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频频制裁硅谷巨头,但高压与罚款拯救不了欧州互联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几年,欧盟几乎每年都会盯着几个硅谷巨头,轮流开罚单,而且都是天价罚单。然后一众硅谷巨头表示要上诉,但几乎没有上诉成功的。

欧盟日前宣布对谷歌处以创纪录的43.4亿欧元(约合50亿美元)罚款引发了业内热议,理由是谷歌滥用其在安卓领域的主导地位,强制要求供应商在硬件产品中内置与捆绑谷歌相关应用软件,通过安卓系统阻碍市场竞争。

其实去年谷歌就因为因为线上购物工具搜索违反欧盟相关反垄断法律规定,被开出20年来消费科技反垄断领域最大金额罚单,今年则被刷新了。对此特朗普也看不过去了,强势表态称欧盟一直在占美国便宜,但不会太久了。

去年8月,欧盟委员会与苹果的纠纷也闹得沸沸扬扬,欧盟裁定苹果必须将153 亿美元税金返还给爱尔兰政府。

而苹果在欧洲的坏日子可能还没到头,因为按照当前欧盟对谷歌的裁定,其实对苹果同样适用,苹果与谷歌一样,都在系统中内置了各自的内置应用,而这种情况苹果更加严重,内置应用超过了谷歌。欧盟的反垄断罚款未来也极有可能将复制到苹果身上。

但这还没完,日前欧盟的大棒又挥向了硬件厂商,欧盟反垄断机构欧盟委员会日前还宣布,因涉嫌操控价格,欧委会决定对飞利浦、先锋、华硕和天龙马兰士四家公司罚款1.112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欧盟的反垄断法施加于硅谷巨头身上几乎屡试不爽。

早在20年前,微软就因为在操作系统中捆绑视频播放器而遭到欧盟的反垄断调查,被罚数亿元。2013年欧盟针对Windows强制捆绑IE浏览器发难,开出5.61亿欧元罚单。

当然除了谷歌,苹果、微软之外,Facebook、高通、英特尔等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都收到过欧盟的罚单。

早在2016年,Facebook在德遭反垄断调查,原因是Facebook涉嫌滥用其市场统治地位,违反德国的数据保护法。去年的一个案例是,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施压下,亚马逊和苹果终止了一项有声读物供应和销售的全球排他性协议。

垄断性争议常常与隐私安全捆绑在一起。另一个与制裁硅谷巨头相关的法律动向是欧盟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经正式付诸实施。

新法强制要求持有欧盟公民数据的公司必须首先获得用户对自己个人信息征用的“明确”同意。

对于这些硅谷巨头公司,它们需要针对会收集哪些数据、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以及与谁共享数据作出清晰且全面的解释,GDPR因其严苛的惩罚标准(最高2000万欧元或年度营业额的4%)而被称为“史上最严”。

频频制裁背后是对于本土缺失抗衡硅谷势力的恐惧

但事实上,频频制裁硅谷巨头的背后,本质是源于欧洲对于本土互联网巨头缺失的焦虑。在没有墙的欧洲,互联网市场已经被Facebook,亚马逊,Google,YouTube、微软、英特尔、高通、苹果们攻陷,欧洲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些巨头公司的产品服务的倾销市场。

而整个欧盟被硅谷巨头攻陷之后,这些巨头对欧洲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隐私方面的掌控力越来越强,恐惧感与不安全感因此与日俱增。

早在2014年,德国经济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的表态就透露了这种恐惧,他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代表着万恶的信息资本主义,欧洲人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进行自卫。

整个欧洲,在社交、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诸多领域没有产生任何本土化的强势巨头力量来与之抗衡。所以对Facebook与谷歌们异常警惕,尤其是对于数据安全,因为整个欧洲的用户互联网数据基本是掌控在苹果、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几家公司手里。

当某一个国家政策或者区域市场的政策将大棒频频甩向跨国国际巨头的时候,也有某种本土化保护之意。欧洲是一个金融业非常发达的区域市场,而金融业越发达意味着与金融业捆绑的利益群体越庞大与稳固,对互联网的抵触就越强烈。

因为秉承技术改变一切的硅谷巨头掌握着大量底层数据,金融业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则是数据的绝对安全。欧盟需要确保金融业的数据安全根基不被破坏。

而欧洲用GDPR来应对对硅谷巨头对个人隐私的索取,本质上是用政治化的方式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因为它们已经意识到,当硅谷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势力进一步扩张,欧洲本身的互联网公司难以成长之余,欧洲也间接沦为了硅谷的数字殖民地。

跨国巨头的业务扩张是没有国界的,但跨国公司是有国籍的,科技公司如果与政治力量捆绑,带来的潜在危机祸患无穷,欧洲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而GDPR的高压政策其背后本质是,当个体安全面临潜在威胁时,宁可不要数字化,也要确保隐私安全。

正如英国《卫报》撰文指出,欧洲人越来越担心成为美国硅谷的数字殖民地,欧盟最关心的问题一个是隐私,另一个是逃税,现在他们向硅谷的技术巨头们发起反击了。

反抗数字殖民?但强监管与制裁本身就在营造恶化的互联网环境

另一方面,其实反垄断的本质也是为了应对欧盟境内互联网、电信行业企业竞争力低下的问题,这些竞争法案可以在这些巨头的攻城略地之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要知道欧洲的传统行业更多是金融业、电信、汽车等行业,但其市场地位也在遭遇硅谷巨头的威胁。

比如有多年前,欧洲电信公司对于他们的短信收入遭到WhatsApp等聊天应用蚕食很不满,是首批主张制定新立法、主张要营造一个 “公平竞争环境 ”的利益团体之一。

说句题外话,如果中美日韩也如欧洲电信公司这般想法,那么 Instagram 和 whatsapp、line、微信以及 Snapchat 都将不复存在。

但在这种不满情绪下,Facebook果然遭遇到了制裁, 在去年 5 月,Facebook被罚款 1.1 亿欧元,被罚的理由是在收购即时通讯公司 WhatsApp 的过程中误导有关部门。

