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信业的互联网老兵,我从不当佛系专家。
2017年12月14日,美国废除“网络中立“法案, 引发全球高度关注。本质上,网络中立是电信业和互联网业的利益之争,从技术层面延展到了政策层面。
其它各种支持网络中立的理由,比如“互联网已死“,”自由、平等“,”保护消费者权益“,”反垄断“等,都是用来遮蔽吃瓜群众双眼的浮云。
屁股决定脑袋。只要亮出他们的屁股,就知道他们会支持还是反对了。位于网络边缘的(如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家),就会呼吁网络中立。位于网络中央的(如电信运营商),就会反对网络中立。
互联网企业支持网络中立,是希望把互联网“端到端透明”的技术优势,通过政策固定下来,春秋永续。
当一些互联网公司口口声声表示废除网络中立的危害时,为什么他们避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立“,”App Store中立“,”云计算平台中立“、“搜索引擎中立“、”电商平台中立“?
他们呼吁网络中立的各种理由,难道不也适用于这些平台,这些内容吗?
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没必要装得好像为了全社会的样子,为自己立牌坊。如果是为了更大的利益,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就需要放到更大视角,到历史中去寻找政策取向。
1960年代,政策不允许AT&T进入计算机业,是为了扶植刚刚兴起的计算机产业。1970年代,政策不允许IBM硬件和软件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是为了扶植刚刚兴起的软件产业。1990年代,微软浏览器反垄断官司,是为了扶植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产业。
电信业和互联网,一个提供网络,一个提供内容,是一个相互依从又有一定竞争的关系。当二者的关系失衡时,就需要外部力量,需要政策的介入。
美国在1984年拆分了贝尔,在1996年进一步开放了电信市场, Tim WU在1990年代提出网络中立的建议,大背景都了是为了抑强扶弱,即:促进互联网业,抑制电信业。
这一政策取向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来到了互联网时代。
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乾坤早已颠倒。一边是互联网巨头享受了技术和政策红利,形成了新的垄断,获得了超额利润。一边是全球电信业进入了发展的停滞期,风雨飘摇,到了衰退的边缘。
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互联网的高度繁荣和飞速发展,与支持其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创新乏力和发展缓慢。
注意,这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球性现象。跳楼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外的电信行业早发生多起了。
20年来,相对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乏善可陈。从云计算、大数据、AI、IOT到产业互联网的,业界都认为我们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但网络中立的政策取向,却在抑制这一天的尽早到来。
电信业和互联网,从唇齿相依到唇亡齿寒,已经不远了。
时势易也。20年前,业界需要扶植互联网发展的网络中立原则;20年后,看起来电信基础设施的发展,更需要政策支持。
废除网络中立,如果不是现在,也会在很近的将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