从汽车传感器解决方案、传感器IC、接口及相关软件持续深耕的艾迈斯角度出发,一旦完成收购,公司或许会分割或出售欧司朗的半导体业务。作为欧司朗目前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半导体业务与汽车照明、数字应用几乎支撑了欧司朗的全部营收来源。而在欧司朗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以来,公司经营业绩始终处于下滑态势,艾迈斯的加入,或将给欧司朗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
5
滴滴CTO谈自动驾驶:“预计很快 不会太远”
9月3日消息,滴滴CTO、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在上海再部署30辆测试车,待测试成熟后将全面推广,“预计很快,不会太远”。
张博指出,针对自动驾驶,目前滴滴在中美两地实际路测的里程已达30万公里,已拥有40辆测试车,其中中国30辆,美国10辆,未来将在中国上海额外再部署30辆测试车。
5
中国宣布第一批MEC+C-V2X测试床:10个!
政府与政策:
6
顺义规划1200亩无人驾驶测试场
2002年,北京现代一厂在顺义安家落户,开启了顺义这座“汽车城”的先河。顺义区作为北京汽车产业大区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承载区,多年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中外汽车客商入驻,投资总额达500亿元,形成了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聚发展的新业态。
目前,顺义正在向创新产业迈进,打造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将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智能汽车将成为顺义的着力发展点。
新京报讯 记者近日获悉,目前顺义传统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量超过10万辆,汽车产业年工业产值近1800亿。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有很大潜力,将是顺义区的一大发展点。
5G通信、高精地图等产业加速集聚
顺义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今为顺义汽车产业发展的转型期,顺义区的汽车产业由传统的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转型。北京奔驰新能源工厂落地,随后包括长城华冠、京环装备等新能源智能汽车上下游的产业链企业相继落地。今年9月底前,北京奔驰新能源汽车第一辆车将下线投产。
顺义区作为北京汽车产业大区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承载区,多年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中外汽车客商入驻,投资总额达500亿元。以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奔驰新能源、宝马中国研发中心、滴滴出行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聚发展,一批涉及芯片、电子、5G通信、高精地图等产业加速集聚。
目前顺义集聚了4大整车企业,9大研发中心,100家零部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传统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量超过10万辆,汽车产业年工业产值近1800亿。
2025年力争达到千亿级产业集群.
按照规划,2020年顺义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达到80公里,封闭测试场建成运营,智能网联技术逐步导入区内整车制造,重点区域实现5G通信全覆盖,应用示范场景分阶段实施。
到2025年示范区全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进一步扩大,5G通信实现全覆盖,争取形成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标准示范,整车制造中的自动驾驶系统装配率不断提高,应用示范场景深入普及,全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中国无人驾驶赛车大奖赛公众号,每周二,周五定期推出《每周前沿资讯》,分四个板块,“全球商情、政府与政策、新品发布、招聘信息”,若您有相关的信息,请给我们留言,届时联系发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