当前欧盟也正在考虑针对互联网平台制定更多规定来限制硅谷巨头的影响力扩张。

一方面是防止他们向使用其服务的小公司提供不公平条款以及确保更多传统行业的利益不被伤害。

比如欧盟实施了更严格的版权法,旨在迫使谷歌、Facebook和微软等科技巨头这些互联网公司与出版商共享营收,同时还要承担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

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互联网巨头在欧洲开展业务需要承担的成本与风险越来越大。

可以预见,在对硅谷巨头的恐惧之下,欧洲在相关领域的反垄断措施力度将在未来加大。欧盟也一直将反垄断法案作为保证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政策工具,潜意识里认为这种竞争政策有助于促进增长、提升竞争力,保障市场开放与高效。

对于欧洲来说,简单地套用“依据市场份额来判定企业是否构成垄断”的做法,以此来约束互联网剧透的无限扩张,这种做法看似保护了本土的企业,其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可低估。

这些制裁对硅谷巨头形成一定的制裁与业务模式的破坏之外,其实对本土厂商的发展也造成了钳制与障碍,因为一旦本土巨头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直接面临反垄断审查与制裁,这种过于高压的监管与制裁本身就是营造了一个日益恶化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与创业、商业环境。

欧盟的隐私保护法案已经导致许多跨国公司或因为没有做好准备,或因业务的特殊性,直接关停了欧盟的服务器或者永久撤出欧盟市场。

比如美国“雷蛇”公司将相关协议与产品性能“捆绑”,警告用户称若不及时做出更新“设备可能失灵”。美国公司开发的网络浏览器阅读辅助工具“Instapaper”也已经暂时中断了在欧盟地区的服务,韩国大型在线游戏《仙境传说》就直接关停了欧盟地区服务器等。

欧洲地小人多,本土互联网巨头缺失,如果有互联网科技本土厂商一旦在某一领域坐大,很可能依然难逃垄断与不正当使用个人信息隐私的嫌疑。而在这种情况下,巨额罚款与相关制裁与敲诈或许也会在所难免,这很可能会毁掉潜在的正在发展的潜力的科技巨头。

正如美国互联网安全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克林顿针对欧盟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对《QUARTZ》表示,他希望业界和政府在隐私问题上共同努力,而不是遵循GDPR的“惩罚性”模式,GDPR的严厉处罚可能会毁掉大公司。

而相比于欧盟监管立法的阻碍,美国的互联网商业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就源于监管相对宽松。

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先人一步,立法才会逐步跟进,而先进的商业模式,这些先进的商业模式给传统行业带来改造、对民众生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就业,在各方利益博弈中压倒旧模式。

而欧盟当前的做法本质是首先设立阻碍,一方面也确实保护了个人隐私,但也让互联网巨头的模式创新与业务开展带来禁锢。

而欧盟需要思考的是,这一系列高压措施或惩罚性手段或导致欧盟的网络用户在越来越多的服务与领域被孤立。

因为这种强监管与法律高压之下,硅谷巨头会将与欧盟有法律冲突的新的服务与技术在欧洲切断,或者退出部分业务,这或导致新的互联网服务在其他国家市场流行,但在欧洲市场或许会一片空白。

欧洲互联网科技行业需要找到自己的新路

过去道琼斯统计数据曾经显示,全球估值超10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中有 6个分布在美国,2 个在亚洲,而这个数字在欧洲是零。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了 11 家,亚洲国家占了 9 家,而欧洲同样连一家都没有。

某种程度上说,从孕育创业的环境土壤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来看,欧洲已经在边缘化。

欧盟当前的做法相当于将对硅谷巨头进行各种名目的罚款当成了一种盈利模式,从跨国大企业身上搜刮更多的利润来补贴推动整个高福利社会持续运转。

但这样一来,显然会导致欧陆的商业环境与创业环境持续恶化,欧洲并未意识到的是,欧陆的 " 高福利社会 " 与相对走向封闭的商业环境,已经失去了其续存的经济基础。

在今天欧盟的政策与高压下,硅谷巨头在欧洲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很显然欧洲监管者自认为这是一种自救行为,并且顺便搜刮了这些巨头一笔,还拯救保护了欧洲的传统模式与产业。

但这些保守而严厉的监管手段,却容易导致欧洲的商业环境逐步恶化,同时也会让创业者与商业投资者以及科技巨头将资本与人员缓慢撤离这块土地。

Atomico研究负责人汤姆·韦迈尔(Tom Wehmeier)认为下一个具备行业话语权的公司可能来自欧洲,但这种观点并未看到欧洲在维护传统行业上的努力以及对互联网行业创新制造的种种阻碍。

比如说有报告指出,欧洲的监管框架阻碍了诸如加密货币,“飞行出租车”和基因编辑等有前景技术的发展。

欧盟对跨国巨头存在恐惧,继而通过各种限制性的高额惩罚与制裁来疏解这种恐惧,但这种制裁或许并不能改善它本土的互联网创业环境,因为各种法律制裁对跨国巨头造成打击的同时,也恰恰会限限制本土厂商的创业与创新,也压制了本土互联网巨头诞生的可能性。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欧洲在互联网领域将越来越难有作为,但它却依然需要极度依赖硅谷巨头的互联网服务,相爱相杀的局面并不能因此改善,欧洲也因此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无力抗衡又反抗乏力。

政策高压与罚款解决不了长期性发展的问题,欧洲需要找到自己的新路。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新喜,TMT资深评论人,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3386630.html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